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现在的网约车,都是电车啊!

500

六成的概率会坐到广汽埃安和比亚迪,剩下的则是N家混战

文 | 赵雅晴

编辑 | 王静仪

2014年,滴滴和优步等平台刚刚大规模普及,用手机打车进入日常。十年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网约车用户规模已超过5.28亿人。

最初几年,打到新能源网约车还是一种新奇体验,乘客们总能找到些新鲜感和话题,感叹电车充满科技感的设计和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如今,打开滴滴、高德或者百度叫一辆快车,叫到的会是风驰电掣的电动车,还是轰鸣作响的燃油车,两者间比例如何?

我们发现:十次中有九次都是电车。

短短几年里,电车究竟是如何全面占领网约车市场的?

01   

 埃安和比亚迪最常见

打网约车,十次中有九次都是电车,这不是比喻,而是真实的数据。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乘联会)数据,2016年,新能源车还只占网约车新车的12%,而燃油车则高达88%;但到了2023年,新能源车占比已经悄然攀升至87%,燃油车则降至13%。

500

图源:崔东树

新增的电车越来越多。在2023年新增的85万辆网约车中,新能源汽车足足占去了74万辆。其中,绝大多数是纯电动车,占比达到了84.9%。

究竟什么品牌的电车最常被乘客打到?

我们梳理销量和上险量发现,2023年埃安在新能源网约车市场上的份额已经超过了30%,比亚迪的市场份额也从2021年15%左右增加到了2023年的27%。

也就是说,打一辆网约车,六成的概率会坐到广汽埃安和比亚迪,此外两成可能坐到北汽、几何、红旗以及风神等,剩下两成的则是N家混战。

根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测算,2023年,全国新增的74万辆新能源网约车中,埃安以近22万辆排名第一,比亚迪以19万辆位居第二,几乎占到总量的一半。

广汽埃安是民间相传的“网约车之王”。

2019年4月,广汽新能源对外发布纯电量产车——AION S,发布时指导售价13.98万起,瞄准庞大的网约车B端市场,发布当年就为广汽埃安贡献了3.2万辆的销量,截至2023年累计出售48万辆。

根据上险数据,广汽埃安售出车辆中,55%的使用方式为“租赁”,其中主力车系AION S的网约车占比更是高达72%。

比亚迪也不甘示弱,在今年年初挥起“价格屠刀”。

从比亚迪秦PLUS降至7.98万元起开始,以推出荣耀版的方式,对秦PLUS、汉、唐、宋PLUS、宋Pro、海豹、海豚、驱逐舰05等八款主力车型来了波集体降价,吸引了更多销量。

广汽埃安和比亚迪之所以能在网约车市场占据显著的份额,归根结底是因为它们精准把握了网约车的核心需求——价格亲民,续航能力出众,支持快速充电,这些特点几乎完美契合了网约车司机的期望。

根据上险数据,还有一些“纯种网约车”,即网约车占销售量80%以上的品牌车型,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风神E70、荣威i6 MAX和启辰D60,均为15万左右的能快充的纯电动轿车,续航能够满足城市通勤和短途出游。

不过,坐到什么样的品牌也有比较强的地域属性。

很简单的道理,车厂在哪,哪的车就更多。

500

图源:崔东树

假如你生活在京津冀地区,出门打车打到北汽的概率,就比生活在华南地区的人们要高很多;同样生活在广东,广州人更容易打到埃安,而深圳人更容易打到比亚迪。

02

  想坐油车

  要么靠运气,要么靠财力

在北上广深、杭州、苏州等网约车电动化领先的城市,新能源车整体占比都在90%以上,深圳甚至达到了100%。

可以说,在快车领域90%都是电车的情况,想要坐到油车只能靠运气,而如果财力够强,在专车和豪华车服务中,遇到油车的概率则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在还能“咬咬牙”接受的专车中,如果幸运降临,也是有一定几率坐到油车的。不过,这也是可遇不可求。

如果愿意“一掷千金”,倒是可以百分百坐到油车。在滴滴的豪华车服务中,目前提供的燃油车型有奔驰E级、宝马5系、奥迪A6L和红旗H9四种。不过价格就有点令人望而却步了,起步价88元,包含里程6.8公里。

在网约车领域,电动化势不可挡,打到电车是常态,而遇到油车可谓是抽到了SSR卡,要么是运气爆棚的“欧皇”,要么是氪金大户,用价格换车型。

网约车的电动化替代,不仅是一场技术升级,更是一场精打细算的经济博弈,司机、平台、车企三方利益在此交汇。

“开油车赚不到钱。”多位网约车司机都有这样的共同感受。

500

图源:IC

八九块一升的油和几毛钱一度的电,任谁来算电车的运行成本都是要远远低于油车的。一位网约车司机告诉记者,他今年开始从油车转向跑电车,每天里程差不多的情况下,电车能比油车省大几十块钱。

目前市面上运营的合规网约车要有两种来源:自购或租赁。前者指司机自购符合规定的车辆并在有效期内申请网约车运营证,或者直接从网约车公司购入已申请证件的营运车;后者指从网约车中介公司租赁运营车,平台提供什么车,司机就开什么车。

因此,转向新能源车一部分是司机的个人主动选择,另外一部分也是网约车公司的选择。

选择新能源车,能给网约车公司带来许多好处:不需要缴燃油税、能够免费拿绿牌、享受国家购置税补贴、以及绿牌本身不限行等。

这也为新能源车商带来了一个庞大且稳定的B端市场。不少车企直接下场做网约车,某种程度上算是自产自销,比如广汽旗下的如祺出行,在大湾区占据着大量的市场。

500

图源:懂车帝

比亚迪一度与滴滴合作,为后者定制了网约车专属车型比亚迪D1。正在进行破产重整的威马汽车,曾上线出行平台“即客行”,布局旅游租车和分时租赁领域。小鹏汽车也在广州试运营“有鹏出行”,该出行平台上仅支持小鹏自研车型。

无论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几乎都将网约车市场看作了重要的新能源汽车销售渠道。

但拿下近90%的市场份额之后,电车如何继续攻占网约车市场,是所有车企现在思考的问题。

the end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