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是否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本文来自《为什么有些人认为《三体》已经可以比肩世界名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看这篇真是要有点好牙……作者真是酸出天际。

《三体》在获得雨果奖之前,在国内已经很火了,雨果奖只是让《三体》出圈。

就拿作者说的郭德纲的例子来说,“你们就是把我弄倒了也卖不出票”是啊,问题是郭德纲还能卖出多少票去呢?如同京剧一样。

文学本身有时代性,非要拿几百年前的经典反反复复让现代人学,还要体会原作者的种种(含某种奇技淫巧)心情——那是你们这种博士干的活好吗,不要让现代普通人承担这种任务。比如我始终觉得,学校推荐书目里面的《红楼梦》(尤其在某些老师嘴里“最好是读原文”)是不合适高中以下学生的。

大众文学、通俗作品怎么啦,现代社会究竟是影视作品传播力强还是文字作品的强?不走通俗化的道路,让每个人都像博士一样去故纸堆啃书?现实吗?再换个例子,各种科学学科的著作已经很丰富了,理论和实践都很多了,那为啥需要科普作家呢?其实中国古代的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四书五经等等很好,可普罗大众念的还是三字经、百家言。

现代社会的内生需求,催生出科幻文学,因此,在21世纪来临以前,中国的社会没到这个阶段,科幻作家们再怎么努力,其社会需求都不大。因此科幻文学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才能爆发的作品,如同早些年的武侠小说一样,早年金庸的武侠小说在国内是禁止青少年阅读的,被认为是不良作品,至少我上中学的时代是如此,那时候的学生是不敢公然说把金庸的书带到学校去看的,那么现在呢?至少不能说禁止少年阅读金庸的书了吧,金庸人家本身也成为“经典”了吧(之所以要打个引号就知道文学界依旧不待见金庸)。

具体到《三体》系列,我没看到作者对大刘笔下的人物有什么评论,反正印象就是人物都是工具人,剧情都是靠想象力,拜托你回答一下,你真的认真读过大刘的作品吗?对于史强、罗辑、程心、云天明、托马斯维德这些人的人物形象怎么看?

如果不是这些人物丰富的形象,光靠类似剧情大纲式的“想象力”文字,你觉得《三体》能获得世界范围内广泛的认可和共鸣吗?我们就拿《黑暗森林》最经典的场景:罗辑在漆黑的天穹下向史强讲述,一切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光靠大纲式的设定宇宙社会学第一公理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发展与扩张而宇宙中物质总量不变,再定义一下猜疑链和技术爆炸,你觉得会有人喜欢和认同吗?再例如,三体中的许多广为人知的金句之一:“弱小与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那么在作者看来这些只不过是想象力文字,文学性究竟是要通过什么来体现呢?

更不要说《三体》在科学界引发的热议,例如,黑暗森林法则是对费米悖论的一种解释,而这恰恰是三体出圈的因素之一;降维打击成为很多科技界大咖口中热词,说明其广泛性的影响力等等。这些现象表明,仅仅是想象力反而不足以成就三体出圈。

最后,《三体》是否神作虽然还有争议,但是《三体》是否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这事反而比较容易认知,它就是。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