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图一口气消灭贫富差距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本文来自《当年孩子看见有人吃肉的羡慕眼光,而自已却没“肉票”了,心里的滋味真是不好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僧推月下门
  • 老先生凭什么认定,当时施行了“市场经济”,你就能叫自己孩子肉管饱?

    老先生凭什么认定,肉管饱就是“改开”的功劳?

    老先生凭什么认定,当下就每个父亲都能让自己的孩子“不羡慕别人的消费”?

豆粕是大豆榨油后的副产品。大豆是粮食作物吧,解放初期,为了保证城市人口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特别是粮油,我国实行统购统销,也就是计划经济,种什么、种多少、购销价格都由国家规定;而且当时帝国主义对我国封锁,我国市场也无法开放;科技也不发达,大豆产量低。你想想,当时能够有多少豆粕去饲养牲猪?但是,先生是否知道:由于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和豆粕进口国,饲养几十万上百万头的养猪场出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农民养几百头上千头的户也就多了。这是否可以作为改革开放使肉类供应丰富的根据?!

第三,先生提出现在有孩子(实际上不只孩子也包括成年人)羡慕生活好的。我认为,这是客观现实,也无法避免。现在私营和个体经济巳占整个国家经济的百分之六、七十,经营状况和规模各不相同。我们现在能回到过去的平均主义分配、把生活水平一拉平嗎?前晌,我看到有位网友提出意见,要国家把住房、医疗、教育三项都包起来。先不论国家财政能否有这个能力,至少有两个问题该如何处理呢?一是现在有收入差距,收入高的阶层包不包呢?如果不管收入差距都包,那么结果岂不还是不平等嗎?二是如果不都包,又包那些人,如何区分呢?是不是又

要在全民中划一次收入等级呢?(这可是关系整个国家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啊!)所以,我以为只能是承认差别,党和国家从各方面采取政策和措施,如调整收入分配、税收、财政收入转移支出、富裕的地区支援较穷的地区、以及有针对性对城乡贫困户和贫困学生兜底等等,逐步缩小差距,达到共同富裕。企图一口气消灭差距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只能是重犯过去“一平二调”的错误!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