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特快:切洛梅设计局真造过冰箱?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亚洲特快》,这期节目,咱们先从最近的俄罗斯游戏《原子之心》说起,那关于这个游戏大家最感兴趣的,那肯定是冰箱了吧?

那你还真别说,游戏里所描写的苏联机密研究设施被称作3826设施,按描述是“切洛梅设计局”的一部分,而其中外形像红色冰箱,实际上是个3D打印机用来升级武器的设备,那自然也是切洛梅设计局的产品咯。

那先说,现实中的切洛梅设计局,它还真造过冰箱。

切洛梅设计局,又称为苏联中央机械制造设计局。在上世纪70-80年代之交苏联要求各军事工业机构参与民用产品的设计生产工作,切洛梅当然也被分配到了相关的工作。它先后参与了拖拉机、冰箱、录像机、彩电、吸尘器以及电动剃须刀的设计生产工作,其中在冰箱方面,我们虽然没有查到它具体参与了哪个品牌的冰箱的设计生产,但是找到一个说法,说它参与了对苏联冰箱的改进工作。考虑到该局的地理位置,在莫斯科州的列乌托夫市,而莫斯科生产的冰箱,就是苏联最出名的“吉尔-莫斯科”牌冰箱。虽然 该冰箱是由莫斯科汽车厂生产,但切洛梅设计局如果要找个地方企业合作的话,显然就近合作是最正常的。

此外,“吉尔-莫斯科”牌冰箱最出名的,就是红色外壳的,这种冰箱于1957年开始生产。甚至苏联最早的双开门冰箱,也是吉尔的产品,型号为“吉尔-63”。

当然游戏里的诺拉其实也真的不是个冰箱,咱们就不用多寻思了,反正你就知道切洛梅设计局真的造过冰箱就行了。

接下来就给大家聊聊切洛梅设计局的故事吧,看看为什么这个机构为什么能在《原子之心》里那么牛。

既然叫切洛梅设计局,那按照苏联这类机构一般命名的方式,自然它的第一任总工程师名字就叫切洛梅了,历史上这位切洛梅,全名弗拉基米尔尼古拉耶维奇·切洛梅。1914年出生,乌克兰族,出生于今波兰的谢德尔采,和科罗廖夫算是广义范围上的同乡吧。

切洛梅算是少年得志,20岁出头就读到副博士,相当于别的国家的博士学位,撰写的大量数学方面的著作并且后来都成为苏联大学教科书。此后,他进入莫斯科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所,参与了苏联早期喷气式发动机研究工作。在他30岁这年,切洛梅参加了对德国V-1导弹的研究工作,随后跟领导一起进入克里姆林宫,向当时主持苏联航空工业的马林科夫进行汇报。在这次汇报中,年轻有为,思想活跃的切洛梅给这位后来一度担任苏共总书记的大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两人建立了不错的私人关系。

汇报两天后,马林科夫指示由切洛梅领导一个百人小组,负责巡航导弹的研究工作,没多久,又从波利卡波夫设计局拉出了OKB-51设计局,整体交给切洛梅领导。德国战败后,切洛梅和钱学森、科罗廖夫等人接到了相似的任务,就是搜罗纳粹德国的技术资料,在这个基础上,切洛梅完成了对V-1导弹的逆向工程,称为10X导弹。

当时正是苏联积极研制核武器,并且寻找核武器运载工具的时候,苏联的战略轰炸机还不靠谱,而切洛梅在V-1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新型巡航导弹就成了一个大热门,所以他也可以说是春风得意马蹄疾,提议在仿制V-1导弹的10X导弹基础上,增加一台发动机,研制射程进一步提高的16X导弹,用于搭载核武器。

但在斯大林生命最后几年的苏联政局变化当中,切洛梅也被沾了边,竞争对手米高扬设计局拉来了炙手可热的接班人贝利亚的儿子担任总工程师,然后抓住了切洛梅关于10X导弹的汇报中的一些错误,导致切洛梅从总师位置上被开掉,设计局解散,被打发去莫斯科高等技术学校当老师。

但命运的转机很快出现,随着贝利亚的倒台,当年高度赏识切洛梅的马林科夫一度兼任了苏共总书记,这位老兄想起了切洛梅,于是1953年切洛梅再次出山,担任了中央机械制造设计局总设计师。

或许是由于在上一轮的政治斗争中,切洛梅的竞争对手,米高扬脑子灵活,让贝利亚的儿子担任了米格局的总师,给切洛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于是这次他也就有样学样,拉来了赫鲁晓夫的儿子,来担任切洛梅设计局的总工程师。

而另一方面呢,切洛梅的研究项目也正好是投穗宗所好,导弹嘛。

说到这儿是不是大家就能想明白为什么在游戏里,切洛梅设计局的总师办公室里,放了两架大飞机一头栽地上的模型了?嘿,你们这些搞飞机的都是辣鸡,我切洛梅的导弹才是未来!

切洛梅设计局成立之后的工作有三样,一个是巡航导弹,一个是火箭和弹道导弹,还有一个,就是太空飞行器,苏联的火箭之父科罗廖夫在早期都是在切洛梅设计局下面领导一个部门,西方国家很多年里都认为切洛梅才是苏联太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这也可见切洛梅当时得到的政治支持有多大。所以原子之心里的1954年“后斯大林”时代,切洛梅设计局成为苏联最高工程科研机构好像还挺顺理成章的。

而此时的巡航导弹主要任务当然就是打航母了。

切洛梅的第一个大获成功的产品就是P-5导弹,当然它的北约名称大家更熟悉,就是SS-N-3“沙道克”,这种导弹的最大射程可达500公里,飞行速度可达高亚音速,成为了苏联海军潜艇和大型水面舰艇的初代“反航母神器”。

但在1960年的全苏导弹火箭科研大会上,切洛梅却展示了一个不走寻常路的方案,那就是使用弹道导弹,直接把大当量的核武器扔到美国航母舰队头上。他说:“当我们的计划得以实现时,不光苏联海军,就连陆军也能在公海上置帝国主义舰队于死地,而且我们不需要建造昂贵的航空母舰,能够节省大量资金。”

这句话显然打动了赫鲁晓夫,当即拍板支持,这就是UR-200项目。

只不过UR-200导弹并不是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反舰弹道导弹,它实际上依然是一种洲际导弹,最大射程12000公里,也能用于发射卫星。

这种导弹的研制工作还是相当神速的,在1960年提出建议,1963年就进行了首次试射, 到1964年,试射了9次。

但这次切洛梅又碰到了和上回差不多的倒霉情况,苏穗宗1964年下台,勋宗马上否定了所有赫鲁晓夫大力支持的项目,包括UR-200,南方设计局的R-36导弹取代了UR-200导弹。

不过UR-200导弹在很长时间里都不为西方所知,长期以来西方都误认为R-36导弹是由切洛梅设计局开发的。但其实,后来的UR-100N,也就是西方代号SS-19“匕首”的洲际导弹才是切洛梅的作品。

不过UR-200也不算是毫无价值,后来切洛梅著名的“质子”火箭,也就是UR-500火箭,就是以UR-200为基础研制的。

到了60年代中后期,从切洛梅独立出来的科罗廖夫开始和老上司切洛梅竞争登月工程。这次切洛梅标新立异不走寻常路的思路再次发功,设计了前所未见的UR-700火箭,这种火箭的理论推力远大于科罗廖夫的N-1火箭,因此它不打算采用先绕月,再着陆的方式登月,而是一步到位,来个直接上升式轨道,一下子就把登月飞船扔到月球上去。

不过,切洛梅自己大概也知道UR-700其实不靠谱,因此在1968年9月,虽然UR-700的初步设计已经完成,但切洛梅本人甚至都没有签字同意制造这种火箭的全尺寸模型。虽然这个看起来十分带感的模型最后还是造了出来并且留下的几张照片成为了今天航天爱好者们意淫苏联登月工程的重要资料,但是其实它确实是一个连切洛梅总师自己都不看好的设计方案。

但是至少,UR-700这个火箭还是让我们对于弗拉基米尔·切洛梅同志的设计风格有了一点了解,那就是独辟蹊径,暴力美学。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苏联机械设计的通常风格,但切洛梅在这方面好像确实比同时代其他的设计师走的更远一些,或许也就是因为这个,才会在《原子之心》里让这个设计局成了主角。

下面咱们就来说说切洛梅局的另一项主要业务,那就是远程反舰巡航导弹。

上面咱们已经介绍了“沙道克”,也就是P-5、P-6和P-35这一系列“同分异构体”,它外形上看好像是能超音速,但其实即使是最先进的P-35,飞行速度也仍然是高亚音速,没能超音速,考虑到切洛梅生涯中就曾因为导弹能不能超音速的问题,被折腾下去过一回。或许这就形成了老切在巡航导弹领域要搞超音速的执念。所以折腾到最后,P-35导弹的最大飞行速度,是1250米/秒,正好超过1224公里/秒的标准音速,也算超音速了吧。

虽然实现了勉强超了音速,切洛梅似乎还想要证明一下自己早期研究的亚音速导弹还是由优越性,这就是P-120“孔雀石”导弹,这种导弹在1963年开始研制,其特点是在导弹下面带有一个小的红外、光电导引头,可以通过无线电实现“人在回路中”控制,这成为了苏联那么多种反舰导弹里面唯一具备此功能的导弹,这使它具备了精确攻击能力,并且在2008年的俄格战争和后来对付乌克兰的战争中,都使用P-120导弹对停泊在港口内的舰艇进行了精确打击,在服役几十年之后能够发挥如此奇效,这也说明了切洛梅当年的远见。

1969年,切洛梅终于折腾出了怨念已久的,正正经经超音速的远程反舰巡航导弹,这就是P-500。这个东西就是大名鼎鼎的”玄武岩“,西方代号“沙箱”,最大速度2.5马赫,射程550公里,装备了“基辅”级载机巡洋舰、“光荣”级大型导弹舰等苏联主力舰艇,成为了第一种真正让同时代美国海军防空系统难以对抗的远程反舰导弹。

随后,就是P-700“花岗岩”,这个就更大名鼎鼎了,西方代号SS-N-19“船难”,这名字,听着就感觉北约那个根据首字母随机产生苏制武器代号的电脑应该是人工智能觉醒了,然后被吓到了。

也可见当时这种导弹对美国海军的威慑力,不过这也是因为当时西方对于它的性能有所高估,当时西方认为P-700是冲压发动机动力,最大飞行速度应该可以达到3马赫。不过实际上它的最大飞行速度是2.5马赫,射程550公里。

P-700服役后,切洛梅继续在超音速巡航导弹上高歌猛进,在苏联空军的空射巡航导弹项目上,他提出了与“彩虹”设计局的亚音速Kh-55巡航导弹截然不同的超音速远程巡航导弹方案,代号“陨石”,型号3M25或者Kh-750。

从设计性能上来看,“陨石”导弹极为可怕,某种意义上达到,甚至超过了西方对于P-700导弹的估计。

其飞行速度可达3马赫,射程可达5500公里。

不过呢,随着1984年苏联空军确定选用Kh-55亚音速巡航导弹,这种导弹的发展也就没有新的前途了。

所以与很多人以为kh-750是Kh-55导弹的下一代型号的想象不同,实际上它又是一个切洛梅同志步子跨的太大导致悲剧的产物。

切洛梅于1984年去世,“陨石”导弹也就成为了他的遗作,但切洛梅设计局在自己老领导确立的道路上继续发展,就是P-800“玛瑙”,以及与印度合作的“布拉莫斯”导弹了。

而切洛梅设计局在巡航导弹领域最新的产品,就是大名鼎鼎的“锆石”,据称是采用了超燃冲压发动机的高超声速导弹,至今我们也还没确定这种导弹的具体性能和设计,甚至没有一张清楚展示导弹基本设计的照片。

在《原子之心》里面,我们也看到切洛梅设计局除了设计这些大气层内的玩意,还折腾了很多准备到月球、火星、乃至金星上开拓的机械装备。而现实中,切洛梅设计局除了巡航导弹和宇航火箭,还有一项重要的业务,就是航天器。

其中近几年最引起大家关注的,就是“先锋”高超声速滑翔弹头,这种弹头被安装在该设计局的UR-100N洲际导弹的头部,成为了目前俄罗斯对美国战略威慑的“撒手锏”。

当然先锋这个还是比较特殊的“航天器”了,那些真正在太空里活动的东西,才是切洛梅设计局冷战期间的主要业务。

当然产品就多了点,就说几个大家最耳熟能详的。

一个,“神话”系统,也就是苏联解体前规划的真正能够实时跟踪美国航母的海洋监视卫星系统,这个倒是很顺理成章,毕竟切洛梅自己的导弹需要这些卫星来提供目标信息嘛。

当然这个用卫星实时跟踪航母的计划吧,一直到今天才有另一个国家实现,这大概也算是切洛梅的遗憾了。

然后就是“金刚石”军用空间站,前几年俄罗斯还首次公开了切洛梅设计局为“金刚石”空间站研制的23毫米太空机关炮和太空导弹,这两种东西的外形,就和《原子之心》里的那些奇奇怪怪的机器人和导弹很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至于其他的卫星等装备,切洛梅前后就搞了很多了,相比其他几个设计局,它更多的从事军事航天领域的工作,比如与美国“星球大战计划”对应的苏联“海上、陆地、太空综合攻防系统”就是由切洛梅设计局抓总,“金刚石”等其他设计局负责该项目下各种具体项目,例如莫斯科反导系统。至今,切洛梅设计局从事过的许多计划和研究仍处于保密状态,那么这里就没法给大家一一介绍了。

好了,那么关于现实中的切洛梅设计局咱们先聊到这儿了,某种意义上作为苏联最顶尖的工程设计机构之一,它确实制造了大量令人印象深刻,外形怪异,暴力美学的先进武器装备,也为苏联民用机械设计做出了许多贡献,在游戏里作为苏联顶尖科学研究机构的代表倒也恰如其分。可惜,随着91年红旗落地,虽然切洛梅开创的不走寻常路的设计风格仍在继续,但再也没了苏联时代那种探索开发金星月球火星那样的豪情壮志了,或许这一切,也只有在东方那个坚持着社会主义制度和解放全人类理想的国家,才能找到更好的延续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