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追赶到引领须调整三个思维角度

近期,对于产能过剩和无序竞争,除了国际舆论的初始动机差异外,国内跟风自我怀疑乃至于自我否定的大有人在。

乐观的,往往是从事实体制造业以及实实在在消费者感官感受的本身,通常会被扣以“新义和团”之类的帽子——暂不讨论“义和团”早已被公知歪曲的背后——这也是高级知识分子或者掌握更多资本资源人群自动回避划清界限的原因。

悲观的,如同历史上所有面临内外交困压力时,往往都是一帮子“清流们”大行其道,言之凿凿看似无时无刻都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忧国忧民,仿佛不按其建议立马就会亡国灭种

上述情况,在新能源行业表现尤为明显。从具体某一款产品的评头品足,到某一企业的指手画脚,再到行业和国家政策的皆不满意。于是乎,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中国这么多年每一个产业蜂拥而上的必然结果,是国家政策失控、管理规范失序的必然结局。

鄙人以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是失败案例,而是每一个能够称之为产业、能够进行产业化的,必须走过的百花齐放、大干快上、战略扩张渐至行业整合、洗牌布阵、天下大定的一个过程

如果单纯从所谓“无序竞争”“产能过剩”等词语原罪来说,毫无疑问,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头怪兽:既向往自由平等、大胆竞争,又希翼被计划、被安排的看起来井然有序的坐等花开。

当前,看待中国产业发展,必须调整三个思维角度,一是国内自我市场到世界流通市场,二是工艺跟随到技术领先,三是产品走出去到文明大融合。如果长期接受既有体系教育观念的,现在又处在媒体话语权、资本资源富集掌控要害层级的“精英”们,不能自我先解放思想,可能会愈发不适应、更反感国内每一个走在前面的进步,哪怕是极小一步!

世界大势,浩浩汤汤。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顺应大势,成为引领潮流时,从追赶型到领先型,最难适应的是心性。个人事业如此,企业行业如此,国家民族更是如此

当“公知”自我淘汰之后,“精英”可能也会步其后尘。

立此存照。

钝俚记于 2024.5.7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