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产能、鼓吹内卷的两个基本错误

原创 尘盐的评论

按:我算是公号“大树乡谈”的忠实读者。作者小镇是学识丰富、思考清晰的体制内官员,其谈体制内决策过程和相关背景的文章总是干货满满。但最近谈产能过剩的文章不敢苟同。他的观点可能有一定代表性,作出批判也有助于进一步澄清我关于发展服务业的观点。

原文:产业升级这么成功,怎么还是月入3000元?

500

这篇文章的论证有两个重要缺陷。

一是对“新三样”为主的出口,只谈产值不谈增加值,文中只是一句话轻描淡写地带过。增加值很低的出口,刨除对相关产业的维持作用不谈,只带来一些低薪酬的工作岗位,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国民福利,相当于把自己的劳动送出去给人剥削。

而且,随着制造业的自动化、数据化,这些出口能吸纳的劳动力数量也在迅速下降。

这跟“内卷”这个概念最初产生的背景很相似。

“内卷”当初就是人类学家格尔茨观察东南亚的农业,发现人口过剩,人们在有限的土地上不断追加投入,边际产出趋向于零,但为了总产增加,维持人口所需,不得不持续投入。

我们的出口,现在就是为了增加产值、为了保住就业,不断增加产能,产能增长反过来压低价格(当然现在的出口价格内卷,微观上还有别的重要原因),带来的边际增加值越来越低,甚至是负值。

产值与增加值之间,联系环节是价格。为什么追求产业高端化?就是因为高端环节的产品和服务,因为门槛高、供给有一定垄断性,所以价格高,增加值高啊。你现在把高端产业做成低端价格、低端增加值,那从经济上还有追求产业高端化的必要么?

二是忽视了经济运转中的乘数效应,简单地以为净出口增加值的总量(这里就看出小镇自己自相矛盾了,上一点不承认增加值的重要性,现在又预设其重要性)决定一国的富裕程度。

这样其实带来一个困难,就是富裕在国与国之间是零和博弈,那样也就没啥人类命运共同体了。以中国的体量,全世界的高端产业全吃下去,也未必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那别的国家还要不要过好日子了?

实际上,净出口增加值很重要,国内经济运转的乘数效应也重要甚至更重要。

你国从进出口中赚了一千亿美元,它在国内能产生多少GDP?可能只产生2千亿,而有的国家可能产生6千亿。1千亿是你这个经济体的净流入,它体现为一部分国民的收入增加,会进一步在国内产生消费和投资,产生新的收入、新的消费……这就是乘数效应。

显然乘数效应是有高有低的,如果大家赚了钱不消费,或者不在国内消费,或者投资的收益很低,投资带来的就业很低,乘数效应就低,从国外赚了钱也富裕不起来。

乘数效应,其实就是内循环的指数

​三

所以,中国当前除了制造业要保持竞争力,其实最重要的是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发展好了,

(1)增加就业,增加劳动在收入分配中的比例,减少有钱人的境外消费(即漏出效应),强化内循环,增加乘数。

(2)服务业发展好了,制造业的就业压力就小了,就不用再卷出口产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价格就可以有所回升(类似于谷贱伤农的道理),利润增加,工资水平也增加,而制造业工资增加会反过来带动服务业工资的增加,从而进一步扩大内需,改善内循环,提高人民的富裕程度。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