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词汇中西含义差别大,使用同一套容易造成混乱,应重新翻译政治和社会领域词汇
【本文由“观察者网用户_212109”推荐,来自《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91集:看清虚伪的美国人权》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体系论谭少锋
西方所推崇的自由、民主、人权已经变质,普世价值该翻篇了。
社会治理需要兼顾,自由民主仅仅是子目标,不能是最高目标,整个社会的有序性,也即熵减,才应该是最高价值。
熵减与中国提出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理念本质是相通的,同时熵减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提倡的“仁爱”、“中庸”、“和谐”等理念本质也是相通的。
眼下,世界格局将要改写,社会核心价值也要重构。
不能用现有的西方话语,而是强行制造新的西方话语,同时改造中国话语。
我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民主,国家,党,政府”等词汇在中国和西方的含义差异很大,使用同一套词语描述很不同的事物既搅乱了中国人也搅乱了西方人。我认为应该系统性重新翻译政治和社会领域的词汇,汉译英和英译汉都要改。
我建议将英语中“democracy”翻译为“票主”而不是“民主”。“票主”指出了西方democracy的两个要点:选票和钞票。另一方面,中文的“民主”可翻译为“people-dominancy”,取“人民支配”之意。
这样一来当西方人说中国不是“democracy”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说我们的确不是啊,我们明明是“people-dominancy”。西方人士一下子就愣了,不得不重新去看看这是什么意思。另一方面我们对中国人可以说西方不是民主体制而是票主体制,就此独占“民主”这个好词。
我再举几个例子。
共产党应该译为“communist legion”而不是“communist party”,legion这个词有军事意味,符合党的纪律性和先锋队性质。“party”中含有“部分”之意,与共产党代表全民利益不符。
另一方面,西方政党中的“party”不该译为“党”,应该译为“会”,比如美国共和会。这和他们的松散性和部分代表性符合。所以以后西方攻击我们是“party state”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说你们才是“party state”,我们是“legion state”,于是西方人又得学习了。
中文中的国家一词应该译为“familination”,为“family”和“nation”合词而成。此外在汉语使用中也应该区分:对中国可以用国家这个词,对西方只能用国,本来西方人对国和家就是分得很清的嘛。如果需要两个字的词比如“西方国家”,则可以叫“西方诸国”或“西方邦国”,这也更符合实际。
中文中的政府一词应该译为“governsys”,专指像中国政府一样原则上有无限责任要管理巨量事务的政治体系,为“govern”和“system”的合词。西方的所谓“government" 不该译为“政府”而是应该译为“管所”,一个管理场所而已。
英文中的“citizen”不该译为“公民”,应该译为“法民”。法民一词强调具有国籍并因此拥有相应的法律权利和义务。公民中的“公”含有集体意味,公民一词应该译为“groupizen”,为“group”(集体)一词所派生。
因此我们可以称中国为“公民社会”,西方为“法民社会”,响应号召戴口罩就是公民行为,声称自己有权不带口罩就是法民行为,所以中国民众爱戴口罩而西方民众抵制口罩也没有什么奇怪了。
讲中国故事首先要有中国概念,中国概念要用中国词汇描述。此前的中国政治词汇被西方话语统治太久,现在是使用新词汇的时候了。西方人如果接受了中国新词汇,就有望逐渐脱离西方的意识形态温室,如果不接受就会越发不了解中国。
让有识之士逐渐向我们的话语靠拢,让自闭保守之辈越发懵懂,这都是好事。另一方面,使用中国政治新词汇也有利于中国知识界早日突破西方体系为中国乃至人类做政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