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过之后,我很想念当年的姜昆

说出来大家可能不信,今年除夕夜,姜昆的《欢乐方言》是我唯一看的时候没走神的节目。

或许是因为前一阵玩《帝国时代4》时,里面唐朝阵营的口音听起来特别接近粤语,所以让我对粤语同古汉语的关系有了兴趣,以至于我在看姜昆讲粤语发音的时候做到了聚精会神。

但不能否认这个节目的无聊,而且还是个老段子有摸鱼嫌疑,甚至某个瞬间我都在同情现场的观众,面对如此无趣的节目还要强颜欢笑,不知道那晚过后,观众们的面部肌肉是否会感到酸——好在因为必须佩戴口罩,鼻子以下的任务轻松一些。

500

而这段相声同其他语言类节目相比,无聊得有那么独树一帜,既没有反面人物幡然醒悟痛改前非、结尾突然煽情拔高主题的常用套路,也没有价值观上冒犯了一部分观众的内容,比如催生。

总之,就是无聊,无聊得四平八稳,无聊到你很难有探讨空间,以至于很多对该节目的批评转到了“粤语到底几个音”上,大有成为学术探讨会之势。

作为姜昆最近小二十年的梦魇,郭德纲自然得提。很快,关于“姜昆相声唯一逗笑的就是郭德纲”的段子开始流行于社交媒体,再加上郭德纲在天津春晚的节目突然蒸发,“姜昆授意封杀郭德纲”的阴谋论再次甚嚣尘上。

500

在B站观看姜昆的相声,弹幕也总会飘过“没有梁左他什么都不是”的言论,总之,在不少人眼中,姜昆基本就像评书里“无才无德、尸位素餐”的负面形象。

500

1983年,初登春晚的姜昆

但作为一个常听相声的业余爱好者,学委想给出点不同的看法。

1.梁左出山

如果听过姜昆早期作品,你会知道那时候他的作品相当先锋,敢当出头鸟,敢于针砭时弊,绝非现在的不疼不痒可比。

1979年的《如此照相》,讽刺了那个刚刚结束的荒唐年代;《如此要求》则反映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彩礼要求:“一套家具带沙发,二老负责看娃娃,三转一按加彩电,四季服装毛涤卡,五双皮鞋有人擦,六亲不认只顾家。”

500

如今的网络上因为彩礼问题,人脑袋能给喷成狗脑袋,但姜昆三十多年前就吐槽过了。

不过80年代中期,姜昆还是遇到了创作瓶颈,1986年,他读了作家谌容的小说《人到中年》,觉得这特适合改编成相声本子。

500

《人到中年》剧照

于是,他和陈佩斯一起去谌容家拜访,准备向作家取取经,当时二人已经家喻户晓,所以谌容的两个儿子听说著名笑星要来造访,就和母亲一道在家接待。

结果姜昆和陈佩斯到来后,两个儿子过于兴奋,抢了母亲的风头,一个儿子非要陈佩斯在电影里给他安排个角色。

另一个则告诉姜昆,自己母亲的作品文学性过强,要是改编相声,还是得看他写的。

这次会面之后,谌容的两个儿子一个投身了电影,另一个则开始写相声,跟着陈佩斯混的叫梁天,和姜昆合作的叫梁左。

500

梁氏兄弟在中国喜剧界有着重要地位

后来姜昆在硬卧火车上,将梁左的小说改编成了相声本子《虎口遐想》,并在湖北省党校学习班上演了处子秀。

结果那次演出的灾难级别可能跟今年春晚有一拼。姜昆在说到掉进老虎洞的时候,观众没笑,而是瞪大了双眼,十分紧张,节目结束时,观众鼓掌也是因为姜昆得救而长出一口气。

其实爱讲笑话的人都知道,最无语的情况就是对方没觉得这是个笑话,还一本正经地跟你讨论笑话在现实中的可行性。

后来梁左又把本子改了改,才终于足够圆润幽默,也就有了1987年春晚的一炮而红。

此后梁左和姜昆迎来了一段合作的蜜月期,既有讽刺官僚主义的《电梯奇遇》,也有反映市井生活的《楼道曲》,还有展示当时经济高速发展下普通市民心态的《着急》。

现在看来,这时期姜昆与梁左合作的很多作品都是深度与观赏性俱佳,讽刺性与故事性兼备的佳作,或许很多人觉得姜昆所谓的讽刺在也不过是顺应当时的潮流投机取巧,但对近当代史略有了解的人就知道,这些作品的问世的确需要宽松的社会氛围,但创作者表演者的勇气同样重要。

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有着一个又一个敢为天下先的创作者,在新与旧,变革与保守的冲突中,他们用被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让新思想、新价值观得以被更多人接受,从而一点点拓宽了表达空间,让当年的“离经叛道”渐渐变成了日后的“稀松平常”。

很多讨厌姜昆的人也将姜昆的成功都归功于梁左,后者离世之后姜昆就每况愈下,更说明梁左才是真正的功臣。


学委并不完全赞同这个观点。首先,一个组合的成功往往是互相成就,而不太可能是完全有个人吃现成的,语言表演艺术更是如此,一段相声里,如何把握节奏,什么时候慢什么时候快,什么时候让观众情绪舒缓一下,什么时候给他们反应的时间,都考验着表演者的功底。

就像有的话一般人说出来有如白开水,但到了赵本山等人嘴里,就能成流行语。

连郭德纲也说过,如果有本子就能说,那买本传统相声大全,人人都能说相声了。

而梁左本人也对姜昆如此评价:

"相声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演员的表演。这一点上姜昆算是做到家了,人物吃得透,性格把握得准,一下子就把观众带入特定的环境,在语言、语调、语言节奏上也都下了功夫,唐杰忠老师配合的也很好。" alt="500" />

而且从时间上看,梁左离世前的六七年,也给姜昆写过《合家欢》、《聚会》、《明天的相声》等作品,但无论是口碑还是影响力都难以比肩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他自编自导的情景喜剧《临时家庭》上,表现也远远不及《我爱我家》。

这是梁左江郎才尽了吗?当然也不是,细看时间线的话,你会发现一个非常巧合的事:姜昆的搭档换了。

2.从李文华、唐杰忠到戴志诚

相声讲究“三分逗七分捧”,虽然逗哏的总是埋汰捧哏的是“上台听相声的”,但常听相声的人都知道,一个好的捧哏有多重要。

拿郭德纲来说,早年间他曾经搭档过张文顺和李菁,张文顺老爷子捧哏的时候爱抢话,时不时地捧到腮帮子上,而且言语上也不爱吃亏,对表演效果有很大影响,李菁稍好,直到遇到了于谦,才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500

听过郭德纲早期作品的都明白于谦到来后的作用

郭德纲在相声中扮演的是一个坏小子的形象,而于谦则是个总被挤兑的老实人,但这个老实人偶尔会有一些出人意料的反应,甚至包袱比郭德纲还响,比如郭德纲说“你上了我的嫖(博)客”,于谦说“那咱俩得论干姐妹”,现场就一阵爆笑。

同时,于谦还能在郭德纲节奏失控之前稳住场面。

而姜昆在90年代中期搭档换成了戴志诚,早年间不管是李文华还是唐杰忠,扮演的都是一个忠厚长者的形象,而姜昆则是个毛手毛脚、轻佻急躁的小青年。

作品中的冲突很像是两代人的价值观碰撞,年轻人油嘴滑舌,老一辈儿诧异又无奈,就这样,笑果来了。

如果说郭德纲遇到于谦是刘玄德请出了诸葛亮,那么姜昆的搭档更换就像是拿破仑失去了贝尔蒂埃。

从年龄上来说,戴志诚小了姜昆整整十岁,但姜昆扮演的依旧是心浮气躁的小青年,可戴却很难胜任那个忠厚长者的形象,观众从一开始就很难带入。另外随着姜昆已经成了六七十岁的老人,在舞台上蹿下跳,让人感到不是那么回事。

500

就这样,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姜昆就走了下坡路,2001年梁左意外去世后,姜昆的作品更是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3.非著名相声演员的横空出世

回看90年代中期以后那些年,疲软的不只是姜昆,而是整个相声界,早在94年春晚《打扑克》上,黄宏就高喊“相声明显干不过小品。”

500

如果事情就这么发展下去,相声很可能和很多传统艺术一样,要么走向消亡,要么成为很多老观众的小众爱好。


2005年,郭德纲横空出世了。

以非著名相声演员自居的郭德纲给人带来了耳目一新的相声,如果说以上晚会为主的姜昆等人代表的是庙堂,那么在小剧场靠门票为生的郭德纲则代表了江湖,他的出现也给被晚会相声折磨已久的观众打开了另一个世界。

500

而“非著名”的标签也让庙堂上的相声演员如鲠在喉,显然,非著名对标的是著名,而郭德纲的大火又反衬出“著名”的疲软,“著名”如果回应,那会证明自己对号入座,如果不回应,也等于默认了自己的技不如人。

再加上好事者的起哄架秧子,姜昆和郭德纲在被谈及相声圈恩怨的时候总是会被提一嘴,甚至把李文华外孙孙越在动物园养大象的事都说成是姜昆忘恩负义,没把孙越送进相声圈。

500

但如果稍微把时间线对一下,你就会发现这种强行制造对立的说法很难成立:

德云社成立至今,哪怕在风雨飘摇的2010年黑八月,姜昆也并未公开说过什么;孙越去动物园的时候,李文华还在世,而且90年代动物园饲养员有编制、旱涝保收,地位并不比曲艺团差。

所以,姜昆与郭德纲的对立,更像是坊间为了增加谈资而制造出来的。

最近几年,很多德云社的老听众都会发现,郭德纲的作品质量也有着下滑的趋势,2010年以前,他既有讽刺道德绑架的《你得学好》、反应草根生活的《我这一辈子》,也有将社会热点与传统相声结合的《西征梦》、《大保镖》等等。

而现在,每次演出你都会发现段子基本上离不开于谦一家人,甚至听多了你会觉得他的相声都有公式:

500

图片来自知乎@宅某

纵是天才,能无惧时代潮流变换,能无视自然规律没有出现创造力衰竭的,文艺史上也是寥寥无几。

相差了20多岁的姜昆和郭德纲似乎有了点殊途同归的即视感,这可以理解,毕竟一个是作协主席,没法体验在大杂院里爬煤山的经历,一个早已经住上了别墅,商演快赶上了演唱会,已经不太可能知道“有一辆300路区间的到大使馆(来自《西征梦》)。”

人们总会做一些设想,英文叫“what if”,特别是当两个人处于对立面而其中一个又表现不好时,人们总会想如果换成另一个会不会好点。

比如学委小时候知道慈禧祸国殃民之后,就会设想,如果咸丰皇帝死后那场政变的胜利者是肃顺,清政府会不会更争气点。

比如何书桓在和依萍鸡飞狗跳的时候,就会想,如果选择陆如萍,会不会幸福点。

500

但如果你对大趋势和人性有所洞悉,就会知道,换谁都挽救不了将倾的大厦,无非是朱砂痣与蚊子血,白月光和米饭粒而已。

2013年,郭德纲首次,也是目前唯一一次登上春晚,还有印象的人都知道,那次演出并不好笑,此后春晚常客岳云鹏和孙越的组合也没有给人留下多少印象,所以我们得承认:

有些演出就是不会让你笑的。

回头再看姜昆初登春晚时候穿的夹克、衬衫,再到如今的长袍马褂,衣着变换一如这兜兜转转的时代风向,身为“社会人”的你我都身处其中。

500

而经历过不同风向的我,有时真挺怀念,1983年那个穷到连40块钱的演出服装都需要企业赞助的姜昆。

当然,我并不是说姜昆骂不得,而是希望大家在网上口诛笔伐的时候能够带着些许理解。

毕竟,如今能够像国足一样,随便骂的同时没有任何风险的人和事,已经越来越少了。

500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