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发人员比例太低,投入严重不足

【本文由“tigeryao”推荐,来自《中国的基础科研,特别是材料和化学,还需加大投入》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现在主流的形态中,大多数人从事生产,少部分人才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现在世界各国中研发经费最高的只占GDP的4-5%之间,而研发人员占就业人口的不到2%,其中最高的是韩国分别占GDP的4.53%和就业人口的1.6%。而中国的研发经费占GDP的2.2%,研发人员占就业人口的0.2%。如果能把就业人口中大部分转为研发人员无疑大大提升了研发的速度,甚至倒过来大部分人从事研究工作,少部分人从事生产。

1、 这么多人搞研发,生产谁来搞?生产并非是被看轻了,而是大量的工作岗位被自动化机械所取代,生产量并没有减少,甚至大大增加了,只是从事生产的就业人口比例大大减少了。由于大批量使用自动机械,产量特别大,所以生产质量和成本反而优于使用人工操作比较多的情况。

2、 是否能有这么多受教育的人来搞研发?

首先我认为研发工作中有不少工作实际上跟生产中操作设备一样是非常机械的重复操作,不一定需要高教育水平的人就可以操作了,这就如同工厂里操作工一样,他们需要了解机器运转的原理吗?数控机床的芯片是什么设计的?钻头的合金配方和制造工艺?但是他们却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精密的产品。而研发人员的底层人员也是类似,他们只需要知道按照上级给出试验方案来操作试验设备,并且在不断做了N多个试验后把试验结果一一记录下来。像这样的人员跟工厂里的操作工一样,都只需要职校生、技校生中专生等职业教育的人员,让高学历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去一遍遍跑电泳也太浪费了。

其次随着经济形态的确需要对人才的培训教育也都在逐步提高。现在小学生的水平就不是民国时期能够比拟的。教育部门研究的问题不应该是如何减负,而是如何快速的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实用知识,如何能熟练运用这些知识。现在大学里教授的知识在未来也许会被放到高中,甚至初中里去,而职业教育部分不光是教如何操作机床,也教如何使用试验设备仪器。

3、现在的试验仪器设备和耗材都很昂贵,如果有那么多研发人员如何配齐器材?电脑也曾经是非常昂贵的。现在仪器设备和耗材的成本高有很多时候是因为购买量稀少导致单价高,毕竟现在研究机构也就那么多。然而在研究机构大幅增加,需求量大增的情况,单价会下降。而且由于有仪器设备市场的扩大,导致很多公司进入这个市场,导致竞争加剧。还有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会导致价格大幅下降。既然数码相机可以进入民用领域,那么电子显微镜应该也可以,毕竟曾经昂贵的光学显微镜现在也有家用的版本。

研发工作实际上是按部就班的苦干而不是灵光乍现或者运气爆棚的产物,很多基础的研发工作是不断的重复。从单一研究目标来看,研发过程中很多试验工作是无效的,只有成功的和对成功有裨益的那些个才是有效益的。而从一个大的范围看比如国家或者全人类角度看全部研发工作,这些都是必要的有益的的试验工作,那些所谓失败的试验或者试验品有着意想不到的用途。比如为了试验高强度合金试验中做了N多个试验,筛选出一个合格的合金配方工艺,其他的N个失败产品对于需要高强度合金的公司单位来说是无用的,但放大到整个科技链上来说其中也许有优良的软磁铁,有些可能是不错的储氢材料,有的是某些优良的催化剂等等。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