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设计软件上和国外差距按我工作经验来看还是非常大

【本文来自《中国制造业硬件科技水平超美没问题,但美国的真正实力是“软件帝国”,差距极大》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天天看
  • 作为软件行业从业者,说点感受。

    当我们说软件产品的时候,不是仅仅coding编程序的事(虽然我们coding真做得规范的开发人员比例也不高。coding不规范的原因多数是缺乏条理、缺乏逻辑、还有就是语文太差...反倒因为英文差的原因很少)。谈软件产品,更重要的软件产品的输出。

    中国的软件从业者开发了大量项目,并且在不断地、重复定制开发更多项目。但真正形成软件产品,能在行业复用的,凤毛麟角。软件产品能力在整体上,与外方差距太大。好的软件产品经理凤毛麟角,软件体系化思维极为缺乏。相对应的,通用软件市场本身都缺乏。产品做得差难以形成通用软件市场;市场容量小难以养出持续发展的产品。双向奔赴,形成了一个相互伤害的恶性下降螺旋。

    我们的软件市场,在toC领域(面向个人)还是有一些拿得出手的产品的。比如微信、TikTok、王者荣耀(游戏)等类别。我们人口基数大,个人应用软件小额支付容易买单,累计回报大,容易养活产品和公司,持续迭代优化产品。但在toB(面向企业)或专业领域,则太过荒芜。能看到的市场取得成功的软件实在太少,鸿蒙OS、中望CAD、金蝶财务软件、广联达工程报价软件...企业级市场,通用软件在国内的生存太难了。

    市场角度讲,软件产品差,有市场价值认可问题。很多年前有个经历,某政府单位招标一个内部业务管理系统。也就是俗称OA系统(自动化办公系统,多为内部业务审批,比如请假审批或特定业务审批)。我们中标了,项目启动会领导明着说“这个OA系统嘛,我们市场上买一套也就10来万。我们这标是给了80万的。很简单,我们要定制一个我们单位专用的系统。我们单位业务是特殊的,通用OA肯定不好用,所以要定制...”这大概是toB市场甲方最常见的心态。近些年,这方面情况有一定改观,但离让更多通用软件产品有一个好的市场生存环境,还是差很远。当然,这种状态也不能只怪甲方。我们通用软件做得差,很多软件产品一看就是项目里剥出来或开源软件改的。离一个成熟商业软件差很远。于是,就形成了市场买单者不待见所谓“软件产品”;软件从业者大量在做定制开发项目,更加“不会”(能力和意愿双重“不会”)做通用软件。

    软件产品本身来说,软件产品差,最关键的是缺乏合格的软件产品经理。比尔盖茨从微软董事长位置上下来,就自称要改任微软的首席产品经理;乔布斯在世时大概是苹果真正的产品经理,他脾气坏的恶名就是在一次次抠苹果产品细节时咒骂手下白痴;张小龙对腾讯最大的贡献就是领导开发了微信(虽然近些年可能迫于市场压力,微信也有产品恶化趋势)...我们整体上,有通用软件思微,能够作为一个软件创造者PO(Product Owner)去领导创造一个通用产品的人太少。有业务知识的,缺乏软件体系架构思维能力;有软件架构知识的,业务思维少得可怜。融会贯通者万里挑一。好歹有了这样的人,是否运气好,正好在一个可生存的市场,也很不好说。张小龙是幸运的,从Foxmail起步;马化腾慧眼识人,三顾茅庐请出山,在广州建个微信大厦专门给张发展微信,终有所成。

    要真正提升我们软件产品能力,市场和从业者两方面都要努力。短时间难见改观。还是需要时间慢慢磨砺。

    稍微负面一点的观点是,从民族个性上,认同软件架构根子上松耦合特质,愿意为松耦合付出代价者太少。中国人太聪明,觉得goto语句能搞定的事情,为什么要搞这么麻烦?封装、隔离,都需要成本(等同于生活中遇到路口红灯,左右看都没车,觉得为什么此时红灯就不可以过去?也等同于:微信那么大流量,为什么不做广告赚钱?)。这可能是我们难出优秀通用软件的底层原因。

    ...可说的很多,先提这些...总要美好结尾,所以,未来我们总会赶上美国的,先这么说吧...😁

中国娱乐软件,管理软件近几年做的确实不错,不过在工业设计软件上和国外差距按我工作经验来看还是非常大,比如机械电气行业常见的solidworks,多少公司还是用着盗版,就没个替代的。

还有个电路设计软件我忘了叫什么,当时去咨询,单机版必须mac地址绑定,安装必须拿到他们公司安装,网络版5套起售,那一套都是10多万啊,人家就是这么硬气,都不带还价的。

若有错误,欢迎指正。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