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印度外交官眼中的“莫迪十年”是这副样子的…

编者按

印度大选落幕,莫迪开启第三任期,外界对其未来内外政策走向颇为关注。早在大选前,印度前外秘坎瓦尔·西巴尔(Kanwal Sibal)就曾撰文回顾莫迪执政十年来的外交政策,为大家一窥印度未来的外交走向提供了参考。西巴尔认为,从整体思路上看,随着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印度的外交政策更加自信和坚定,风格更加主动,更积极地向国际社会输出本国外交政策理念,并且掌握了更多话语权,在贯彻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过程中,印度的外交政策从“不结盟”向“多边结盟”蜕变,重点是争取战略自主权。从大国关系看,西巴尔指出,在莫迪总理的领导下,印度改变了对华防御性外交辞令,并寻求利用与美国及其盟国的外交关系来增强在边境问题上对中国的威慑力。印美关系同时在莫迪的领导下上升到新高度,迸发出新活力。在周边外交方面,西巴尔认为,莫迪继承了“古杰拉尔”主义(即冷战后,印度推行的睦邻政策,该政策秉持“睦邻友好,不求相应回报”理念),并将其发扬光大。同时,西巴尔表示,巴基斯坦不再被印度视为挑战者,中国与南亚中小国家的交往则被视为印度的“竞争和挑战”,中国与这些南亚国家的互动也在不断迫近印度的“红线”。南亚研究小组特此编译本文,供各位读者批判参考。

作者 | 坎瓦尔·西巴尔(Kanwal Sibal)

编译 | 沈欣 阿斯兰 

审核 | 顾青子

编辑 | 范家菀 陈珏可

500

图源:网络

与其他各国一样,印度的外交政策往往是基于以下几个特定的因素制定的——本国体量、资源情况、地理位置、地缘邻国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更潜在的因素也对此存在影响,如国家利益、历史背景、人口结构、国防力量、领导层素质、自我认知以及内部势力分布等。

广义上,印度可以将国家利益定义为和平、安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富足和友好的邻国邦交。但这一定义并不仅仅取决于本国的国家意志。有时候,国家之间的利益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冲突,尤其是在如今各国联系日益紧密的背景下,他国的不稳定因素也会造成更加广泛的影响。换言之,即使一国想要维持和平的现状,冲突及其带来的扩散性影响也不会就此消弭。一个国家如果与强国毗邻,它自身的安全局势就有可能受到威胁。因此,国家利益的定义实际上受到许多变量的影响。

印度,作为世界上的大国之一,同时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并不会把本国放在他国的从属地位上,而是要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独立自主的角色。

在摆脱被殖民的历史后,印度不可能与西方达成结盟,也不会向西方拱手让出外交政策的控制权。在冷战时期,印度就已经做出了“不结盟”的决定。而如今,印度在多个方面彰显出其基本外交理念,如坚持战略自主,广泛缔结友好关系和平衡外部关系以谋求更多自主权。

然而,国际局势并非一成不变,因此外交政策也应该随之做出调整。

例如苏联的解体。在此之前,印度与苏联有着非常牢固的联系——苏联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与国防伙伴,除此之外,苏也是印度在联合国安理会处理克什米尔问题上的关键代表,同时在1971年孟加拉国的独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美国实行单边主义时期,印度受到来自克什米尔问题、人权问题、核导项目等方面的巨大施压。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通过中俄印三方会谈和加入金砖国家平衡了这些压力。后来,印度也开始在新的地缘政治背景下逐渐改善与美国的关系。

印度始终保持与俄罗斯的紧密联系,从2000年至2021年一直坚持定期展开年度峰会。俄方从未对印度施加制裁,而印度也持续抵制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即使面临被美方再次制裁的风险,印度还是从俄方购入了S400防空导弹系统。同时,印度也不再指责俄方对乌克兰开展的特别军事行动。俄罗斯如今已成为印度最大的石油供应国。而以上种种都是在印美关系改善的同时进行的,甚至印度正在减少与俄方的国防贸易,转而与美国、法国和以色列在这一方面达成更多合作。

印度的经济发展也支持了印度追求更加积极的外交政策。中国的案例就相当具有参考价值。中国的经济发展使其拥有了更多经济金融实力来寻求更加主动的外交政策,同时发展本国的军事国防实力。

印度同样正在经历经济发展期,并且已经拥有了五万亿美元以上的经济体量,这使得印度有了更多实力去争取在世界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印度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并规划在2030年之前位居第三位,这意味着印度已经正在国际舞台上掌握了更多话语权。今天,印度正前所未有地受到外部势力的瞩目。美国总统拜登就曾表示,印美关系是21世纪具有关键性的一部分。普京总统也对莫迪总理和印度大加赞美,称在莫迪的领导下,印度追求国家利益和抵御外部压力的优秀能力甚至超出了他的意料。

印度的外交政策与巴基斯坦也有着重要联系。自独立以来,巴基斯坦持续不断地试图从内部和外部瓦解印度,其手段包括引发地区冲突、恐怖主义、使印度在伊斯兰世界树敌和不断把克什米尔问题扩散到国际层面。数十年来,印度始终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保持克制,甚至容忍了英美两国借巴方的名义在这一问题上粗暴干涉。

防御性解释了印度为何即使在巴基斯坦持续挑衅的情况下仍通过对话方式解决问题,甚至在发生了针对印度议会的攻击和孟买的恐怖袭击之后,印度仍然愿意将克什米尔问题作为谈判桌上的议程项目。

这些对话举措包括前总理瓦杰帕伊对拉合尔的访问,莫迪总理邀请纳瓦兹·谢里夫参加2014年的就任仪式和次年突访拉合尔。

在莫迪的治理下,印度终于不需要再坚持这样的防御性政策。2016年,乌里印度陆军旅总部遇袭之后,印度在巴基斯坦境内展开了报复行动;2019年普尔瓦马袭击之后,印度对巴基斯坦境内巴拉科特的一处疑似恐怖分子训练营进行空袭报复行动。随着第370条的修订,查谟克什米尔问题已经被视作未来与巴基斯坦展开对话的一项重要话题。

印度正聚焦于在双边和多边论坛上讨论解决恐怖主义问题,这些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印巴之间的实力差距,以及巴基斯坦内部的混乱局势削弱了包括伊斯兰世界在内的国际社会对印巴分歧中巴方的支持,使得印度能够在地区战略中降低巴基斯坦的优先级。

在这一方面,印度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在不结盟运动兴盛的时期,印度与进步、世俗的、反原教旨主义的阿拉伯国家(如埃及、伊拉克等)结下了深厚友谊,但难以与保守的海湾地区君主制政体取得外交进展。如今,印度与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都有着密切联系,两国都希望实现现代化发展并去除其社会中激进的因素。他们对印度的经济兴趣日益增长。这些外交关系在国家民主联盟(NDA)执政时期就开始有所发展,但在莫迪政府的领导下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除了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外,莫迪总理在阿联酋为设立印度教寺庙举行的仪式也反映出了这一巨大变化。

印度一直是巴勒斯坦事业的坚定支持者,但随着以色列和巴解组织在马德里和平协议下的和解,它获得了与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的机遇,这发生在1992年总理纳拉辛哈·拉奥的任期内。印度在瓦杰帕伊政府的领导下加强了与以色列的外交关系,而莫迪政府使这段关系更加积极,富有活力,前提是不妨害与阿拉伯国家外交关系。同时,莫迪政府也支持了巴勒斯坦“两国方案”。根据《亚伯拉罕协议》,印度与以色列、阿联酋、美国成立了I2U2合作论坛,这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上,各国达成共识,建立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以色列也同样参与其中,不过目前这一项目正处于加沙地带的局势影响下。

中印两国边境矛盾,以及双方历史上第一次在这一问题上产生冲突,是持续对印度外交政策产生重要影响的另一重要因素。

数十年来,双方矛盾不断。在1954年印度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在1962对印自卫反击战中,印度战败。1988年,印度向中国提出和平倡议。纳拉辛哈·拉奥政府在1993年和1996年与中国签署《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和《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2003年,双方达成了特别代表机制以使用政治手段解决这一问题。2005年,曼莫汉·辛格签署了解决边界问题的指导原则。莫迪任期内,印度向中国提出了一些主张。2018年以来,中印举行了两次领导人非正式会晤。

与此同时,中国对伪“阿鲁那恰尔邦”(我国藏南地区)做出声明,向该地区居民发放签证,在藏南地区活动,给伪阿邦地区起中文名。

最终,在2020年的加勒万事件中,中印爆发激烈冲突,两国关系急转直下。印度在洞朗、锡金和达旺地区与中国产生了冲突。现在,印度和中国军队正在边境对峙。印度表示,除非边境局势恢复正常,否则与中国的关系不可能恢复与往日持平的水平。在莫迪总理的领导下,印度对中国的外交话语不再是防御性的。

印度正在利用与美国及其盟国的外交关系来增强在边境问题上对中国的威慑力。四方安全对话、马拉巴尔演习和印太概念正是这一尝试的一部分。印度和美国认识到中国日益扩大的影响力正在对印美两国造成共同的挑战。印度正在与法国合作,重点在西印度洋监视中国的活动。2018年12月,印度在印度洋地区建立了信息融合中心来彰显领海主权意识。总而言之,印度正在前所未有地在印度洋开展海防行动,而这与印度曾经反对他国海军力量在印度洋活动的主张截然不同。

印度与美国的关系十分复杂。自1974年以来,印度一直受制于美国的制裁。印度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在这一点上与美国有着共同的价值理念,但美方似乎完全忽视了这一事实,这使得印度的战略崛起受到了制约。英迪拉·甘地曾在1982年里根总统在任时修复印美关系,纳拉辛哈·拉奥也于1994年克林顿执政时访问了美国。瓦杰帕伊在新世纪伊始访美,表示两国是天然的盟友,并在两年后布什执政时再次访问美国。很显然,这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

2002年,印美两国在瓦杰帕伊政府当政时曾开启过战略对话通道。曼莫汉·辛格政府在2006年也与美国签订了核条约,消除了建立双边关系的重大战略障碍,为深化双边关系奠定了基础。

在莫迪政府的努力下,通过一系列双边访问,印美关系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包括2023年6月莫迪总理对美国国会进行的成功访问——这也使他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两次做客美国国会的印度领导人。两国深化了国防合作,已经在国防领域签署了基础性协议,印度获取主要的国防制造平台,并且美国已经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印关键和新兴技术倡议机制(iCET)的建立也给双方在关键和新兴技术的合作领域奠定了基石。

不过,印度也是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这是为了平衡外交政策,从“不结盟”到“多边结盟”的蜕变以及对战略自主权的争取。

印度的历届政府都实行“邻国优先”政策,古杰拉尔甚至将其建立在非互惠的基础上。莫迪政府将这一政策贯彻的更扎实,表现为对尼泊尔和斯里兰卡的多次访问,以及印度与孟加拉国之间关系的转变。对待尼泊尔和斯里兰卡,莫迪政府摒弃了前任的做法,发挥了宗教亲和力的作用。与马尔代夫群岛的关系在前总统萨利赫(Solih)的执政时期有所进展,但在现任总统穆伊祖(Muizzu)的当政时期遇到了阻力。

中国已经在印度的诸多邻国中得到了一定支持,但印度正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印度必须接受这样的现实,即印度的邻国将会利用中国这张牌来对抗我们,并持续试探我们的红线。

印度始终坚信亚非团结。印度支持非洲国家的解放运动,并且在独立后的国大党政府时期开始就坚决反对种族隔离。印度一直奉行以非洲为导向的政策,而这包括了对非洲的援助计划、两任政府领导下的印非峰会和最近在莫迪领导下提出的将非洲联盟纳入二十国集团的倡议。

如今,印度的外交政策已经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定。印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积极地向国际社会传达本国的外交政策理念,这其中有所保留的部分则是大大减少了。印度不再是寻求援助的一方,而是已经成为了援助者去帮助发展中国家的成长,尤其是非洲。莫迪总统正在访问那些多年来他的前任们从未踏入的国度,在国际上广结益友。

在莫迪总理的领导下,印度的地位已经上升到与北欧、中亚各国和太平洋岛国、加勒比共同体等国家领导人举行联席会议的程度。此外,所有东盟国家的领导人都是印度2018年共和国日庆典的主要嘉宾。

在气候变化谈判中,印度既坚定地捍卫了关乎国家利益的关键问题,同时也成为了一个积极的对话者,进而改变了人们对印度的看法,即从一个反对者转变为一个值得信赖的利益相关方。在莫迪的领导下,印度主动成立了国际太阳能联盟,启动了抗灾基础设施联盟,正在履行其在《巴黎协定》下的承诺,并设定了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500GW的目标等。

印度将本国定位为南方国家的领导者,这既是其长期政策的延续,也与过去呈现显著变化。担任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期间,印度有机会在2023年1月组织“全球南方之声”峰会,将这一领导作用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印度成功地将南方国家的观点和优先事项纳入了二十国集团的议程,无论是粮食、化肥和能源问题、多边主义改革、多边开发银行的运作、债务减免、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向发展中国家进行财政和技术转让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等。这使得二十国集团的议程不再以七国集团为主导。

印度正在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文明大国的形象。它在国际话语中引入了自己的理念。这还不包括联合国宣布的6月21日国际瑜伽日。这些理念包括“世界是一家”( Vasudhaiva Kutumbakam),“一个未来联盟”(One Future Alliance),以及“全球公共卫生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Public Health)——这些都是基于其“疫苗友谊外交”(Vaccine Maitri diplomacy)之上的,后者在发展中国家赢得了巨大的好评。其他理念还包括全球食品供应链(Global Food Supply Chain)、LiFE(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技术方法)、全球数字公共基础设施(Global Digital Public Infrastructure)等。

一个重大的变化是莫迪政府与印度海外侨民打交道的强度。莫迪通过他激动人心的演讲激发了印度侨民的热情,并让他们对自己所在国家感到自豪,他雄辩地强调了该国的许多成就。

最后,领导者的个性很重要。莫迪善于与外国领导人建立个人融洽关系,这是促进印度外交政策利益的一个好处。

作者简介:坎瓦尔·西巴尔(Kanwal Sibal),印度前外交秘书,曾担任印度驻土耳其、埃及、法国和俄罗斯大使。

本文编译自CNN新闻18频道2024年3月15日文章,原标题为:Opinion | 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India's Foreign
Policy:Decoding a Decade of PM Modi's Diplomacy,原文链接为:https://www.news18.com/opinion/opinion-continuity-and-change-in-indias-foreign-policy-decoding-a-decade-of-pm-modis-diplomacy-8816262.html#google_vignette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