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目前对于博士毕业的标准一步步提高,读博之前要想清楚,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

【本文来自《“没文章, 我们就像没子嗣的妃子”? 中国博士群体抑郁调查 | 文化纵横》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国内目前对博士生的毕业达到的标准在一步步提高,读博确实是把自己驾到火上去淬炼几年。读博之前以及读博之中都要想明白,多大能力办多大事。

首先,看看自己是不是钻研学术的那块料,不要随大流看光看到读博的好处却吃不了读博的苦,如果因为吃不了苦或者不适合读博而抑郁的,这样的人既浪费了自己的年华也挤掉了真正适合的人,请早点退出别再浪费后续宝贵的资源。

其次,如果遇到难的或者不太靠谱的课题以及不行的导师而抑郁的,对这样的同学我深表同情,希望他们能坚持到毕业。文章标题所写的其实有些夸大,即便博士最终没有成果,如果还想走学术这条路,可以换个环境和课题去走博后这条路。况且毕业之后还有许多非学术的道路,事业单位公司等有大把的机会。挑战了难的课题以及跟变态的导师周旋几年,人的抗压能力以及处理事情的能力也会提升很大的,以后工作中遇到的那些问题都不算什么。如果真的坚持不下去,拿不到学位其实也没关系,毕竟自己的生命和家人才是最重要的,千万不要钻牛角尖。

最后,国内应该完善博士生的淘汰机制,总会有些人达不到博士的毕业要求,这部分人可以像国外一样,让他们转为硕士。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