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曾经的从业者的,我来说说11年前(2011年)中国手机市场的大致状况
【本文来自《捧的不是小米,是智能手机市场的鲶鱼》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小米是个不错的企业,到目前为止算不上伟大的企业,当然仅仅是在手机这一项上,作为曾经的从业者的一个发言而已,我来说说11年前也就是2011年中国手机市场的大致状况,凭印象,如果有偏差,请指正。
2011年全网最大的热点不是iPhone,不是小米,不是华为,是一款叫做中兴刀锋的手机,型号叫做中兴V880,当年它以在欧洲热卖的身段,杀回国内市场,是市场中第一款普及型的智能手机,零售价格直接999元,同阶段欧洲市场零售价1400左右,关于这一块百度有词条,百度词条记录说它全球卖了1200万台,当年联通推广它的时候用的是(口头销售语言):“千元机的价格,用出iPhone的感觉”,确实是震撼了整个市场。它是中国智能手机的分水岭,从它开始所有的品牌商开始对功能机清库,目前在一些营销学的书上,还有关于“清库”的经典案例。
受到它的挤压,满仓功能机的步步高开始下沉渠道清库。当时,城区的手机市场40%以上挂的三星门头,还有如作者说的HTC、索尼爱立信等,国产品牌是没有实力插入的。步步高不得不下沉到小城市、县级城市以及县城去,因为他还有大量功能机的库存在,不得不下沉市场求生存,同时OPPO/VIVO全面转向智能机,一开始入门也是1000-2000价位段,待到2012年转型完成之后,覆盖了末端渠道的OPPO/VIVO开始表现出战斗力。到2014年左右,三星在1000-3000价位段市场份额全面失守,就是从这一年渠道下沉注定了的。
那个时候的华为在干什么呢?华为在2012年的CES上发布了一款名为P1的手机,这款手机在目前研究华为的文章中鲜有提及,但是它是华为面对公开市场的第一款手机。一方面,它第一次面对公开市场的机器,放弃原有运营商包销的渠道模式,改为天音通讯为国包,才去扁平化的渠道供货模式,从此华为的终端销售团队跟天音的团队学习了不少优秀的知识并形成了战斗力,才有了后来的华为终端销售团队。二方面,他在欧洲的定价约为3500人民币(按汇率算),国内定价是2999元,这个定价一直延续至今,极大的提升了华为的品牌形象。通过也是对前几天比亚迪在欧洲定高价的一个回应了。通过2012年/2013年的凝练,才有了2014年华为的mate7,后面不说了,也说不好。
其它的呢?做互联网手机火的除了小米,还有一款天语大黄蜂,感兴趣的自己收,当年也是在微博霸榜的话题,低价机有一款小辣椒,这个公司现在还活着,他们的CEO目前是小米的中国区副总裁。
手机的江湖在2011年/2012年有很多很多故事,当时初生的小米只能算一朵小浪花,即使到今天,他跟华为/OPPO/VIVO比,也算不上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