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那么多自以为是的观点,没有一个真正认识到“卷”

【本文来自《触目惊心!中国制造必须摒弃“卷价格”的低端思维》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看了那么多自以为是的观点,没有一个真正认识到“卷”。

“卷”就是竞争,“卷”是必然的。有观点信誓旦旦说汽车行业打价格战不对,不能太“卷”。这是哪个人说了算的事情吗?中国制造业产能已经占全球三去其一,“卷”已是必然之势。这种规模的产能,目标是全球市场,在中国本土的竞争程度自然要比海外市场更加激烈。况且,规模是制造业必须追求的制高点,有了规模不一定活下去,没有规模肯定会死。因为只有扩大规模才能充分摊销研发费用和制造成本,这是一家企业的生命线。就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更是如此,风投等各种资本蜂拥而入的一个新兴行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大浪淘沙的过程仅仅是开始,消费者不仅仅会看性能和质量,必然也会看价格。

经济领域里的“卷”,是市场机制的组成部分。我不信哪个人能牛逼到叫两声就能改变市场的程度,你忒拿自己当盘菜了。

中国的制造业,有一个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过程,“卷”是从大到强的必经之路。不仅一家企业,一个人也是如此,没经过考验谁知道你是哪根葱?“卷”过更健康,“卷”了会更强。那些害怕“卷”的,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恐怕最终都会败下阵来。未战先怯会怎样,大家都懂。不仅中国的制造业,就是中国的崛起,又何尝不是经历了一个残酷的“卷”的过程。

世界,本来就是“卷”的。换成其他话,大家都听说过的叫“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更文艺些的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价格战是一种“卷”,但“卷”不是价格战。这跟“香蕉橘子是水果,但水果不是香蕉橘子”一样。有人把“卷”单纯定义为价格战。不说定义有没问题,是否偷换概念了。即便是价格战,大多数也都是合理合法的。大致而言,在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或市场里,为追求企业生产或发展而主动降低价格,这是合法行为。是不是合理,就要听听各方面的意见了。比如,据说奔驰被“卷”得将之前售价六十多万的一款纯电EQC大幅降价到了二十多万,类似的事情是好还是坏?

在一个全面买方市场的经济里,必须“卷”只能“卷”,不“卷”才怪。中国制造业走到今天,许多行业已经经历过了残酷的竞争。最早最典型的,要数家电行业了。这一行里,死过多少企业?失败了多少产品?恐怕没人关心也没人知道,大家都理所当然地享受越来越低的价格和越来越高的质量。哦我忘了,那时候还不叫“卷”。中国人太多了,十几亿人而且手里钱越来越多,你想让消费者把钱从兜里掏出来,过去有两把刷子就行,现在恐怕得五六把才行。

结论来了,“卷”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个我认为没有必要多说了。只要把“卷”控制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就行了。

中国为什么牛逼?中国人为什么牛逼?就俩字,“卷”过。所以,出去才所向披靡

最后,提醒作者一句,自媒体也“卷”,不光“卷”流量,而且“卷”见识。老是些这种没啥深度和水平的东西,早晚也得完犊子。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