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尴尬:科学家有国界,朱佳迪1nm技术突破成热议焦点

近日,年仅29岁的科技新星、台湾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朱佳迪成功研发1nm芯片技术,这项技术不仅被美国《IEEE》期刊评为2021年度十大技术突破,其研究成果也将成为全球最先进的芯片技术。

然而,这项突破性的技术却是在美国实现的,这也引发了一场中美科技尴尬。

虽然科学家追求客观真理,但是个体的研究和创造受到国家、文化、价值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那么朱佳迪等人的例子反映出我国正面临着怎样尴尬的科技现状呢?

我国又该如何改善这种尴尬的状态?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一、反思国内科研环境。

朱佳迪是湖北人,而他在国内的求学经历也可以算是“跌宕起伏”。

2007年,朱佳迪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而在2011年他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由此可见朱佳迪一直都是国内顶尖的学霸。

然而,不久之后朱佳迪的求学之路却被国内的种种不公所打断,朱佳迪博士期间的成绩一直都是全校第一,然而在硕博连读的选拔上,朱佳迪却以第三名的成绩被选上,而这也让朱佳迪对国内的博士选拔制度产生了怀疑。

朱佳迪在后来的研究中也逐渐发现,我国的博士选拔制度是非常不公平的,很多时候博士的选拔都是看导师的背景和学术地位,而不是真正看博士的能力和成绩。

这也让许多国内的优秀博士最终选择出国留学,继而在国外发展。

朱佳迪也是其中的一个,2016年,朱佳迪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进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电子工程的博士学位。

在美国留学期间,朱佳迪也逐渐发现,美国的科研环境相较于国内更加的开放和包容,这也让他在美国取得了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在美国读博期间,朱佳迪和他的团队也逐渐走上了芯片技术的研究道路,而在他博士毕业之后,他也在美国继续从事芯片技术的研究工作。

2019年,朱佳迪和他的团队就在美国成功研发了3nm芯片技术,而这项技术也是全球最先进的芯片技术。

然而,尴尬的是,我国却没有一家工厂能够制造3nm芯片,这也让朱佳迪的3nm技术只能落地到美国的芯片厂商身上。

此次,朱佳迪研发1nm芯片技术也是一样,虽然朱佳迪的研究团队已经在美国研发成功1nm芯片技术,但是这项技术却没有落地到我国。

而且在我国,芯片技术这一块也一直都是短板,我国不仅在制造芯片技术上落后于美国,就连芯片技术的研发都是落后于美国的。

然而,朱佳迪这样的例子并不是个例,我国培养的优秀科学家却为美国的科技进步贡献力量,而我国在科技创新上仍然是一个“跛脚鸭”的现状,这也反映出我国正面临着怎样尴尬的科技现状。

朱佳迪的反思也是很有道理的,我国的博士选拔制度以及科研环境都需要进行改革,才能够让更多的优秀人才留在国内为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二、人才流失是全球性的问题。

然而,我国在科研环境上的问题不仅仅是朱佳迪所反思的那样,人才流失也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问题。

我国正是因为国内的科研环境不佳,才会导致众多的优秀科学家选择出国发展,继而为外国的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我国的人才流失问题也是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的问题,全球各国都在为人才流失而发愁。

在国际上,有一种说法“中国人才流失是全球人才的流入”,这句话也让我国的人才流失问题变得更加尴尬了。

然而,人才流失不仅仅是我国面临的问,全球范围内都在着人才流动的现象,那么人才流失又是怎样一种尴尬的存在呢?

人才流失可以被视为一种全球化的人才配置,各国都在通过引进外国优秀人才来解决自己国内的人才短板。

比如美国,美国就是一个以引进外国优秀人才为主的国家,美国各领域的科研机构中,外国科学家的比重也占到了60%,而在一些新兴领域,外国科学家的比重更是高达80%。

这也导致美国在科技创新上有着无法撼动的地位,而我国也正是因为没有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科研环境,才会导致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一直都是“跛脚鸭”。

那么,人才流失又该如何解决呢?各国又该如何留住优秀的科学家?

三、留住科学家的最好办法。

人才流失虽然尴尬,但是科学家却是没有国界的,每一名科学家都是追求客观真理的,而不是追求国家利益的。

然而,科学家个体的研究和创造却是受到国家、文化、价值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那么在科学家追求客观真理的同时,又该如何留住优秀的科学家呢?

首先,各国都需要建立更加开放包容的科研环境,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给年轻的科学家,激励他们留在自己的国家为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其次,各国之间还需要加强合作和交流,科技发展不应该受国界限制,国际合作和交流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吸引更多优秀的科学家留在自己的国家。

在国内方面,我国的博士选拔制度和科研环境都需要进行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和公正的选拔制度,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给年轻的科学家。

同时,我国还需要加大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投入,吸引更多优秀的科学家留在国内,为我国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结语

科学家虽然追求客观真理,但是科学家个体的研究和创造又是受多重因素影响的,各国之间都在为吸引更多的科学家留在国内而努力。

各国之间还需要加强合作和交流,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优秀科学家留在自己的国家。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