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想彻底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搞清楚未来农业的经营主体是企业还是家庭

【本文由“遼東_2022_12_20”推荐,来自《一米八的马云》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在保口粮安全的基本政策下,农业不是好生意(农药化肥种子人工机械费用可以年年涨,但粮价不能涨,那就只有去种经济作物,政府一个文件,马上就可以把鱼塘、果园、农业设施全部铲平,不会有然后补偿,也就是说,连自主经营都做不到),基本上谁碰谁死。能折腾的只有流通和加工环节,比如生鲜超市、品牌农产品、预制菜等。

中国要想彻底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搞清楚未来农业的经营主体是企业还是家庭,在土地国有与家庭联产承包制不变的情况下,未来中国农业的经营主体还是家庭,除开新疆外的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单个农村家庭的承包地都小于十亩,这根本不可能实现农民的高收入。我计算了一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按照一个家庭5-6人、三至四个劳动力计算,承包地达到两百亩可以有三十多万的产值,再加上地力、良种等补贴,年收入可达四十万左右,基本上实现农业现代化,如果农业人口和农业服务人口按1:3计算,全国乡镇可容纳2.5亿人口,还有近四亿人口需要转移出去。这四亿人口中有1.3亿个劳动力,需要城市再提供1.3亿个就业岗位,在今天产业结构面临转型时期,服务业占比提升十五个点就能轻松实现,前提是城市居民基本工资要在十五年内实现倍增,否则消费不振就是镜花水月。

如果靠压低工人工资保就业,那就只有靠天量的投资规模和出口贸易,出口波动或者投资一停,失业潮就到,这明显不可持续。现在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了80%以上,慢慢往消费拉动经济转型适逢其时,所以实施城市居民工资倍增计划刻不容缓(在人民币可以购买大部分大宗商品的今天,没有必要维持每年80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工人工资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