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并不是第一次得到雨果奖中的中、短篇小说奖

【本文由“方在平”推荐,来自《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揭晓!中国海漄、赵恩哲摘奖》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心灵指南
  • 虽然说可能很多人是因为雨果奖知道的大刘,但其实是大刘抬高了雨果奖在中国人心中的含金量。

这也要看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啊。

这和电影奖项差不多,很多项目,实际上是在分猪肉。比如雨果奖中的长中篇、中篇以及短篇小说奖项,确实没有多少含金量,很多都是水货,只能算是小奖,就算是中国作家得到了,恐怕也会很快被人遗忘。

实际上中国作家并不是第一次得到雨果奖中的中、短篇小说奖了,之前也有一位姓郝的女作家的一篇科幻小说也曾获得过该奖项,是继大刘之后的第二人,得奖时间也只比大刘晚了一年。但这位女作者全名叫什么,获奖作品又是什么名字,我是根本就想不起来了(不用提醒,谢谢,因为压根儿不关心),这也是很快会被人遗忘的佐证之一。

但大刘的情况不一样。他不仅是第一个得到雨果奖的中国科幻作家,也是第一个得到该奖项的亚洲科幻作家(是的,鬼子国那么多科幻作家,愣是没有一个人得到过认可,进一步证明了鬼子国终究只是一个殖民地国家),而且大刘得到的也是雨果奖中含金量最大的“长篇小说奖”。

这个长篇小说奖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一部作品能够获奖,每年全球那么多各种类型的长篇科幻小说问世,竞争非常激烈,它能够脱颖而出,非常不容易。

当然了,雨果奖长篇小说奖生双黄蛋的情况不是没有,但非常罕见。比如中国读者非常熟悉的《沙丘》,当年(1966年)就是和科幻作家罗杰·泽拉兹尼的《不朽》一起,分享了雨果奖长篇奖项。还有1993年的《深渊上的火》和《末日之书》,以及2010年的《城与城》和《发条女孩》也是一样的情况。几十年下来,雨果奖长篇小说奖就出现过这么三次双黄蛋,和中国某个电影奖动不动就发双黄蛋的情况相比,已经算是非常克制的了。因此也显得大刘《三体》的含金量很高。

不过就算是长篇小说奖项,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水货。雨果奖的历史上,这种情况至少出现过两次。

一次是在2001年,当年雨果奖将最佳长篇小说奖颁给了“哈里·波特”系列中的第四部《哈里·波特与火焰杯》,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当年另一部提名作品,罗波特·J·索耶的《计算中的上帝》明显要比《火焰杯》好得多,而且就算是在哈里·波特的粉丝中,大多数粉丝也并不认为《火焰杯》是写得最好的一部,他们认为上一部《阿兹卡班的囚徒》写得更好。这部既得罪了科幻迷,也没有得到哈里·波特粉丝认可的《火焰杯》,后来被人称为雨果奖几十年历史上最大的“水货”,没有之一。

另一次是2016到2018年,这三年间,雨果奖的最佳长篇小说奖,都颁给了一部系列作品“破碎星球”。2016年它的第一部作品《第五季》获得了“最佳长篇小说”奖,接着2017年的《方尖碑之门》和2018年的《巨石苍穹》也分别获得了该奖项。一个作者,同一个系列作品,连续三年都获得长篇小说奖,这在雨果奖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要知道,当年写出《安德的游戏》的卡德,也只连续两年获得过奖项,这个系列小说的魅力真有这么大?不见得吧?看看隔壁的“星云奖”,也就把2018年长篇小说奖颁给了《巨石苍穹》,至于前两部,星云奖压根儿理都没理。

这个“破碎星球”三部曲,有简体中文版引进,本人也看过,说实话,第一部就看不下去,看了一半弃书了。网上也有很多书迷认为这又是雨果奖的一个“水货”,而且一水就是三年。只是当时很多人想不通这种不像科幻不像玄幻的小说,怎么能够得奖的,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这又是“政治正确”在作祟,看看小说的作者,噢,原来是一位黑人女性作家,据说她还是一个LGBTQ,这一系列Buff叠加下来,不得奖才怪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