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变革

生产力变革前夜,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将如何置换,生产资料可能面临重新估值。假如,共产主义是3D构型,现在是否已经来到适合施行2.5D构型的时候,主动调整生产力(/生产资料)与生产关系构型(也可以说是“生产-分配新模式”,或许是解决生产力大爆发与经济配置下需求不足的方式)。

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从人力劳作为主主动推动到工业推动为主发展生产力。从手拿肩扛发展到迄今为止的无人化自动化。

人类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历了深刻变迁也面临着新的变迁。从前我们以人力劳作为主的生产力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初期大行其道(人多即是力量-生产侧)。

工业社会初期,大量人口从农业涌入工业释放积极性。在于初始时候,我们的工业社会不发达仍以农业社会的劳作方式构筑工业社会。所以需要大量的人力。可能这是大量人口从农业转向工业的原因(积极性释放方向)。解放生产力,即释放人的积极性。大量劳动人口从农业社会转而向工业社会释放积极性获取更好报酬,促进生产力进步。

生产力已经站上了新的台阶,工业已经可以反哺农业(包括且不止于农业的生产)。大量机械设备的制造、使用,自动化流水线的出现,使得智能化无人化生产成为可能,怎么安置置换出来的传统生产力与劳动力成为问题。或许生产力变革前夜已经来临。

大量人力去堆工业化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构型需要调变。智能化无人化生产的出现,使得工业化生产的能力(生产端)可能不再需要大量人力。以前十亿人囗满足十亿人现在或许一亿人口满足十亿人了。生产力从”看山是山”来到”看山不是山”程度。

大量劳动力将从工业社会置换出去。农业可能是好的安置方式。曾经传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面临变革。

曾经经济是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市场是为满足需求的产物。市场由交易(经济侧的资源配置)形成,经济由市场/交易形成。即由经济进行资源配置满足需求(其间形成市场),(目前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构型是由政府调控与经济进行资源配置形成的)。满足需求是目的,经济是(之一)工具/过程。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或许面临顶峰:兑换资源不足(即收入与消费力两极分化)(相对于生产力大爆发,需求端兑价不足)(新生产力的发展对传统生产力与劳动力的置换挤出效应)。

原因:一是生产资料逐步集中;二是生产力发展,以及二者(对劳动力需求以及该需求变化对收入及获得收入人口)的相互影响,以至影响需求与需求影响生产发展。(旧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构型将发展到制约生产力的发展)以上二者约束下,生产关系或许需要变革,与生产力适配出新构型(或许带点福利模式)(生产力变革将催生福利模式?),才能在这“看山不是山”阶段的生产力变革前夜,继续推动生产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也属于生产资料)生产资料的集中即有熟悉的“土地兼并”之类,还产生了新型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出来的“新的生产资料”(/或者说“先进生产力发展”/资本置换了“传统生产力”抬高了门槛形成的“新生产资料”形成人为的“天然”聚集)。它在现有社会构型中是有“价值”的,且置换掉传统生产力产生的“价值”形成集聚(/垄断),使(大众的)收入与(大众)消费力产生(客观上)两极分化。也即是产生:建立在“交易”基础上的“兑价”不足(已经无法适应生产力大爆发下需要的“兑价”)。

一边是先进生产力产能需要(消费)消化;一边是先进生产力对传统生产力与劳动力的置换挤出效应造成的收入失位缺位客观导致(消费力/有效需求)不足。或许这是经济(传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构型)在先进生产力下配置资源能力的局限。(即使收入不失位缺位,也可能已经难以适应生产力大爆发下所需要的“兑价”了。生产力变革前夜,这是需要思考的。火箭跃出大气层前夜)(爆不了产能,迭代就很难实现,实现跃迁)(一边生产力大爆发,一边需求未达到完全满足,这就是矛盾。现有经济满足需求,足量使用使用生产力,已经可能限入瓶颈:一边是用不完,一边是得不到。怎样使产能与需求达到对接,个人“消费”是有上限的,这是有钱没钱的问题但也不全是。所以怎么充分利用人口、人力“消费”产能,从而实现生产力迭代这是我们需思考的。)(不仅要使用经济上能支配到的产能,还要使用经济上支配不到的产能。生产力足额使用才能更好迭代。)

综上,随着经济配置资源的失速,各种其他配置资源的方式可以提上日程(历史上战争也是资源配置/重构之方式)。所以各类生产资料或面临重新估“值”(以前是经济手段,可能现在不完全是经济手段,所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需适配出新均衡构型,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随着人口配置/生产关系的重新配置)有些“价值”的价值将主动放弃坚持/或追求(比如人口重新配置下“比如回返农业”,城市商铺的用途与价“值”)(比如粮食的价值,作为释放农业积极性的一部分,很可能将允许农民使用一部分比例直接兑换“工业品”,实行粮价二轨制:不影响市面平价)。如果经济构型(传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构型)阻碍生产力发展,政府调控或许需发挥作用(适配出适应新先进生产力阶段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新构型”)(新经济?或别的叫法?)。

生产力变革及资本造成的传统生产力及劳动力置换挤出效应,使农业或许成为多出来的人力的安置方式之一。当年从农业涌入工业,在工业发展起来后可能逐渐回返农业,也带着工业的期待辅助农业。以农哺工,以工辅农(下面有解释)。将在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构型中产生重要作用。(也是保底方式)。

多出来的人力安置方式还有国家提出的“高质量人口”投入到先进生产力中,这是一部分也是重要的必要的。还有服务业,以及新拓业务。需要更多安置,开拓新赛道,开发星辰大海。

对传统生产力与劳动力的置换挤出效应是随着生产力发展不断进行的,直到共产主义。

..……∥∥∥∥∥∥∥

1、那么,生产力发展是怎么改变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构型(经济构型)的:比如现在社区食堂,一家能抵得过从前十几家几十家小店的供应量。标准化与多元化的供应让社区食堂具有优势。那多出来的十几家/几十家小店的人员面临置换(安置等)(生产力发展对传统生产力以及劳动力的挤出效应,从而冲击现有生产关系)。其(在现有社会构型中)收入与消费力(/或购买力)由于现有生产关系灭失/改变而面临变动/(或可能两极分化)。这种情况下,农业如果作为安置手段,农业将被重新看待审视(作用),“交易”手段或许变革(比如二轨制:一边保持市面平价粮哺育工业,一边允许农民用一定比例粮食兑换基础工业品。带有一定福利化。这就是以农哺工,以工哺农。)(这种模式下或许电视将回归,毕竟可能相对有闲余时间)。而(包括空出的)店铺价值将面临价值重新对待用途与估“值”。

2、生产力的发展与变革是怎么促使收入与消费力产生两极分化的。有人可能说涨工资消除?然尔生产力的发展意味着:打比方以前需十亿人满足十亿人需求,现在一亿人满足十亿人需求。剩下九亿人怎么解决?再加上生产资料逐步集中或以置换传统生产力抬高了门槛的方式“事实”集中,所以这(收入与消费力两极分化)可能不是“涨”工资解的了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传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构型不与时俱进的话(即解决被挤出人员安置与有效需求产生)可能会制约生产力发展。

那么生产力的发展与变革是怎么促使收入与消费力两极分化的?一是生产力变革汰换出剩余人力资源,造成收入失速,从而与消费力产生两极分化。二是生产力极度发展,造成不仅传统商品爆发,新增类型更是多样,造成有限的收入与(需要的/想要达到的能拉动发展的)消费力的两极分化。(一边是有限/缺失的收入与一边是大量商品的不匹配)等等,说明经济对资源配置能力可能面临瓶颈,在新一轮产业变革“生产力大爆发”以及“对传统生产力与劳动力挤出”状态下,对资源配置对生产力拉动将可能无能为力。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新构型下,挤出的劳动力回返农业等行业,生产资料等面临重新估“值”,达到“兑价”新均衡(即,为生产力大爆发提供兑价,产生足量“交易”,拉动充分生产)。所以以农辅工(允许农民以一定比例粮兑换手机电视等包括新创造出来的基础工业品等)(它有基本价值)可作为价值基础(目的是达到新均衡,即供给与兑换(交易)的新的均衡)。(以农辅工,同时带点福利或半福利)生产力的大爆发与需求可能在更高层次形成新的匹配。当然这面临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一系列深刻变革。当然比起科技无止尽,需求或许依然不足。此时我们外循环以及开发星辰大海:内延外拓。

4、经济构型配置资源能力或面临顶峰(只阐述正面。“配置到人身上”的极限这里不阐述)。适配出适应生产力发展新构型。社会或许将走向半福利化,构筑出产出(/供给)与兑换达成(交易的)更高层次均衡(不只是通常指的收入与消费)从而促进/推动生产力与新质生产力形成新发展。这也是行将不得反求诸己的一种。

5、(福利/半福利)或许成为生产力变革的内在要求/或者或许这一阶段生产力变革将催生(福利/半福利)社会(比如允许农民以一定比例粮食兑换基本工业品/或工业品以半兑换半发放方式满足需求)。

6、发展到最后或许会逐步去货币化/经济化(即不再通过经济手段发展社会、科学技术等),进而渐渐以信息点方式(兑换高级需求?经济更高层级?)。

7、或许会发展出《可信的》基本保障体系。

8、需求是有限(用的上)也是无限(很多需求都是以人心不足…方式存在的)。但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信心是不变的。

9、人的发展问题、社会的发展问题、人的向上问题(积极性)。解放生产力即释放人的积极性(这个是有导向的、可以导向的。)

10、分配才能循环,循环才能发展。所以适配出生产力(/生产资料)与生产关系新构型,实际也是适配(生产-分配构型)。循环堵塞不一定全是人为刻意造成垄断,也可能是你在你需求的这个发展里推动的发展的客观规律造成的自然集聚(人为/生产力提高导致的生产资料集中/迭代/抬高门槛、汰换人员等),造成“天然”垄断。所以可能需要设置新构型,达到新均衡。

……∥∥∥∥∥我认为的共产主义

我觉得人类目前相对达到的共产主义(比如空气、阳光),都不是人类完成的,皆为老天恩赐。

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供给)暂时多与局部多都不成立。相对于共产主义条件(从供给看),(关键物资)暂时多与局部多只是“看起来”多。

我认为,(从供给看)共产主义条件主要有二:1.供给量、2.供给模式。供给量体现在:充足/满足、可持续;供给模式体现在:生产端去人化/少人化(从人服务于人转为真正的机器服务人)。

上面对对于达到的“共产主义”(空气、阳光等)的形容使用了“相对”?原因在于“黑命贵我不能呼吸”的存在。

人类如果生产力达到或近似(空气、阳光)程度,才符合。

……∥∥∥∥∥

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性互动需逐步衔接好、置换好、汰换好。或者说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构型调整需要严密科学的规划。

如同火箭发射。生产关系(载荷)不能阻止生产力(动力)发展;生产力发展也不能把生产关系(载荷)整没了。所以这是结构性互动,需要科学规划论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调整出合适“构型”。我觉得这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科学方法(冲出大气层实现跃迁)。

……∥∥∥∥∥

经济发展的瓶颈可能在于已经无法体现“钱”的价值了,不调结构发展下去可能是金融的对垒,或金融的虚耗,或“土地兼并”或最终配置到人身上去,此时经济将毫无意义。而粮食是绝对体现价值的。所以可以考虑怎么用粮把钱的价值置换或部分置换(比如粮价二轨制),同时安置生产力变革挤出的人力。使“交易”兑价持续下去。当然战争也是资源配置/重构的一种方式。

……∥∥∥∥∥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资源或生产资料的富集集聚)可能决定了经济对资源配置能力的弱化(换个说法:假如“土地如果兼并完了”且“配置到人身上了”,还有或者还会存在什么经济吗?),经济对资源配置将力不从心/或者说资源的配置不再是以经济方式进行。(资源配置到一定程度,如果没有合适干预,可能最后将配置到人的身上。)

(调整出合适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构型,∥甚至可能不一定再是通常所指的经济构型∥,可能更好的继续促进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

……∥∥∥∥∥

除了强长板。生产力需进行补短板。急难险重的活,需开发出合适的机械化,以机器代人完成。(在未完全实现生产端去人化无人化前)使(工作)尽量满足符合社会公平的要求,(这是福利或半福利社会下)激发留在产业的工人积极性的重要要求。(否则在生产端未完全实现去人化前,在福利或半福利社会下可能将没人愿意干急难险重的活。毕竟都福利化了,凭什么他们不干我要干而且还是急难险重的?所以急难险重工作将是福利社会生产力的bug,必须打上补钉。)

当然这些都建立在现实的生产力变革能够真正立的住的前提下。

……∥∥∥∥∥

生产力变革前夜,需提前设计规划预案安置汰换出来的劳动力。否则就业问题可能将限制成熟技术、新技术。机器换人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则受到制约(缩手缩脚畏缩不前顾虑太多)

除了农业。初始阶段还可以预留政策性劳动密集作业方式与无人工厂并存安置人力,逐步用新产能置换传统产能,让新产能应上快上及时上马,再逐渐解决汰换出来的人力,最后定型从根本解决问题。一系列的生产力生产资料生产关系变革,都需提前测算规划设计,让生产力(生产资料)与生产关系构型不成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阻碍,反而成为动力。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