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之春席卷美国

出处 | 有理儿有面

布林肯刚到中国,这边还在上海豫园吃小笼包呢,回头一看,自家后院已经着火了。

这两天,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活动正在全美高校迅速蔓延。截止目前,已有耶鲁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波士顿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等20多所知名大学的学生加入抗议行列。

许多大学的学生在校园内“安营扎寨”,准备长期抗议,并与赶来的警察发生激烈冲突。社交媒体上随处可以看到美国警察强硬处置示威学生的视频,有的警员拆除示威者搭建的帐篷,还有的警员对示威者大打出手,后者不停高喊口号:“我们的抗议不会停歇!”现场是相当混乱。有媒体评论说,美国校园已经成为了巴以冲突的第二战场。

500

早在去年11月份,哈佛大学就曾举行过一波美国高校抗议活动。一个由30多名学生组成的“哈佛巴勒斯坦团结组织”发表了一份声明,称以色列政府“对所有当前正在发生的暴力事件负有全部责任”,并呼吁哈佛大学“采取行动,制止正进行的对巴勒斯坦人的屠杀”。这一声明引发了校内和校外的广泛关注和争议,并得到多所美国高校学生的响应。

这一轮新抗议潮的导火线是4月18日纽约警方在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米努什·沙菲克的授权下,逮捕了该校100多名亲巴勒斯坦抗议学生。这些学生从前一日开始在哥大校园内搭起了50顶帐篷,并表示将驻扎下来。抗议学生称,这场活动由“巴勒斯坦学生正义团体”“犹太和平之声”等120多个校园组织发起,是为了提高人们对“巴勒斯坦人民面临种族灭绝和流离失所”状况的认识。

500

而校方和警方的行动引发学生更大的愤怒。从17日至22日,哥大学生连续6天举行示威,其他多所大学的学生随之举行抗议,大学的教职员工也积极声援抗议的学生,导致校园紧张局势升温,多所高校教学秩序乱成一团。哥大22日宣布取消课堂授课并启动网上教学和办公;耶鲁大学的示威者把校园团团围住,拦截周边交通;哈佛大学则关闭了大学校门。预计未来几天的形势还将继续恶化。

从美国大学生抗议事件来看,这标志着美国社会的进一步割裂。为什么要说进一步割裂呢?因为现在引发美国社会对立的议题已经太多了。从性别自由、堕胎权利、控枪法案到非法移民、种族歧视、选举之争,每一个议题都在撕扯着美国社会,而且愈演愈烈。

而新一轮巴以冲突开始后,美国社会又有了新的伤口。反犹挺巴这个议题原来并不是美国社会的热点议题,犹太人和以色列在美国具有极高的支持度,是罕见的两党立场高度一致的事项。但自作孽不可活,民主党政府终于在纵容以色列暴行这件事上狠狠反噬了自己,成功地为美国社会又埋下了一颗雷。

500

从传统上说,美国高校师生多数都是民主党的支持者,他们具有年轻化、受教育程度高、对社会议题立场激进等特点,与民主党的主张相契合。然而有两点原因,导致了巴以冲突爆发以后这部分人群的主张与民主党的政策发生了背离:

一是国际学生增多与结构多样化。民主党政府对移民问题持开放态度,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种来美国求学。据统计,在2022/2023学年,美国接纳了超过105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在美国各类大学就读,同比增加11.5%,超过了疫情前的2019/2020年水平。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人带来了不同的资讯,也带来了不同的立场。近几年同情阿拉伯世界的声量在美国高校里也越来越大。这不能不说是民主党政府开放移民带来的附属问题。

二是社交工具特别是tiktok的普及。美国的年轻人本来就是tiktok的重度用户,tiktok在内容管理上没有像其它媒体以及社交平台那样受美国政府影响与控制,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战争罪行得以广为传播,撕开了美国政府刻意营造的虚假信息的面具。对于生活在温室里的美国年轻人,看到以色列军队屠杀平民与儿童的血淋淋画面,身心上无疑是极度震惊的。

这次大规模的校园抗议活动也给了我们观察美国政治接受检验的机会。

第一个,是在犹太人的资本权力面前,美国社会的民意能不能撼动美国政府的挺以立场,能不能像传说中的美式民主制度运行而影响美国政治?

目前看来希望是渺茫的。美国总统拜登已经发声:“最近几天出现针对犹太人的骚扰和暴力言论,这种公然的反犹主义应受谴责,也是危险的,它在大学校园或美国的任何地方都绝对没有立足之地。”纽约市长亚当斯也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称,对大学生的抗议感到“震惊和厌恶”,称纽约警方“将毫不犹豫地逮捕任何违法者”。不少参议员甚至呼吁拜登派遣国民警卫队前往这些大学。美国政客们还是选择坚定地与金主爸爸站在一起。 

500

第二个,是在美国内,言论自由是真的吗?

现在支持巴勒斯担人民的言论在美国已经被打上“反犹主义”标签。纽约大学数百名教职员工曾发联署公开信,批评纽约大学针对校园言论和活动搞“恐惧文化”。不仅纽约大学,全美许多大学校方都将支持巴勒斯坦人的言论和呼吁加沙停火的活动视为“危险言论”,“反犹主义”的帽子一扣就能搞内容审查。

就连《纽约时报》这样的半官方媒体都发表评论质疑,自去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纽约警察就普遍出现在纽约大学校园。美国高校校园严控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活动是否意味着言论自由的终结?

随着大学冲突的加剧,美国社会在巴以问题上高度分裂的情况将持续下去。可以预见到,这种分裂的结果可能会重蹈其它争议议题的覆辙——走向极端化。不同立场的人们言论会越来越偏激,人人都要被贴上标签,要么是“反犹主义”偏见,要么是仇视穆斯林。

谁让美国自己就是地区冲突的祸乱之源呢?

图片源自网络

点击「有理儿有面」阅读原文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