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减负,不只是做减法,还有加法

【本文来自《左玮:“不要办公室的材料包,要解决问题的泥腿子”》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仅此而已2018
  • 现在的基层工作存在一个困局,那就是省及以上干部的综合素质越来约高、干部队伍越来越年轻化,但区县、乡镇一级的干部普遍还是普通的本科、大专水平,更不用说到了村一级,绝大部分都是高中左右的文化水平。这就好比让几个教授精心编了几本教材让几个文化水平不高的中老年人去学,还希望他们能够学以致用、创造佳绩。但事实上我们这些能力一般的乡村干部光是能看懂一年出台的上百份文件就已经很吃力,何况还得去落实,既没能力又没经费,怎么办?证明自己做过就成了成本最低的方式方法,也就是事事留痕工作法。

    为什么喊基层减负减了那么多年,工作反而越来越多,考核指标越来越复杂?就是因为布置工作的人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倾向于十全十美,追求规避一切“小概率”负面事件。但我们要面对的是现实,基层工作实际是一个“零和”博弈的游戏,乡村的人力、经费都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开作弊器,让所有工作都是满人力、满效率运转,现实注定是工作越多、失误越多,然而发生问题又要整改,又再次消耗大力的人力物力去完成整改工作,这头的问题好不容易摁下去了,另一头又翘起来了,导致基层干部疲于奔命。

    考过试的人都懂,考60分容易、考90分难,考100分更是难上加难,越到后面,靠的越不仅是实力,还得有运气。作为决策者,我们肯定不希望基层干部60分混日子,但是做一个只有1个100分,其他全是60分的偏科生,还是做一个只有1个90分,其他全是80分的尖子生,是我们在推动乡村工作中务必要思考清楚的问题。

为基层减负,不只是做减法,还有加法。减,是减少对工作不必要的负担;加,是对工作的更完备支持(比如法制完善),让工作有抓手有遵循,才能更好各司其职。

所以检查不能只检查工作完成度,更要检查怎么更好的支持基层工作,形成正向循环。这要求检查人员要懂业务、实地调研,不能悬空检查。

比如打通非执法到执法链路,解决调节公众利益基层没有执法权问题。比如媒体喜欢热炒的高铁不文明行为、养狗行为。可以通过打通:告知、警告、处罚、禁乘、行拘、刑事,打通非执法到执法链路形成法制威慑,避免一边问题存在、一边没执法权,调节不了问题的尴尬事实。联网记录式累加式处罚。使问题有解决、基层工作有抓拿。

而非执法到执法链路打通形成威慑,使社会公德问题泛滥得以避免,也是无形中减轻工作负担。

所以减负不只是做减法,也是做加法。如同学生减负,是为了形成更好学习氛围、学习效率,不是为了减而减。具体如何“减”、哪里加哪里减、如何形成合力,需要实际调查分析。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