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扩招前,大中专毕业生来一个都是当宝贝对待

【本文来自《全总副主席称“重学历、轻技能”仍存在,出现“进工厂不受待见”趋势,如何能改变?》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谈到现在的大学生素质问题,我工龄超过40年了,期间接触的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也不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们现在不少网友都很还念过去的学生,也就是大学生扩招前的学生,认为他们整体素质比较高,工作表现很好。总的来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学生素质确实很高,尽管现在一些人说,那是用当时的环境来衡量的,当时国人文化素质不高,大学生在社会上很受尊重。也确实是这样,当时父亲所在单位有上千人,大学文化程度的几乎没有,技术部门都是中专毕业的学生,从父亲平时的言谈中,可以感受到他们那一代人对高学历人才的渴求。

参加工作后来到油田,大中专毕业生数量也很少,来一个学生都是当宝贝对待。但宝贝是宝贝,培养程序却是一道不少,那就是到岗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到基层最前线、到一线班组、一线岗位,干上几年再说。1983年我们单位来了一位大学生,是华东石油学院(现在的中国石油大学,记得是211吧)的毕业生,是钻井专业,一来就被井队直接安排到工班报到,第二天就穿上工装、戴上安全帽上了钻台,大家干什么他就干什么,没有一点差别。刚来时因为工作“迷瞪”,动不动就被司钻骂得狗血淋头,直到几个月后才慢慢好了些。这位学生在我们队工作了三四年,才被抽调至公司技术科。后来又来了一位中专生,重庆某学校毕业的,也是先到一线班组打大钳,几年后才被调到我们队干泥浆技术员,虽仍是一线岗位,但干上了专业,因为他在学校的专业就是泥浆专业。也住上了单间,也就是列车式活动板房的二分之一。

后来我听本单位的领导说,大中专学生到油田,第一个岗位就是一线,学钻井的没见过、没干过钻井怎么行?干得好几年后调整岗位,干的不少那就再干几年,不少学生甚至整个职业生涯都是在一线井队度过的。从一线选拔,这几乎是当时干部唯一条件。有人想的简单,说我们现在仍可以重拾过去的经验,但一来现在的学生恐怕不是这样想的;二来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机器人的普及,打螺丝的机会今后也不会很多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