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在国内的前景怎样?目前3D打印在国际上达到什么水平?
对3D感念一直很感兴趣,但是因为不太普及,没有好的渠道去了解,有人说3D打印是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但是要成熟估计还得很长时间吧?
金属3D打印颠覆了60年历史的航空航天业,用传统方法制造火箭需要1万多个零部件,现在用3D打印只需要1000多个,你说有没有前景?举一个你可能没听过的案例吧
比如说spacex回收回来的猎鹰火箭,在翻新使用的时候,首先要确定哪些零件需要更换或者维修,然后确定好维修的加工工艺,接着是针对加工工艺开发定制夹具。而定制夹具制造所用的3D打印机,正是来自中国上海复志的Pro2打印机,不仅缩短了猎鹰火箭的修复时间,还为整个项目节省了数百万美元的经费。
很多人不知道,特斯拉美国和上海工厂制造的Model Y后地板,之所以能从79个零件缩减为2个零件,除了用到了中国力劲的压铸机,同样用到了上海复志的Pro2打印机。其他包括美国NASA、好莱坞、法国赛峰都用到了他家的打印机,这和我之前说过的深圳魔方精密的3D微纳打印机,出口到美日德一样,是正儿八经的国货之光。
再比如说深蓝航天这次火箭发射用的雷霆-5发动机,是目前国内使用3D打印零件最多的液态火箭发动机,发动机全机85%重量的零件,都是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而3D打印机的供应商,相信看我之前文章的都认识,它就是西安铂力特,铂力特航天专用打印机型号多达9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必备装备。
3D打印就好像电动车颠覆燃油车一样,电动化让汽车的制造变得简单化了,从3万多个零部件变为1万多个零部件。而3D打印同样颠覆了60年历史的航空航天业,传统火箭的零件数多达1万个,而3D打印火箭能让零件数量减少到1千个左右,原来火箭的建造和飞行需要几年,而现在利用3D打印技术只需要几天时间。
像是美国Relativity Space公司的Aeon 1火箭发动机,如果用传统制造工艺的话,需要从不同的供应商订购几千个零部件,生产周期至少需要六个月。而现在用了3D打印技术之后,只需要三个大的部件,总共100多个零件,平均制造周期只有一个月。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打印火箭发动机,未来还要打印出来整个火箭。像是他们正在开发的重型、完全可重复使用的两级火箭Terran R,火箭中95%的零部件由这样的巨型打印机制造。这是目前市场上最大的金属3D打印机,配备了多台激光Kuka机器人手臂和打印头,包括机器学习算法的加持,能够不断提高打印的精度。用这样的打印机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能够制造出高6米、宽3米的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