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一些年轻人在一线城市生活受了刺激,对需要攒多少钱才能生存下去没有把握

【本文来自《前三季结婚人数比2年前下降17.5%:青年婚姻意愿下降,女性更低》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同志伏特加吨吨吨吨吨
  • 作为一个年轻人说几句,虽然我看着大家的结论很绝望就是了。

    在我的认知里,婚姻和生育是必须的,以下是我的论点:

    婚姻和生育,说得物质一点其实就是一项投资。我投入我的金钱与精力,换来逐渐老去后的陪伴与安心。如果我没有妻子,没有儿女,年轻时候确实自由、舒坦,但是随着身体逐渐老去,内心的不安与对陪伴的需求是逐渐递增的。尤其是当某一天父母去世后,我一个人孑然一身怎么去面对剩下的几十年岁月?对死亡的恐惧与永久的孤独会陪伴我的余生。独居老人得抑郁症,自杀的比例很高,这个大家可以去网上查数据。

    其次,当我老去生活不能自理后,我当然可以驻进养老院。可是很有可能公立养老院无法满足我的需求,而且我拿着攒了一辈子钱可能也不会安心去公立,私立养老院一个无儿无女的老人住进去就是一把老韭菜,人家恨不得赶快榨干你,而且别的老人欺负你怎么办?没有子女的老人就是世界上最弱势的群体!

    我爷爷去世的时候,他的几个儿女和我们都围着他,他都是笑着走的。他隔壁床一个五保户,护工到点就走,整个晚上都是自己一个人,说难听点,死了都没人知道。

    现在的年轻人,我聊了很多人,他们都给我一个感觉,自己会潇洒到老。唉,不知道是我想多了,还是他们想少了。

有道理,其实有情有义的子女是多数,特别是之前我给北京市的最美家庭评选写过故事,接触到很多孝老爱亲的好人,能感受到他们是非常幸福的。我的老婆家在云南的农村,早些年去,也能感受到幸福的家庭和夫妻很多。

不过,近几年农村确实也有少数人开始焦虑,主要是年青一代有了一定的学历和见识,有的人去了北上广深,精神上受了严重刺激,对需要攒多少钱才能生存下去没有把握,所以不敢结婚,也不如过去那样敢于养育后代。我就发现我们附近几个村没结婚的都是在大城市事业发展还不错的,他们很焦虑,总担心自己没有竞争力,当前的工作,没有信心干到退休,更没信心实现财务自由,回老家又有点不甘心。女孩就更焦虑了,有个干销售带团队业绩不错的,说生了孩子就只能转岗,少拿了很多钱。

如果就在农村生活,倒是基本上都两三个孩子,但那样的情况往往就是妻子在家带孩子,丈夫打工赚钱。作为妻子,牺牲是比较大的,包括有个军嫂也是这样的生活模式,她说她知道爱人喜欢干,所以国家需要一天,那家里的事情她就干一天。

通过聊天也发现,村里的孩子们也都在观察着北上广深打工的姐姐和留守的军嫂姐姐们到底谁能够过得幸福些,看看到底哪种模式更好。他们的观察对他们未来的价值观会有比较大的影响。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