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文化绵延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为什么我们不需要文艺复兴?

【本文来自《从音乐看东西方文化区别》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这种古墓派论调在2024年仍然能见到,实属意外。

文章从音乐讲到中国人和西方人,然后讲中国人依赖精英,缺少主观能动性,不独立,随大流。最后归咎于东方文化落后,埋没人性,吹西方人文主义。

然而果真如此吗?中国作为文化绵延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为什么我们不需要文艺复兴?因为人文主义就存在于我们的文化的最深处。从最早的夏商周三代的人文主义萌芽与觉醒,到此后数千年至今的人文主义发展历程,中国始终重视人的价值,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想领先西方数千年。

这并不是我单方面尬吹。古希腊时期,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他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后世西方以此为人文主义觉醒的开端,事实上普罗泰戈拉所处的智者学派,一是贩卖辩论术赚钱,二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本身也是伪命题,既然“人是万物的尺度”,那么谁是“人”的尺度?你是你的尺度,你也是他的尺度,但他同样是具有能够衡量万物能力的人。再者,普罗泰戈拉的观点不过是对之前古希腊哲学流派追溯本源的行为一种蔑视和突破,本质上未必真的把“人”放在了第一位。

而中国的人文主义精神则现实、具体,有温度得多。从周公开始,讲究君子以德行上达天命,这就突破了夏商时期天命的纯粹宗教性,而肯定了人的价值,人能够通过对德行的追求的,来达到“天”的境界。中华文化的根源性典籍之一《易经》,现代流传版本的《周易》,其实仍然不否定人的价值,尽管它甚至是一本卜筮之书,但是仍然强调人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达到好的结果。

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汉武时期,独尊儒术,乃至一直到今天,事实上都贯穿了周代的人文主义精神,不论是孔子学说,还是孟子学说,事实上都高度强调入世,何谓“入世”,是人入世,孔子周游六国,孟子“虽千万人吾往矣”,一直到近代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其中的精神一脉相承。鲁迅虽然批判儒家封建礼教,但是他真正继承了儒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抱负,尽管他自己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他们之所以能如此坚决地踏行自己的道路,首先肯定要肯定人的作用,因为如果否定人的作用,那大可以像西方人一样等待上帝去拯救自己,只需要去祈祷就好。其次则是一种高度的,爱天下苍生的广泛的人文关怀,不再自扫门前雪,而是真正做到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这即是“仁”。

作者说中国人的文化是随大流,说中国人只会屈从权威,就差说中国人身上全是奴性了,但是不知道作者面对历史上如此众多的仁人志士,还有何话可说?

中国人从来不缺乏人文关怀,中国人也从来不缺乏主观能动性,中国文化同样不缺乏这些,作者还是抛弃自己的思想钢印,睁开眼睛去翻翻历史。

中国历史并不会吓死人,只要他心术正。歪门邪道,那自然在五千年的厚重史书面前惴惴不安了,这没什么奇怪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