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养育成本应该谁来承担?
#生育养育成本应该谁来承担# 这个问题的答案,无非就以下几个:
1、政府承担。
我们可以假设一种极端情况,即所有的生育养育成本,全部由政府承担。自从孩子出生之日起开始,政府每月按照当地平均消费水平,补贴孩子吃喝拉撒成本,上学后也是如此,免掉一切学费,并且每月按照当地平均工资水平,给全职妈妈补贴,补偿其因全职在家带孩子所丧失的工作机会,一直到孩子18岁。
如果这样实施的话,好处是,女性的生育养育价值,得到全方位补偿,不需要再去跟用人单位、男性,进行零和博弈。女性不用再在网上跟别人争吵,说生孩子后遭受就业歧视等。完全是自己的选择,你可以选择工作、不生孩子,也可以选择生孩子,并且在家拿补贴。坏处是,政府的开支将会火速提升。由于政府本身不生产创造财富,只是财富的分配者,政府的绝大部分收入,来源于税收。
在这种情况下,相当于大家把钱交给了政府,政府再把其中的相当一部分,交给了生养孩子的女性。简单来讲,大致等于不生孩子的人,养生孩子的人。
2、用人单位承担。
还是按照前边假设的情况举例。假设所有的生养成本,都由用人单位来承担。只要自己单位有职工生了孩子,则企业不但要给足额的假期,还需要额外支出各种生养成本,直到员工离职,或者如果没离职的话,一直养到孩子18岁。
好处跟前边类似。坏处是,企业的人力成本将火速提升。如果这个政策只针对女性员工的话,则女性员工将无限接近于集体失业。如果这个政策不仅针对女性员工,同时也针对男性员工的话,即只要男性员工有了孩子,同样需要如此对待,则年轻男性员工将无限接近于集体失业。
最后,市场上那些孩子已满18岁的大叔大妈级员工,成为香饽饽。职场35岁年龄将成为历史。
相反,50岁年龄将可能成为新的起点线。人到50岁,孩子已满18岁,不需要承担额外的生养成本,这些大叔大妈才是用人单位最愿意招收的对象。如果50岁以上的大叔大妈不够用,导致不得不招聘一些年轻劳动力的话,则相关行业的人力成本火速提升。企业为了维持生存,将不得不把这些提升的成本,加到产品或服务价格中。最后导致,相关行业的产品或服务价格,开始大幅提升。这个成本,最终由相关行业的消费者进行了承担。
3、小家庭自己承担。
还是以前边的极端情况举例,假设所有的生养成本,都是由小家庭自己承担。好处是,政府和企业不会增加额外负担。坏处是,愿意生孩子的人越来越少。而且,这其中还存在一个制度悖论,即我们的养老制度,大致属于大锅饭制度。
个体生了孩子之后,等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成年,孩子参加工作后,其每月交的社保费中,有大约20%左右是交给了统筹资金盘子,不是交给自己父母。相当于说,生养成本都是由个体自行负担,但养完后的成果,则是由全社会共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生孩子的人在养不生孩子的人。这个逻辑,和生养成本完全由政府负担,完全反了过来。
如果成本完全由政府负担,则相当于不生孩子的人,在养生孩子的人。而如果成本完全由小家庭自己负担,但养老社保实行大锅饭制度的话,则相当于生孩子的人,在养不生孩子的人。为什么我们现在的生育率,在不断下降?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的成本负担,和养老享受,不是完全挂钩的。
在目前的情况下,谁生孩子多,谁吃亏。如果你生了一堆孩子,辛辛苦苦养到大,成本都是自己负担,但是等到孩子有了工作能力后,他被扔到了整个社会的养老大盘子里,给全社会所有老年人养老,不仅仅是给自己养老,自己不是亏了吗?在这种制度下,谁生孩子少,或者干脆不生孩子,才是赚的。在自己年轻的时候,潇洒自由,等到年老的时候,反正有别人家的孩子养你。岂不爽哉?
不夸张的讲,我们目前的这套制度,存在不公平、不合理的地方。除了上面所讲之外,还有双轨制,到今年才逐渐终止。这些不公平、不合理的地方,都在一点点消磨整个社会的生育率。但是,有些专家一开口,就把这口锅扔给年轻人。这些专家擅长于宏大叙事,先给生育率套上一个大帽子,然后在这个大帽子下,讲年轻人如果不生育,则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发展等等。生养孩子,本身存在一定的成本。
在古代,规则简单明了,即谁生育,谁承担成本,谁享受好处。成本和收益,在同一条线上。古代搞出的严格的孝文化和孝制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属于收益的制度性保障。孩子必须孝顺父母。百善孝为先,不孝是最大的过。通过严格的孝文化和孝制度,不管前期养孩子多么辛苦、多么累,长大后这个孩子都会跟你完全绑定在一个利益链条上。你的成本和收益,都是可以看到的。
但现代社会,把这个制度搞得特别复杂。成本和收益不断分离,承担成本的人,不一定能享受收益,而享受收益的人,不一定承担成本。甚至,承担成本的人之间,还要不断分离,即到底是男性承担成本,还是女性承担成本,导致社会群体在这个话题上,不断撕裂。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块成本,但谁都不想承担这块成本,且通过各种方式去PUA别人去承担这块成本,自己尽量在这种博弈中不承担成本,但却享受最大好处。
这便是目前整个社会,在生育问题上吵吵嚷嚷的底层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