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讽刺,听着爽,其实和现实是两码事

【本文由“大道沧桑”推荐,来自《沈腾应当怎样填那个《坑》?》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这个剧如果是现实发生在基层的。则小品真正的关键,其实是坑填不上的根本原因——位于两个街行政区划的交界处,虽然剧中用夸张的比喻说那个坑6米在本区,20厘米在另一个区。但性质已经表露无遗。

即:行政区划基于自身小集体利益和行政程序限制,画地为牢,各自为战,缺乏协同合作。而且更深层的职场潜规则是,郝主任如果自己亲自把位于两个行政区中间的坑,单方面填上,实际上不仅落不到好处,还破坏了职场潜规则,给了另一个行政区划的主任难堪,得罪同僚。这就是不管闲事理论。不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绝不过问。属于共同职责的,绝不自己单方面承担。

为什么小品里不交待真正的结局?因为坑填不上,根本不是郝主任个人能解决的。恰恰需要马局长联系对方另一个区的主任,一起协作完成。这就是这个小品真正失败的地方。其实是制度本身的问题,这就是行政权力支配社会一切领域导致的必然现象,行政权力体系中的人,恰恰不具备主观能动性。如果每个基层干部都主观能动了,恰恰又回到人治社会了。不符合行政体制的制度规范了。到时候就不是躺平懒政,就是一刀切,有权力的人到处挖坑,想怎么干怎么干了。

 所以啊,这种问题,放在行政权系统中,其实是无解的。或者说行政权力运作的自身内在规律,必然是要求宁可不干,也不能乱干的。而且小品讽刺,听着爽,其实和现实是两码事。现实里,能干,会干,还真不是领导对下属的核心要求。不是自己人,能干也不会被提拔。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