Manner压榨员工,Seesaw大面积关店,终于都癫了

精品咖啡,正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

500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简煜昊;编辑:景雪。

“Seesaw大量关店,真扛不住了?”

最近两天,关于咖啡品牌Seesaw关店的信息传得沸沸扬扬。

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网友爆料称,近几个月来,Seesaw位于杭州、上海、苏州等地区的多家门店已相继关停。

根据红餐大数据信息,今年1月初,Seesaw的门店还有130多家,但截至目前,Seesaw全国门店数仅还有90多家。也就是说,不到半年时间里,Seesaw的门店已缩减近三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Seesaw才正式宣布开放加盟,当时不少业内观点曾认为,这或将帮助Seesaw扩大门店规模。但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开放加盟,似乎也没能带来太大的效用。

500

拖欠供应商货款、大量关店,

Seesaw多次陷入舆论风波

根据社交平台上网友的爆料,Seesaw近期关闭的这些门店主要位于杭州、上海、苏州等地。

登录大众点评,定位杭州搜索Seesaw,可以看到,目前有近10家Seesaw Coffee门店均显示:“歇业关闭”,仅还有5家门店处于正常经营的状态。而上海地区,则有近40家门店显示:“歇业关闭”。不过,作为品牌的大本营,上海地区仍有50多家Seesaw门店在营。

红餐大数据显示,目前Seesaw仅剩90多家店,主要分布于上海、北京、浙江、广东、江苏等地。

500

△图片来源:红餐大数据

不难看出,相较今年年初时的130多家门店,Seesaw的门店确实有明显缩减。

如果再往前回溯会发现,这已不是Seesaw第一次被曝大量关店了。

1月,有网友在小红书晒出了Seesaw重庆万象城店的闭店公告,随后就有消息称,包括上海、武汉、北京、重庆、杭州、深圳等多个地区的Seesaw门店都有相继暂停营业。

彼时,Seesaw创始人吴晓梅回复红餐网称,Seesaw是进入了调整期,关闭的是部分不符合区域聚焦策略、不符合品牌定位和不符合门店模型的三“不”门店。

同时,她还强调,Seesaw未来3年会继续聚焦华东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进一步加强在华东区域核心商圈的门店密度。

3月,Seesaw又被曝拖欠供应商货款。小红书上有自称“供应商”的网友晒出数张截图,称Seesaw拖欠自己7-9个月的货款。虽然有与品牌协商,Seesaw也曾于2月和3月分别付款11.57万元,但后续依旧未能履约。

对于此事,当时Seesaw曾回应界面新闻称,仅仅是正常的商业纠纷。

500

开放加盟近3个月,

仅开出少量特殊店型

频频陷入舆论风波,或许给Seesaw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品牌自身也开始思变。

继3月被曝拖欠供应商货款事件后不久,Seesaw正式宣布开放加盟。

纵观整个精品咖啡赛道,甚少有品牌开放加盟。毕竟,精品咖啡店十分强调咖啡师的手冲技术和咖啡豆的烘焙技巧,都追求精装修和营造良好的用餐环境,门店模型较重,并不适用加盟模式“小平快”的发展规律。

但Seesaw最终还是选择了加盟。当时,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Seesaw或许已经到达了发展的瓶颈期,故而期冀通过加盟来实现规模的扩张,且分担品牌的经营压力。

根据当时Seesaw的公开信息,Seesaw的加盟店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与直营店相当的标准店型,多为商场店;另外一种则是与美术馆、机场、高铁站合作的特殊店型。

500

△图片来源:Seesaw官方公众号

但实际来看,近三个月里,Seesaw新开出的加盟店基本都是特殊店型。比如Seesaw与东一美术馆合作,在上海的外滩一号开出了一家艺术店。还有与华住酒店、浦东机场合作开出了两种新店型。

这些特殊店型在选址、场景等各方面都有严格要求,几乎不可能大面积铺开。

而标准的商场店,似乎对加盟商的吸引力并不高。根据品牌官方对外的信息,标准店型的加盟店会在贵阳、洛阳、慈溪、徐州、义乌、青岛等二三线城市落地,但目前在这些城市都还搜索不到Seesaw的门店。

500

价格战之下,

精品咖啡进退两难

事实上,面临发展难题的精品咖啡品牌不只Seesaw一个。就在Seesaw被曝大面积关店的时候,另一精品咖啡品牌Manner还深陷“压榨员工”的舆论风波之中。

6月21日,Manner两家不同门店的员工分别与顾客产生冲突。随后,Manner压榨员工的相关信息相继流出。其中,有咖啡师向媒体亲述:“Manner咖啡师月薪五千,却要一人守一店,上厕所都要掐表上。”

尽管Manner的问题与Seesaw不尽相同,但本质上都指向了,咖啡价格战下,精品咖啡面临的生存窘境。

有精品咖啡店老板向红餐网表示,随着瑞幸、库迪进军全国各个城市,且把咖啡价格越打越低,精品咖啡馆们所面临的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了。“国内精品咖啡市场本就不成熟,价格战之下,消费者对品质的在意度就没那么高了。愿意为品质咖啡买单的人变少,很多精品咖啡店就在价格战中无声无息消失了。”

如此境遇下,即便是精品咖啡连锁品牌也会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境地。要么坚持高价的精品路线,不管复购率和获客效率的影响;要么“自降身价”,出售平价咖啡。但两者都会直接导致营收的降低。

而精品咖啡追求品质的定位注定了门店的成本高企,如何平衡成本支出,是压榨人工,再或者直接降低品质,对精品咖啡而言,这可能又是另一个更大难题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