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的那个AI,连抓棋子都不会,而是全副智力都用于下棋

【本文来自《大多数人都可以被大多数别人取代,被计算机取代,就也没啥好担心的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树冠上的云
  • 现在的AIGC没有创造算法的能力,40多岁的人也不必担忧失业问题。人的大脑有130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有上千个突触,这些联系人类知道的非常非常非常少。人类的认知科学中脑科学虽然发展了上百年,依然处于婴儿阶段,而计算机的深度学习算法也处于表面模仿阶段。当前的AIGC也只是简单模拟大脑,参数只有万亿级别,等参数至少10多万亿级别才有模有样。这样的大模型的硬件基础,除了多核,还需要解决处理速度的问题。所谓多核,比如一个gpu或者DCU集成上万个小核,上万个DCU和GPU联网构成模型硬件基础。但是DCU之间联网很难复刻大脑突触,DCU之间通信有带宽,缓存和处理能力制约。再精妙算法设计,这些是绕不过去的。因此,要么每个小核需要承担上万个参数计算,要么从上万个DCU升级为几十万个DCU。前者需要速度,主频从现在5GHz提高都50GHz,10万亿个参数的,偶尔才不象人的大模型才会流畅。但当前制程和硅基材料下,这太难了。后者需要钱,不是几亿美元基础费和几亿美元的运行费,而是几十亿美元级别。这个仅靠大公司也很难,但这是我们的机会,没错是半导体被严重限制的中国的巨大机会,就看政府怎么幕后出力、协调全国资源、攻关硬件制造、甚至攻关算法,大公司怎么通力竞争和通力合作了。

    我对我们体制很有信心,虽然我们肯定会被打痛,肯定会折腾出不少弯路。个人觉得AIGC现在是AI从爬行到拄拐仗学步阶段,等DCU或者CPU主频到了THz阶段,就是真正的开跑车阶段。等量子计算机真正出现时候,AI才会成为科幻里那样的AI。即使这样,当前政府和社会体制微调架构也能应付,所以普通人不必担心。

这里面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于,人类大脑主要不是用来做题、应付考试。而是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无数小问题。例如视觉方面的问题,例如肢体移动方面的问题,例如动物本能层面的趋利避害的问题。也就是作为人类来说,那些无意识、下意识需要解决、应付的各种挑战。我们坐在桌子前面,开始解方程的时候,反而用到的其实是大脑中的一小部分,而且用得极为吃力。

现在的AI则不一样,例如围棋的那个AI,连抓棋子都不会,而是全副智力都用于下棋。这个GPT也是如此,它的算力,完全没有一点浪费在如何走路、如何敲键盘、如何吃、如何笑,它的全副智力都用来解决谈话、搜索这样的问题。而我们人类的大脑能够用于此的智力,恐怕未必需要多久,就会被AI超越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