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说旧日本帝国海军放在大西洋连地中海都冲不出去,是真的吗?

最近寝室夜聊的一个话题:

旧日本帝国海军曾经世界第三,太平洋第一,在战争前期取得了很大战果,纸面数据上看日本海军应该不差,可很多人认为其海军实力并非如此,在大西洋和欧洲国家交手的话会不堪一击,有人说连出港的机会都没有,是否如此。

把皇家、美国和帝国海军打个包扔进去也出不去。

常识1:地中海这地方就三个出口;直布罗陀、博斯普鲁斯、苏伊士;

常识2:直布罗陀到伊斯肯德伦之间的距离,大概是2000nm左右;

常识3:1kn航速的定义是每小时1nm;

这几个常识决定了几个基本现实:

1,(比如意大利海军或者皇家海军对马耳他的补给行动)即使是全程烧战斗航速,经历一到两次昼夜交替是必然的;

在昼间,准备好面对几百架岸基航空器性能的打击编队;在夜间,准备被2-3个MAS/E艇编队伏击,顺便全程被潜艇追踪。这里就不鞭尸IJN航空打击和雷击能力压倒性强于其绝望的防空、反潜和扫雷能力的玻璃大锤身份了。联合舰队只要想,完全有能力真的蜕了层皮打穿抵达了某个出口,period。问题是然后——

2,苏伊士,是,个,非常,额,运河。运河非常——窄,船只在里面没有任何机动余地,而且完全位于陆军火炮和航空兵覆盖之内,而且可以布雷;外面是红海,也可以布雷,而且在红海沿岸有所属的海军(比如英意)在当地是有潜艇和雷击舰分队的;

500

博斯普鲁斯,是个,额——也非常窄的海峡,两边有一系列岸炮工事,而且(臭名昭著地)非常适合布雷;进去之后是黑海,也可以布雷,而且是黑海舰队的老巢;

500

直布罗陀,没有那么好的拦截位置。直布罗陀海峡前后阻止舰艇离开的方法只能靠直布罗陀本地的航空兵或者驻扎舰队攻势搜索,法舰队或者德意潜艇出入也发生过(虽然前者更多的是政治放行)——但是,

直布罗陀以西,是海。

大海啊,全是水。

500

要想提前准备补给舰RAS,那么要么把这些船从地中海里送出去,要么(假设德意行动)从挪威一线提钱突防进入大洋,和盟军巡洋舰队捉迷藏躲藏等待;而最近的海军设施,要么在葡萄牙和西班牙(中立)、要么在亚速尔(葡属)、要么在达喀尔/弗里敦等等西非港口(法属/英属)、或者比斯开沿岸(RAF游乐场)。

500

要想回到母港进港入坞...

请掉头原路返回,再打穿一次航空兵/水雷/潜艇/快艇。

没有神经正常的海军军官会真的放行这种计划。这才是意大利海军无法‘打穿’地中海的本质,至少是其驱逐舰航程问题、巡洋舰水平防御和主力舰燃油短缺之外的原因。而这么做的价值非常有限,在‘外圈’的盟军可以更安全更简单地直接转移主力舰位置来应对这种调度,所以和直接在地中海牵制敌舰相比最终战术意义何在?这一点换谁来都成立。除了1945年的USN大概可以,但是代价注定惨重。

实际上,IJN专门围绕大洋交战设计的什么全封闭驱逐舰炮塔,大量弹射高性能水侦,远洋潜艇,大航程舰载机,在地中海全部都变成了资源浪费。地中海是所有‘狭窄水域’(东印度群岛、北海,etc)之间航空设施密度最高打击力度最大的之一,拉丁海军在这样的环境下运作,才会发展成战争爆发时的样子,well,至少意大利是,法国海军还需要考虑德国的问题。问题不是‘IJN能不能在没有准备的环境下完成没有人能完成的任务’,而是‘如果IJN需要在这个环境下运行’,会演化出什么样的对空武器和防空系统。但是那是后话了。

无论演化出什么样的系统,他们都不会去‘冲出’地中海。这算是什么衡量标准?

Step one: punch through the med;

Step two: ?

Step three: profit, somehow

地理跨度的重要性经常被莫名无视。1927年皇家海军重新审视‘调集地中海舰队前往远东’的这个整体方针,结果是进度严重滞后,全面完成一路上需要的补给基地,满足航行中的反潜防空扫雷需求,预先设立港口等等需要烧大量的资金;而1930年后IJN开始完善其远海RAS能力以支持战斗舰队推远交战位置的时候,需要大量专门建造的补给舰和技术测试;现代意义的海上补给线直到战争末期才在太平洋舰队上发展出来。船不能轻而易举地‘拎走’,放之四海立刻可用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