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谷底了【上海封城日记4月8、9日】

找110送药?别想太多了【上海封城日记4月8日】

深圳、天津又出现疫情了,网上传来大白出动的景象。

500

不管你是躺平派还是清零派,都要早做准备,随时迎接“战时”状态,不要事到临头,才发现和上海居民一样捉襟见肘。

封城期间,除了买菜,另一个大麻烦是配药。人饿两天没事,缺药两小时会要命,要提前囤药,还要注意收集非常时期买药的渠道。

下午我家老人说,有一种心血管的药用完了,3月25日在京东下过单,但是快递没有来。我和宝妈赶紧到处找药,美团、饿了么有送药服务,但是没有这个药。外地网店有货,但是不发上海。

四处尝试,最后亲测两个渠道有效。

一个是上海助医频道(见下图),可以送药上门,只限于部分地区。在线填写信息,处方药也可以方便购买。下单成功,要两天到达,但是老人明天就可能被送往隔离点。两个星期都吃不到这个药的话,我怕有问题。

500

另一个渠道就是友情了。宝妈的大学同学也在浦西,打电话从楼下药店买到了,要给我们闪送过来,但是叫不到单。宝妈找认识的快递小哥,加价300块也找不到人接单,说都太忙了。

有朋友提醒,这种时候是不是可以找110送药?我想试试吧,不行就算,行的话还成就一段警民佳话。

发现110电话还挺难打,看来警察很忙。打通了,110听说是要在两个区之间送药,说没法跨区调动,给了我本区公安的电话。我电话本区公安,本区公安把电话转到镇派出所。镇上警察说:没法跨区送,你自己去取啊。我说出不去。对方说你的楼道封了吗?我说是的,有阳性。他说:“你是买药,特殊情况,你找居委会,让他们帮忙。”我们忙碌的居委会不知道此刻正有一个球向他们飞来,我替他们挡了一下,我说:“这个事情警察帮不了,要找居委会是吧?”警察说:“我们要是可以出辖区,我们肯定帮忙的,但是我们被要求连我们镇的辖区都不能出。”我说知道了,挂了电话。

我要说的是,我们的人民警察那是很辛苦的,归根结底还是得恢复正常的物流渠道,不能想着让110变成闪送电话。京东物流的创始人之一罗辉林说:弃用专业的快递物流队伍不用,让公务员、志愿者、武警、军人去干快递,这不是多此一举吗?还搞得全城弹尽粮绝。

“这时应该加强的是对专业人员的防护,而不是换掉专业人员!用医护志愿者在配送站,在仓库和场站为物流快递人员服务,检测他们的健康。”

最后托一个虹口区民警的福,13公里加小费一百元,叫到闪送把药送了过来(系统最多只能加100元,如果有键盘侠嫌少了,不服来战,尤其那些网暴逼着虹口给父亲送菜女士跳楼的龌龊货们)。

另外还有国大药房的线上渠道,但是好像蛮缺货的。 

现在外地不往上海发快递,单靠上海自己,物资肯定是紧缺的。

不过只要水、电、气、网络正常,就不会失去希望。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直接攻击水电气,居民的马桶都没法冲,士气就崩溃了。我们能想象那种日子吗?现在基础设施一切正常,即便“求救”的士气也比较高涨,今天一句“求救!!”刷屏了,说得还是食物的事情。现在上海距离普遍饥荒状况还早,但是有的地方已经弹尽粮绝。作为“灯塔”城市,这个囧况反差太大。各种求食故事刷屏,焦虑成倍放大。

我们楼道的居民,有租客,有业主。租客似乎更活跃,这几天开始打成一片,嬉笑怒骂、互相埋汰甚至打情骂俏都有了。租客肯定是最缺物资的人。封控前一天,还有个租客在小区群里说,我锅碗瓢盆什么都没有,明天还能叫外卖吗?我们赶紧催他去囤东西,千万别开玩笑。虽然之前说的是封城5天,我自己家是按照10天的量来囤货的,但还是大意了。

今天楼道邻居为了团几百个鸡蛋,忙活一整天,结果因为居委有人不敢送,鸡飞蛋打,团购被别人抢了。邻居怒气冲冲找居委投诉,居委领导表示应该送货,社区民警也来帮他们重新联系团购,鸡蛋400枚560元。

今天我们小区收到物资礼包了,每户600克挂面、一桶油、一箱安慕希酸奶、四盒连花清瘟。就这么点东西吗?好像袋子底下还有东西,什么,抗原测试盒?作为全家最后一个核酸测试阴性成员,我要不要测呢?不测,我就永远是阴性……

因为这两天居民窘境比较多,争论抗疫模式的文章又出来不少,我还是会抽空去看。

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从纯粹市场经济理论出发,认为现在重要的是恢复市场,保留自由选择权,避免行政资源挤兑。上海的医学教授、私立英国圆和医疗机构首席医疗官缪晓辉的文章刷屏了,但主要观点并不新鲜,比如拿出数据证明疫情防控挤兑医疗资源,引发其他疾病的额外死亡率,质疑全员核酸,支持居家隔离等等。

说的也有道理,但是支持者里的躺平派又把讨论变成了党同伐异,看不到对面立场里的道理。而且,这篇文章也没有回应新的质疑和数字,比如放开居家隔离是不是一样会击穿医疗资源?居家隔离如何防止传染等等。底下读者跟评有不少反对意见,也贴出了数字,比如越南疫情管控放开之后每天的额外死亡率达到1500。我并没有心思反对缪首席,倒是希望他们能更有说服力一点。

“西西弗评论”认为,放开是不可逆的,一旦放开,如果不满意,那是不能后悔的。如果病毒发生别的进化呢?还是要做好基础工作,那么以后不论放开还是清零都会好办。

最猛的是我的朋友NE0写的文章,他在去年12月份就写了一篇文章,说上海的防疫模式将是全国疫情的大漏洞,必然出事。

500

500

今天他的新文章,认为要建立一支常备大规模防疫机动力量。因为现在的防疫模式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问题是疫情多点开花,就会变成“八方有难,八方支援”,消耗太大。要学习以战养战。

500

操作性建议就是建设十座以上“隔离城”——以隔离为首要目的的城市,每座城市常备2-3万专业工作者。别处居民染上瘟疫就去隔离城。专业人做专业事嘛,就不用其他城市老是临时调集防疫人员了。科幻的想象力一下打开了,怎么样,有没有看大片浑身颤栗的感觉?我觉得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毕竟上海转出去的人已经可以组成奥密克戎市了。建设新城市算是财政扩张,可以代替货币扩张政策,提供就业,刺激本国经济发展。

有两篇刷屏的文章,认为身处上海的人才能体会到真相。但我看也未必,个体无法全面掌握信息,我每天写日记也只是提供一块拼图。更想尝试和总结的是,当人“置身事内”的时候,能做什么有建设性的事情。

前三天的日记里写过小区物资配送有什么具体操作经验,感慨官方和社会组织的数字化和系统化方法太少。今天看到报道,复旦一位辅导员、信息科学博士李小康,面对每天要核验学生核酸报告截图的琐碎工作,用python写了个自动识别程序,把工作量缩小了几十倍。要知道,就是这些琐碎的工作量让基层疲于奔命啊。复旦把这个方法推广了。

上海师范大学教师石力月和做工程师的先生,作为楼长,组织35层高楼居民排队做核酸,为了防止聚集感染,做了精密的排队规划方案。我看了报道,其中的核心措施是利用电梯和楼道两组人互相调剂节奏,因为楼道里的人是容易保持队形的,而且随叫随到。我觉得这里的方法就在于:持有两套节奏,可以互相调剂。

500

记者李楚悦是我以前的小同事,现在写这种非常时期的非虚构作品,太好了。报道中强调,两部电梯坏了一部,只剩一部电梯,很有难度。但我在想,如果有两部电梯,事情反而变得复杂,有兴趣的可以去计算验证一下。

我感觉今年上海的防疫,一开始是专业人士玩砸了,现在在实操层面要靠基层来创新。石力月老师以前是我做媒体时候的王牌作者,但这几年不写稿子了。看了报道才知道怪不得,原来做事去了。

实操性强的人做领导干部是大好事。我最怕那种只会分解任务给别人,自己不会亲力亲为的干部。一天到晚举个大喇叭:你要这个目标,他要那个目标。我的朋友刘阳老师说:要防止“层层压实责任”蜕变成“层层转移责任”——

层层压实责任,最后责任落在最没有权力和资源的地方,

而且这些地方还要面对无穷无尽的为了督促落实责任的检查会议报告,仅有的一点精力也被耗干了。

这些年有些政府部门大搞外包服务,都外包了还要你们干嘛呢?甚至有些地方,最基层的人都希望找几个编外干事供自己指使,而自己远离业务本身。当政治和专业能力分离,最后就变成了金玉其表败絮其中,被外包团队甚至专家团度忽悠了都不知道。

昨天凌晨发完日记。已经睡下,十二点半老人的手机响起,居委通知五位阳性成员要准备去隔离。然后又打我电话,说大巴车可能两三点过来。我懵了,全家老弱都在熟睡中,要半夜拖起来去隔离?真要命,我说怎么现在才来通知,东西都没准备好啊。居委说反正那边来了这样一个通知。

听得出来他也犹豫,接到指令而已,却又没有事权和衡量决定的机会。我说你已经通知到我了,你也辛苦,等他们来找我吧。

接完电话,我累的啥也不管,倒头就睡。醒来已经天亮了,没人找我。上午居委电话来问:疾控的人联系你了吗?看来环节很多,他们互相都不清楚。

今天全家已经做好一切物品准备,等隔离通知了。但是每天的心情都像那首老歌:“今夜你会不会来?”

隔离要带哪些东西?网上列出的清单不少。如果是方舱里,晚上不关灯,需要眼罩。眼罩没有现成的,拿小孩旧衣服剪了几个。

500

请问一下,各位被接去隔离,都是在三更半夜吗?为啥要让疾控的工作人员半夜三更出车?是怕白天转运会引起居民恐慌?都十多万人了,可以淡定一点。欢迎留言。


快到谷底了【上海阳人日记4月9日】

面对奥密克戎病毒,继上海神话破灭之后,“余不可战胜”的神话今天也破灭了,我成了全家最后一个阳人。

昨天下午就感觉嗓子有点哑。今天凌晨4:00左右醒过来,嗓子里已经呼哧呼哧,烧心,睡不着,早上迷迷糊糊醒来,说不出话了。

我说不出话了音频:00:0000:14

所以我应该是回到人民群众中间了,要阳一起阳,春风拂山岗。立刻安排全家一起做抗原。结果两个宝宝抗原已经转阴,其他人是阳。大宝有点不开心,觉得这样就没法和妈妈一起去隔离了。

形势变化太快,宝宝应该转阴了,但问题是核酸记录还是阳性,还是要被拉去隔离,那么又可能继续感染。不一起拉去隔离吧,大人全走,只能留两个宝宝在家。现在等等看明天家里有没有哪个大人会转阴。

学院也在帮我联系渠道,还反馈给党委,希望能给我家帮上忙,但现在的问题是不知道从什么点能帮到。我说各种形势变化太快,人人都有困难,大家可能都忙不过来,领导可以先去帮别人。

有在政府工作的朋友告诉我,他每天收集各种危重情况,通过各种级别渠道去报告解决,却更觉捉襟见肘。比如前两天接到一个要做血透的需求,他们去安排,结果前面排着一个见红的孕妇,一个奄奄一息的老人,哪个不着急?另一个血透病人,他忙活6个钟头才把人安排上。

我们小区群里,一个居委人员要不断回答那么多人的各种问题。

500

没有最困难,只有更困难,只要不是要命的事情,现在实际上是只能拖一拖了,不用立刻解决,可能对自己,对防疫工作者都好。

感觉现在整个上海就是一个超大居委会,大部分成员都是热心人,在各种解决问题,但这个系统的“严密性”也跟居委会差不多。人人都是热心马大姐,但往往各种干着急,各个渠道资源和匹配机制都不够。我的朋友cheche是武汉人,现在在上海生活,两地的封城都经历到了。对比之下,他认为上海基层的守土能力还是比较强的,问题是缺少武汉那种社区网格制度,不能准确收集和传递信息。

不过越麻烦时候越要镇静一点,我觉得快到谷底了,大家都看见京东的新老大徐雷在网上跃跃欲试。等周一京东快递开了,还会再忙乱一下,如果快递员不能进小区,小区送货志愿者肯定会更累。我不能出门帮忙了,于是今天根据居委会的小区阳性楼栋公告,在小区地图上标注出来有阳性的漏洞,发给志愿者参考。

百度地图显示各地正在封路,大概是为了防止疫情扩散,那么物流又要受到影响。各地政策都不一样,京东徐雷今天说了一件哭笑不得的事情,在网上流传。说是京东有个库房,正好坐落在天津和河北的分界线上。大门在河北固安那边,固安的规定就是不让货车出来,于是他们把天津那边的墙砸了一个大洞,从天津出去绕一大圈给北京人送东西。

500

嗯,相信政府有魄力即时解决这些卡点。

就当我是瞎说,可能真的要到拐点了呢。因为事实上存在很多被迫居家隔离的状况。看我们家,这三天只新增了我一个阳性,因为居家隔离者家庭已经全部感染,无法再增加了。之前我们家还有健康成员,每个人还会很小心,不敢碰这个,不敢碰那个,今天最后一只靴子落地,心理反而放松了。我感觉这时候有必要提醒一下大家,在家注意通风,注意下水道消毒,注意快递消杀。

我的一个上海粉丝告诉我自己是阳性,被拉到中转点已经第4天了,还没有方舱可以接收他。中转点只有气垫和睡袋,是在一个少年宫里。不过还有架子鼓,不知道是不是能带来一点乐趣.

500

等他去方舱,都快转阴了吧,然后在上海的数字记录里,大概又是一个无症状患者。我们一个学生一周前抗原阳性,一直没有人上门来测核酸,今天抗原测试转阴了,所以他也不会被记录到上海的感染人数里了吧。我们的研究员沙烨对上海公布的数字感到不解:上海的病毒和吉林的病毒不是一种病毒吗?吉林有45个重症,上海只有1个重症。

上海至今居然没有一个高风险区,但是我们小区里还没有阳性的居民,已经觉得小区里哪里都是高风险区,在群里抱怨不断,比如埋怨一楼阳性居民在院子里打电话,说自己上厕所都不敢蹲马桶太久。今天全员核酸,有楼道居民宣称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全楼道拒绝下楼做核酸,然后为了核酸的流程,居委也和医护起了意见冲突,支持居委的居民也不少。

昨天团购被拒的楼道居民,发了求助信和微博控诉居委会,说居委会倒卖团购物资。其实就是团购失败后,本来到手的鸡蛋被另一个楼道买走了。网上控诉居委会或者镇政府倒卖捐助物资的信息不少,但是注意这里面真真假假。宝山之前出了一起,但是后来那家蔬菜公司出来解释了,说不怪居委,是这家公司装错了袋子。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多起,都是巧合吗。

谣传松江区九亭镇昨晚出现了一起较大规模居民0元购现象,不知真假。不过有网友给我反馈了同在松江的泗泾发生的事情,我会在今天推送的第二条说说这件事。

很多人遇到了困难,不得不叫苦,有的人叫的很大声,也有很多人的性格不是喜欢使劲叫苦那种。某个居委会因为疫情已经战斗减员一半了,但是居民党员成立了临时党委会,接管社区的工作,而像之前搞了高大上居家隔离协议书的某高档小区,很快兵败如山倒,纸上的东西一点执行不了,可能就是因为富豪区缺少党员吧。

我家亲测孩子新冠病情好的快,老人好的慢,而中年人会垮的慢一点。宝妈还在家坚持单位工作,我这里倒是没什么单位工作,坚持写日记。今天已经头晕脑胀,不知道明天还能不能继续写。晚上老人被接走了,通知电话说老人会得到相应照顾,大巴也来的比较早,八点就出发了。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