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卖梦想的教育行业

教育在我国就是一个贩卖梦想的行业。家长都是钱花光了,就认命了。你看搞教育分流,大家嘴上反对的很凶。国家真的录取比例定下来,比如弄个50%。一般家长拿钱出来给孩子拼命补课,孩子真没考上高中,那也就迅速认命去看职高的专业了,因为没得选了。

教育行业给大众的梦想是“阶层跨越”。只要是涉及阶层问题,它卖梦想的套路永远都逃不出婚恋行业的模式。就像我以前介绍过我听一个蛮有名的留学中介给家长讲故事的套路。

他们很喜欢给家长讲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故事。不是因为她进了哈佛,而是因为这个女孩子哈佛毕业之后做什么失败什么,个人事业上就是一事无成。这里是有道理的,因为多数家长心里都明白,进了名校是不代表毕业后就有好工作,能赚到钱的。出去留学花费很大,尤其是去美国读个本科,没小几百万是下不来的。

饼画的太大太具体,比如毕业要赚多少钱,多少年把学费赚回来,家长就不一定肯去买这个“梦”了。

所以梦想的内容就变成“圈子”和圈子带来的“婚恋”了。你看刘亦婷虽然自己做事情一事无成,但是她读书进入了哈佛的圈子,最后嫁给了她的哈佛校友,日子就过的很好啊。

那么接下去给家长的问题就很简单了。只要家长经济能力足够,他们应该送孩子去2万美元还是5万美元学费的学校呢?

支付能力不就是一个筛选吗?

再接着就是很多家长很不喜欢孩子去国外读一个中国人多的学校。那么他们接下去再问你,你希望你孩子将来嫁给一个外国人还是中国人呢?如果你想她嫁个中国人,是不是该去中国人多的地方呢?

所以留学的中国人多,是不是反过来变成一个“圈子”或者说“婚恋”的优势了呢?

读完书回来,不是还有校友会吗?大家并不是一个专业的,那么这些留学中介运营的校友会里给那些年轻没工作经验的人提供的是什么平台?

就是一个良好的婚恋交友平台啊。

你发现没有,这套逻辑贩卖出来的梦想是几乎不会失败的。因为它根本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标准,就是让你相信,你付出的这些钱,是给孩子在买一块“敲门砖”。你甚至都不知道这块敲门砖敲开的到底是哪里的门,能不能敲开门,你就付钱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