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火星救援和流浪地球好看?

【本文来自《见过了好东西,观众们还愿意去吃塞过来的东西么?》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菜头仔
  • 我只看了流球1,感觉就一个灾难救援片,很多东西和科学也沾不上边。让地球脱离太阳系就一个构想而已,一些技术问题如何解决的呢?好像没说。地球的存在确实是一个奇迹,大小、与其它天体的距离、乃至自身的地轴倾斜都恰到好处,稍微偏移一点,就要出大问题。要脱离太阳系,地球的磁场、大气层、水、包括氧气这些生命必需的东西估计都会消失,人还能存活?还能进行生产活动?美国片《火星救援》详细描述了那个幸存宇航员在火星上的生存过程,比如如何用火星土壤在居住舱种植马铃薯、用剩的联氨来制造水,用自己和其他组员的排泄物作肥料,成功种出马铃薯幼苗,以及制造氧气,这些都讲得明明白的,让人看得兴趣盎然,还增长不少知识。反正在流球1里我是没看到这些内容。第二部呢?有交代吗?

这就是缺资金造就的遗憾了,这些实际上在原著小说里都有交代,所以我更喜欢在看完电影之后再看一遍原著小说,流浪地球是,火星救援也是,因为原著小说能表达出更多的在电影中无法表达的东西。

无可否认的是《火星救援》是一部很好的硬科幻作品,但是这些年来国外已经很少这样的作品了(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现在国外的科幻往往是第一部还有科学的元素在里面,后面越来越玄幻,包括很多人推崇的《星际穿越》也一样。星际穿越在很多地方都很考究,但是在故事叙述上为了表达爱拯救一切,结果就变成机械降神的变体,硬是安排五维生物这个神出来处理问题。

同时我们要看到的是科幻片也分为很多层次,最低的层次是给普通观众看的特效与场面,再往里走是故事,继续往里走才是科学内核和作者的思想。但是我们要看到的是我们并不是需要通过科幻片来学科学知识(实际上如果不去研究也学不到),我们更多的是要看到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思想。如果你只看到了故事及包裹在故事外围的科学知识,说明你还没理解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思想。

火星救援与流浪地球的思想内核是类似的,都是人的艰难求生之路,最后都是人定胜天的思想,表达的也都是只有人类联合起来,才能办到之前办不到的事情。火星救援不光要看到的是主角用各种方式努力求生,也要看到的是这件事让人类联合起来,才能在那么短的时限内完成救援。

为什么火星救援和流浪地球好看?因为他们表达的并不是个人英雄主义,不是一个人敲敲打打就能从火星飞回地球,也不是一个人按个按钮就能拯救地球,他们需要集体的力量才能完成这件事。同样的为什么阿凡达在国内不受欢迎了?因为他科幻的外壳下面其实包裹的是一个老套的西部故事,而再往里走还是老套的爱拯救一切的老故事,当年刚上映的时候3D特效和场面能吸引人,但是在这个3D满地走的时代, 还走这一套早就不能吸引国内的观众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