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叙事格局的再提高

《长津湖》是个好题材,但呈现给观众的作品却不是接近完美的作品,其中叙事格局有待提高,特别是在中国正在强起来的背景下,准确的叙事定位会帮助影片诠释中国的国家形象。

“仗为什么要打”?这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们来说非常容易理解,“保家卫国”。

但是,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简单的“保家卫国”格局就太狭隘了。如果这部电影只是作为政治宣传片,这种怀旧的叙述方式还能接受,但制片方是想按照商业片的规划制作的,还希望把这部作品推销到北美,那么,本片的叙述格局很可能招致诬枉的批评,更会被扣上“煽动民族主义”的帽子。

对于为什么打仗,牺牲值得不值得,不光中国观众提出疑问,曾经参与二次世界大战的其他国家的民众也都有类似的疑问,而优秀的电影作品往往用合理的叙事回答了观众的疑问,而且与现代人们意识非常贴近,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

苏联电影《这里黎明静悄悄》用闪回的手法,让青年人从对先烈的轻视转变为崇敬,就是用类比的方式,告诉观众,如果烈士们还活着,她们也会和现在的年轻人一样幸福快乐;而如果现在的年轻人也需要战斗,她们就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美国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则强调一个主题:“拯救生命”。这和影片的叙事背景就是一个悖论,用9个人的生命去拯救一个人的生命,听起来很荒唐,但故事很吸引观众,并获得观众的认可,这证明“拯救生命”这个主题令现代美国人接受,也令世界各国的观众所接受。

那么,《长津湖》的叙事主题是什么?影片中一再通过各个角色重申:我们必须打这场战争,而且给出了许多说的过去的理由,效果如何呢?我们发现现在出现两种强烈对立的观点,大多数观众还是能理解这一观点的,而反对的意见也很鲜明,相信,如果在国外放映的话,制片方不喜欢听的评价会很多很多。

其实,根据中国现在的国际地位和所处国际环境,叙事主题必须抬升到“为了维护和平”这个高度,不但为了维护国内的和平、维护地区的和平,还要为维护人类世界的和平做贡献。显然,中国为什么参战本身就是一个话题,如果被有争议的话题困住,故事就失去了一半的受众。那么,不必触碰这个话题,而是集中剧情内容表现中国军人为了和平所做的巨大牺牲,那么无论是什么观众都会被感动的。

影片《长津湖》有一个叙事主体,那就是中国志愿军第9兵团,影片在表现这些内容的时候非常流畅,也更吸引观众。而从正面表现美军的部分是鸡肋,对表现影片的主题帮助不大,完全可以删去,用一些新闻片作为背景协助剧情的演进会更好。另一个值得考虑的部分是中共高层的画面,包括毛岸英的内容,这些内容分量不轻,实际上对叙事主体形成了干扰,让观众找不到影片的核心重点是什么?而且影片后面杨根思的出现很突兀,杨根思和穿插连是什么关系?最后被冻死的“冰雕连”和穿插连是什么关系,影片都没交代,很好的故事到了结尾成了夹生饭。

如果把和叙事主体的部分情节做出删节,《长津湖》绝对可以成为经典。

其实,《长津湖》也可以用闪回的手段,把故事和时代很好地联系起来,比如这样安排一下剧情:考虑到中国前空军司令王海将军和国防部长迟浩田将军都与自己在朝鲜战场上的对手有过交集,就虚构一位中国高级将领访问美国,通过双方见面时的回忆,直接表现长津湖战役,让美军将领叙述美军的待遇和遭遇严寒的困扰,再从正面表现志愿军的生存条件的极端严酷。

影片最后,中国将军送给美军将领的“小礼物”是用美军炮弹壳做的和平鸽。背景则是电视上美军集结出发的新闻,然后由美军将领阐述美军的理念:哪里有美国利益,美军就出现在哪里。而中国将军则总结说:“哪里有中国军人,哪里就能获得和平”。将中国国家形象塑造成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导者,也把中国军队塑造成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力量。

我们不要抱怨观众的挑剔和不同意见的尖锐。应该承认,我们许多年轻或不再年轻的观众看过太多的好莱坞作品,玩过太多的美国电子游戏,这些作品中的主题大多都是拯救人类,好像没有美国人,世界就不能存在一样。但这种潜意识的熏陶,让人们开始习以为常,总把美国人和正义捆绑在一起。美国电影《黑鹰坠落》表现的主题和现实就有巨大的差别,影片中,美军是为了执行联合国的使命,为保护平民,制止索马里内乱。但现实的美军作用可没影片表现的那样简单,但观众质疑过吗?

中国影片应该习惯在更高的境界中表现中国人的形象,表现中国的国家形象。中国的外交官和政府领导人喊破了嗓子都在强调,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中国不搞霸权,不在地区称霸,不在世界争霸。在现今的联合国维和任务中,中国既出钱也出人,还是出钱最多,出人最多的国家,干嘛不树立中国是人类和平的保卫者的形象,总是把中国塑造成受害者,复仇者呢?这种表现手法限于国内还说的过去,如果向世界推广的话,相信的人能有几个?

鉴于此,今后反映朝鲜战争的影片,都应该强调,新中国在建立初期就为维护地区和平和安全做出了巨大牺牲,而和平的获得造福于地区,造福于世界,造福于人类,中国今后将一直作为世界和平的维护者贡献最大的力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