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邯郸三少年杀人惨案原因探寻(《新论语》)

500

   

       曾子见孔子。问曰:“参也闻乎旬前赵郡邯郸有年十三男童者,为三同年学友椎其首铲其面而坑杀也;去岁七月望日,乃有楚郡四岁女童者,为一十一岁少年扼其颈,至于晕厥,然后投之于溷藩而溺亡矣。是类狱状频见于夏国诸郡焉。遂使庶人惶惶,义愤膺膺。或责其父母生而不教者,或让学校渎职无为者,或怨绳法于童子杀人之刑过轻者。三者孰是?商也惑,敢问夫子。”

       孔子愕然曰:“孺子若是其虐者,亘古未乎闻。似妄言也。”

       曰:“信有其事也。”

       曰:“嗟乎,孺子若是其虐者,丘也未乎闻!”

       曰:“不独孺子也。参也游历秦、魏、韩、燕、齐诸郡,观其风俗,城邑不闻乎孝行,乡里多有卑老者;至若婚聘,唯利是瞻焉:殆有嫁一女而索聘金数十万钱,且责置新房于巨都大邑,使夫家倾两代产业而不足,遂使翁姑顿无生念者……”

       孔子默然良久。曰:“孺子若是其虐,风俗若是其薄,其理一也。”

       曾子曰:“参也不敏,敢问其故。”

       子曰:“丘也闻先王之教民者,凡州邑皆建庠序。人生八岁,必先教之以小学,习其洒扫进退之节;既而化之以修己、正心、穷理,进乎大学之道;然后传之以射、御、书、数之艺。是谓君子之教。

       凡孩提者,其心纯纯,微尘而不染;其性亹亹,玉洁而冰清。自幼而冠,师保传之以道,父母训之以德,朋友交之以礼。进退于乎是,周旋于乎是。纯纯其心,亹亹其性。孝弟守其心,仁德固其本,爱人若爱身者。其若是,驹齿之年,恶忍虐杀学友邪?小康之世,恶忍弃其父母邪?

       子不教,父之过;民不教,国之祸。震之以法,慑之以刑,民免而无耻矣。惜乎,孩提若是之残虐者,君子之道之不行也;惜乎,风俗若是之颓坏者,教化之道之不行也。”

【译文】

       曾子谒见孔子。他向孔子问道:“我听说十天前在赵郡的邯郸,有一位十三岁的男孩,被三位年龄相仿的男孩用钝器击打头部,面部被铲(得惨不忍睹),最后又被挖坑埋掉杀害了;去年七月十五日,楚郡又有一位年仅四岁的女童,被一位十一岁的男孩,先是扼住脖子,直至晕厥,这样之后又被投入粪池淹死了!这类少年杀人惨案,近年频频在夏国各郡出现,使得老百姓人心惶惶,又内心充满愤怒。有的人指责这些杀人少年的父母,认为他们只生下孩子,却未尽到教育的责任;有的人责备这些杀人少年的学校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还有人埋怨国家对于少年杀人犯的刑罚过轻了。这三种看法,哪一个正确呢?我对此感到疑惑,特冒昧地向夫子请教。”

       孔子吃惊地说道:“小孩子这样残忍(杀人),自古以来没听说过(这样的事)。你听到的消息,似乎是虚假的。”

       曾子说道:“这些事真的(发生了)。”

       孔子说道:“哎,小孩子这样残忍(杀人),我还没听说过!”

       曾子说道:“不只是孩子(这样)。我游历秦、魏、韩、燕、齐各郡,观察(这里)的社会风气,在城市里(我)没有听说过有孝顺父母的事迹,在乡间(大部分百姓)都把老人看得卑贱;至于为儿子娶媳妇(这样的事),(人们)都特变看重钱财:大部分人家出嫁女儿,就要(向男方)索要几十万元聘礼,并且要求对方在大城市为孩子购买新房。这样就导致男方家庭要花光父母和孩子两代人的钱,也不能满足女方的要求,于是就使得有的男方父母失去了活下去的念头……”

       孔子沉默了很久,才说道:“小孩子们这样残忍,社会风气这样败坏,它们的原因都是一样的。”

       曾子说道:“我不够聪明,冒昧地问老师其中的缘故。”

       孔子说道:“我听说古代英明的君王教化百姓,国家所有州、邑都要创办学校。小孩子八岁,学校一定教给它们‘小学’的知识,使他们学习打扫卫生、接待客人时应对进退的礼节;之后,培养他们修身养性、端正内心、穷究事物之理(的能力),接着进一步使他们了解大学的宗旨,修习“大学”内容;这样以后,才把射箭、驾车、文化典籍、算术与数论等知识传授给他们。这被称为培养君子的教化。”

       所有的孩子,他们(生下来时)内心都是纯洁的,没有经过一点尘埃的污染;他们的天性都是美好的,像玉和冰一样清澈纯洁。从幼童到成人,老师把大道传授给他们,父母用美德教导他们,朋友依照礼与他交往。无论做任何事,他都会受到美德的熏陶。他的心能保持最初的纯洁,他的天性能保持最初的美好。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美德驻守他的心,关爱他人的美德牢固地守着他的心,关爱别人就像爱他自己一样。如果像这样,小小年纪,怎么能忍心杀害自己的学友呢?(生活在)富裕的时代,(子女)怎么会忍心抛弃自己的父母呢?”

       仅仅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他们怎样做人,是父母的过错;仅仅用法律约束百姓,而不教化他们怎样做人,将为国家带来灾难。仅仅用法律来约束百姓,用刑罚威慑他们,老百姓只是为免于犯罪而选择顺从,却并不会为犯罪而感到羞耻啊。

       可惜啊,小孩子们这样残忍,是因为没有施行培养君子的教化;可惜啊,社会风气这样败坏,是因为没有对百姓进行道德的教化。”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