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数和装备优势的阿富汗政府军打不赢塔利班?
杨万江(山西社科院儒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这个问题就像是问,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为什么国民党政府军打不赢中共的解放军。其实,原因很简单,部队的战斗意志和军事指挥是其关键。
参加阿富汗政府军的人,是那些为了自己和家人生活而靠参军获得美国所发薪水的人。一旦在战场上面临死亡危险,打仗对他们来说,就是与其参军的目的背道而驰的事情。既然参军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那么,打仗会死人,你还能生活吗?这会使他们不愿意打仗。而塔利班的战士是“神的学生”,靠塔利班那套宗教精神和政治理想,唤起斗志,并不怕牺牲,英勇顽强。这使塔利班军队所向披靡,政府军则望风而逃。
从军事策略和指挥上讲,塔利班对付美军的办法,其实很好地体现了上世纪中国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策略。毛著名的《论持久战》强调,在敌人强大的情况下,一定要经由“战略退却”,到“战略相持”,再到“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才能战胜敌人。日军強大,你就不要跟它在城市打阵地战,你退却到日军鞭长莫及的农村和山区去打游击战,并充分利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和掩护,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去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这样就会出现敌人占据城市,你占据农村和山区的战略相持局面。一旦敌人战线太长,拖的时间太久,它们就会陷入既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并不断消耗,也消耗不起的泥淖,等到对方不能再坚持下去,便可以转入战略反攻,最终获得胜利。这个战法通常被简称为“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
我们看到,塔利班正是用这种套路战胜了美军。美军进入阿富汗的时候,塔利班不是坚守城市打阵地战,而是退却和分散到阿富汗的广大山区和农村打游击。他们拿起武器是战士,放下武器就是农民。他们混在群众里,随时偷袭美军,先后导致美军死亡两千多人,美国雇佣军死亡六千多人。美军不断受到攻击,而又找不到塔利班主力去与之决战。如此,美军无法完全消灭塔利班,塔利班也无法夺回阿富汗城市。这就出现阿富汗长达二十年的相持阶段。
但这个相持使美囯消耗巨大。美国不仅要担负在阿富汗美军的武器弹药和生活消耗,而且还必须为阿富汗数十万政府军和政府工作人员提供装备、训练,并分发工资。这导致美国在二十年的时间里花费高达2.5万亿美元,但仍然不能达成在阿富汗实现和平和民主的目的。美军受不了这种没完没了的战争。这样拖下去,也削弱了美国的实力。在中国崛起的重大挑战下,它只能全力以赴应对“大国竞争”,不能在中东中亚地区继续没有前景的消耗。这就只能撤回驻阿富汗的美军。此时,对塔利班来讲,这是他们从战略相持转向战略反攻的大好机会。经过9天的反攻,塔利班一举拿下整个阿富汗,赢得了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