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蛇之夏】大禹杀防风氏 —— 那尔迈调色板终得破解

那尔迈调色板(又称为大希拉孔波利斯调色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埃及考古发现,发现于上埃及的鹰之城尼肯(希拉孔波利斯)的荷鲁斯神庙内的一个宝藏。调色板高63厘米,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1世纪,含有至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象形文字铭文。笔者在2015年完成的《鹰蛇之夏》全书里对那尔迈调色板有初步的解读。大约去年或前年时候,网友“大胡子老兵”在一个小群讨论时候,说看到那尔迈调色板上有铭文跟“舫风”两个字比较像,那尔迈调色板可能是大禹杀防风氏的记录。当时我感觉牵强,未以为意。最近群里讨论时老兵又提到防风氏又名汪罔[wǎng]氏,这跟西方考古学家解读的那个被那尔迈抓住的“罪犯”读音叫Washa( 瓦沙)接近(都有W辅音),这立即就勾引起我的兴趣。进一步研究证明,网友“大胡子老兵(王登科)”说那尔迈调色板可能是大禹杀防风氏的记录,这是正确的,这又是一个重大发现!祝贺老兵!(所以大家也可以看到,我破译古埃及的风格,可绝不是某些人攻击的仅仅用象形文字牵强比划,而是需要有许多可相互验证的东西才行。象形文字比较更多是作为最后一步的验证。)

本来我希望老兵写篇文章出来,老兵很谦虚,让我来写。那我就把这个发现和验证过程向网友们汇报一下。

那尔迈调色板上有三处刻有那尔迈的名字,《发现夏朝》用文字比较和系列证据链科学证明那尔迈确实就是大禹。如果能证明那尔迈调色板确实还有防风氏或汪罔氏的名字铭文,那就可证实那尔迈调色板确实是大禹杀防风氏的记录,这又反过来进一步给那尔迈就是大禹提供相关新的证据链。

按照西方埃及学家的解读,那尔迈调色板是被用来描述那尔迈国王统一上下埃及的。但埃及的统一在蝎子王(黄帝)时就已完成,前王朝时期的每位国王都是统治着整个埃及。调色板分为两面,一面描述戴着上埃及白冠的那尔迈;另一面描绘了戴着下埃及红冠的那尔迈。这件文物和同样在希拉孔波利斯发现的蝎子王权杖头和那尔迈权杖头一起,提供了对埃及国王的最早描述之一。调色板显示了许多埃及艺术的传统手法。埃及古物学者鲍勃·布莱尔(Bob Brier)把那尔迈调色板评论为“世界上第一件历史文档”。那尔迈调色板现存于埃及开罗博物馆(笔者2018年3月参观时有看到)。古埃及调色板通常是用作研磨化妆品(颜料),但是那尔迈调色板太大太重而无法用作个人的调色板,所以它更可能是有宗教用途的,专门地被制成神庙用品。还有一种理论认为,它被用来研磨装饰神像的颜料。

调色板上的埃及人形象(国王和仆人)是没有胡子的,而所有被制服的敌人都是有胡子。笔者曾经在网络上看到有西方网民提到,那尔迈调色板上国王是黄种人形象,而被制服的敌人是白种人形象,他感到有些紧张和不安。

调色板两面顶层的中间都是那尔迈的“王宫门面”名字(鲶鱼和凿子以垂直相交方式放置在一个王宫门面内)。

500

顶层两边则是对称的两个人面牛头像。

500

有学者解释其可能表示哈索尔女神,另有学者争议说这个公牛可能代表一个国王。

500

(那尔迈调色板A面)

调色板A面有三层结构。中间一层是画面主体部分。戴上埃及白冠的那尔迈正在挥舞权杖打击他的囚犯,囚犯脑后有两个符号(鱼叉和水池)的铭文,可能是囚犯的名字,读音Washa( 瓦沙),囚犯穿着小短裙,学者们认为这是古利比亚人的装束。国王的站立姿势与美索不达米亚皇室的图画很相似。国王赤着脚,后面的仆人拿有国王的凉鞋,提着茶壶样东西,仆人脖子上挂有一个牌匾。仆人脑后也有两个象形符号,分别是七瓣花瓣和类似那尔迈名字中的凿子符号。

500

 【笔者2015年关于凉鞋的解释:古埃及国王的凉鞋通常用皮革制成,在第十八王朝图坦卡蒙墓中出土了他的黄金凉鞋。祭司们通常穿着有纸莎草编织成的草凉鞋。在那尔迈调色板的两面和那尔迈权杖头上都有一个同样人物,他左手携带有国王的凉鞋,在他的头部附近都有一个金玫瑰和一棒状物体作为身份标记,根据上面的解释,这个象形符号文字就是“帝”字。他的形象比那尔迈的形象要小很多。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根据维基百科,这个“凉鞋携带者”存在于古埃及多个时代和不同文化中,前王朝这一时期的“凉鞋携带者”是发现最早被记录的。有学者翻译认为“凉鞋携带者”可能是个高级别官员,在“重要场合伴随国王出现”。还有学者认为凉鞋携带者是国王的仆人,也承担洗脚工的角色。根据有学者认为那尔迈调色板是重现其先辈功绩的解释,本书则给出不同的解释:“凉鞋携带者”可能就是重现先辈诸“帝”功绩的一种标记,可以理解为追踪先帝的足迹。所谓“凉鞋携带者在重要场合伴随国王出现”,就是后世国王制作重现先辈功绩纪念物品的标识。】

 

那尔迈调色板中间层画面右上部分,猎鹰站在六个莎草花束上,用绳子牵着一个满脸胡子囚犯的鼻子。其基本意思被翻译为“荷鲁斯打败了沼泽之国的敌人”

500

A面第三层是两个满脸胡须的裸体男人正在逃跑,或游泳逃跑,或代表躺在地上死了,有学者认为这两个逃跑的人是瓦沙的两个儿子。对于图画的解释,可以有许多种方式,不能肯定哪种说法才是正确的。两个男子头部的左边都有一个象形文字符号,第一个表示一个有城墙的城镇,第二个表示一种绳结,绳结有可能是一个被攻占城镇的名字。

500

现在我们来解释那个俘虏头旁边的铭文,应该就是他的名字。有两个符号,一个是鱼叉符号,音标w,一个是水池符号,音标sh。西方考古学家拼读叫Washa,老兵随认为跟汪芒市(或汪罔氏)读音接近。

500

500

随后,我查阅了汪罔两个古字。查到汪伯卣上“汪”字金文,如果不考虑三点水旁,汪字右边部分确实与古埃及的鱼叉圣书体符号接近。而罔字有甲骨文,嫣然就是那儿调色板上的水池符号。

500

根据百度词条上的汪罔氏解释:

汪罔氏,防风氏中国传说中上古人物,巨人族,他有三丈三尺高。防风氏是远古防风国 (在今浙江德清县)的创始人,又称汪芒氏,传说今天汪姓的始祖。防风氏并不是一个小人物,他生活在夏商之前的尧舜禹时代,当时,他是一个部落的首领,这个部落叫做防风族,也叫汪风族,因为他们生活的地点是一片汪洋的沼泽地。而他们的后代也顺理成章的姓“汪”,换句话说,防风族其实是今天“汪”姓的祖先。

百度词条 汪罔氏

百度上的词条大多没有参考文献,不知道他们有什么依据说防风族或汪风族生活的地点是一片汪洋的沼泽地。但确又跟古埃及学家解读的“荷鲁斯打败了沼泽之国的敌人”完全一致!因为水多,所以鱼叉符号再加上三点水旁,随成“汪”字。到此,我们可以看到,那尔迈调色板A面这个俘虏的名字象形铭文确实跟“汪罔”两个字非常相似,同时有语音W和生活于沼泽地作辅证(中国记载和古埃及学家解读的验证)。Washa,我们也可以理解成WangShi(汪氏)。

再来继续看那尔迈调色板的B面:

500

(那尔迈调色板B面)

那尔迈调色板B面有四层结构,第一层与A面一样。在第二层,戴下埃及红冠的那尔迈左手握梨形权杖头的权杖,右手握连枷权杖,头前方是鲶鱼和凿子符号组成的名字,名字没有王宫门面和隼鹰保护性装饰。后面的仆人拿着凉鞋和茶壶或篮子,头前方有六瓣花瓣和类凿子符号。国王前面一个人可能是他的维西尔(宰相),或是他的祭司,或是他的皇后。他的头前上方有两个符号,分别是两端打结的绳子和上半圆,可能是他的名字。前面四人举着旗子,前面两杆旗上面站着猎鹰,第三个旗杆上可能是代表赛特的胡狼。

500

【笔者2015年解读仆人头上方的铭文可能是炎帝名字,这里不展开论述。】

右边是10个被砍了头的尸体,双手被绑着,头放在脚下。尸体上方有象形文字铭文,有个船,船上方有个猎鹰站在鱼叉上。左上方还有一个小鸟和门扇符号。

500

调色板B面第三层是两个蛇颈母狮头(或豹头)怪兽,两边是两个胡子男人用绳子套住母狮头似乎想把他们分开。两个长颈脖呈螺旋交叉,交叉构成的中间圆圈是调色板正面的中心,这里是用来研磨颜料的地方,但可能在那尔迈调色板中已经失去了研磨颜料功能。这种两个动物面对面以及螺旋缠绕描绘风格在美索不达米亚很常见。两个蛇颈缠绕交叉有不可摧毁寓意,可能也暗示了上下埃及统一。

500

下图是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乌鲁克时期一个圆柱形印章。这种蛇颈母狮头怪兽又被叫做“serpopard”。 

500

(苏美尔乌鲁克时期圆柱形印章,蛇颈母狮头怪物)

调色板B面第四层,一个公牛正在踩踏一个倒地的敌人。牛头前方是一个不完整的城墙。“胜利的公牛”(Victorious Bull)可能代表是胜利的国王。一些后来的国王也使用“胜利的公牛”符号。

500

我们再来研究一下尸体上方的文字铭文。老兵最重要的发现是这里的铭文就是“舫风”二字,他说小鸟旁边是风帆(寓意风吹动船帆和鸟飞?),所以这就是“风”字。

500

在后来文字解释中,经常把“风”和“凤”混为一谈,其实“凤”的原型是头戴王冠的荷鲁斯鸟:

500

(甲骨文凤)

而如果在鸟旁边有类似风帆(或门扇)符号,这应该都是风字:

500

(甲骨文)

不过古埃及学家是把老兵认为的风帆符号认为是门扇符号,音标是aa,或wn(包含防、汪、罔发音?)。古埃及的风帆符号则是这样的:

500

(古埃及风帆符号)

那个小鸟符号与古埃及代表王权的猎鹰符号不一样,经过对比,这个小鸟符号可能是代表麻雀符号(有n的发音在里面),在古埃及语里有弱小、坏蛋的意思。麻雀和门扇组合什么意思?坏蛋准备开门偷东西?

500

(古埃及麻雀符号)

再说那个“舫”字,关键是对“方”字的解读。“舫”和“防”字形接近,且目前只查到有篆字,所以应该出现比较晚。那个船应该是渔船符号,音标是wh(也有W音?)。

500

(古埃及渔船符号)

那个“方”字应该对应荷鲁斯猎鹰抓住的鱼叉符号。方字下方是代表有弯钩的鱼叉,上方有可能是简化的荷鲁斯鸟形。商周时期对非华夏部落的国族通常也都加以“方”字命名,比如土方、人方、鬼方等。这个“方”字原型可能就是代表夏王权的荷鲁斯鸟凌驾于代表渔猎蛮族的鱼叉之上。

500

不管怎样,老兵发现的这个“舫风”确实在字形上与那尔迈调色板上的这个被砍头的族群名字铭文很接近。调色板两面一对比,既有“防风”又有“汪罔”,这事情就不简单了,或者说巧合性非常小。

百度百科关于防风氏描述:

防风氏是远古防风国的创始人,又名“汪芒氏”,或曰“汪罔氏”。是天下汪姓的始祖。考《广韵·唐》:汪,姓。汪芒氏之胤。按《说文》:“胤,子孙相承续也。” 古防风国在今浙江湖州德清的三合乡封山和禺山之间,即下渚湖一带,这是江南最大的湿地,深入其中,犹处汪茫之地。防风氏是当时的部落领袖,和大禹同时。《路史·国名纪》注引《吴兴记》:“吴兴西有风山,古防风国也。下有风渚,今在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东十八里。天宝改曰防风山,禺山在其东二百步。”

百度词条 防风氏

防风氏和大禹是同时代的人,关于大禹杀防风氏有很多文献记载。如百度词条上列出了《史记》、《国语》、《竹书纪年》、《路史》等典籍记载。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

吴伐越,堕会稽,得骨节专车。吴使使问仲尼:“骨何者最大?”仲尼曰:“禹致群神于会稽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节专车,此为大矣。”吴客曰:“谁为神?”仲尼曰:“山川之神足以纲记天下,其守为神,社稷为公侯,皆属于王者。”客曰:“防风何守?”仲尼曰:“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为厘姓。在虞、夏、商为汪罔,于周为长翟,今谓之大人”。

《史记·孔子世家》

典籍记载明确,大禹在涂山之会(或会稽山)时杀防风氏立威,从而建立夏朝。禹在确立王权的过程中,又继续征伐三苗(实际是努比亚系)。三苗战败了,这是一次规模较大的武力征伐,通过这些征伐活动,不断加强了夏禹的王权。《左传·哀公七年》中有“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的记载,《史记》中没有关于涂山之会的记载。涂山之会一般被认为是中国夏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

现在已经确证了建立古埃及第一王朝的那尔迈就是大禹,如果著名的那尔迈调色板果真就是大禹杀防风氏的历史记录?那这就非常合情合理了!对照古埃及,“防风氏”应该是居住于下埃及的尼罗河三角洲沼泽地带。从两河流域迁徙而来的炎黄部落是从红海上岸、最初在上埃及发展的,并逐渐向北与古利比亚人(闪米特白人)争夺下埃及。最初应该是炎帝部落征服了古利比亚人。炎黄统一之后,闪米特系的防风氏部落可能一直不愿臣服,最后大禹借口涂山之会时防风氏迟到,而杀了防风氏。再对比那尔迈调色板,“汪罔”是那个俘虏的名字,所以“汪罔”实际是防风氏的首领名字。而那些被砍头浮雕上方铭文“防风”,实际是这个部落名字。这样,对比古埃及考古事实,我们又可以澄清“防风氏”和“汪罔氏”两个名字混淆不清的问题。在古埃及前王朝早期,古埃及人就乘帆船到达了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发现夏朝》另一项重大发现就是证明良渚文明是由从前王朝到古王国时期的古埃及人不断迁徙东亚所创造。近些年中国考古发现,良渚文明以浙江余杭良渚古镇为统治中心,范围涵盖整个太湖流域,西到安徽马鞍山当涂一带,这里流传着很多关于大禹、夏后氏、涂山之会、防风氏等传说,应该都是由迁徙而来的古埃及人所带来并在当地传承至今。

下面继续更多关于那尔迈调色板问题的探讨(写于2015年)。不敢兴趣的可以直接拉到文后,考虑一下是否打赏。打赏的费用我准备下次去良渚时请老兵客。

那尔迈调色板反映的文化风格与同时期苏美尔文化高度一致。在苏美尔乌尔王朝时期的一位皇后墓中,出土有一个精美的牛首竖琴(箜篌的一种),约公元前2600年前,竖琴下部音箱正前方的绘画与设计风格与那尔迈调色板也有许多相似之处,总体结构设计也是分为四层。

500

(苏美尔乌尔王朝时期牛首竖琴)

对比乌尔竖琴和那尔迈调色板最上一层设计,可以发现设计风格是一致的,为取材于武士斗双狮设计,在乌尔竖琴图案中,中间一武士拥抱双牛,在那尔迈调色板中,则因为把顶层空间缩小了,中间用那尔迈的名字替代人物雕像,两边仍然是用两个牛头,仍然隐含着武士或国王斗双兽设计。【这种隐含设计在商周青铜器上也有很多表现,这里不展开论述,在将要出版的笔者新书中有较为详细的系统论述。】

500

 (那尔迈调色板隐含设计)

而在那尔迈调色板顶层牛头设计中,与格尔津文化时期的格尔津牛头调色板类似,二者应存在文化上的继承关系。在之前叙述中,认为格尔津时期就是对应于炎帝神农时代。而格尔津牛头调色板很可能就是代表了“牛首人身”的炎帝符号。因此那尔迈调色板顶层中的双牛头设计或与炎帝也存在关系。

 

500

(牛头设计)

有学者认为那尔迈调色板是在重现其先辈征服北部利比亚部族的功绩,从那尔迈调色板牛头和格尔津牛头调色板的设计来看,确有可能表现神农时期炎帝对北方利比亚的征服。

 

如何理解那尔迈调色板,下面引述部分百度百科资料。一个较老的观点即叶文(Yeivin)和亚丁(Yadin)所认为的,那尔迈调色板表现了埃及对巴勒斯坦的军事征服。虽然在那尔迈调色板的正反两面都展示了征服和胜利的情景,但是一些学者并不认为这种征服和胜利的情景就是指由那尔迈来完成的。事实上,那尔迈调色板表现了埃及国王正在痛击利比亚统治者及其家庭。这一场景成为埃及国王展示力量的最好的范例,因而被后来的统治者们多次复制。而且在埃及人的心目中,这一时期的利比亚也应包括巴勒斯坦。

 

一些学者指出,表现埃及国王杀戮一名敌酋并摧毁其城市的艺术作品,不仅仅只有那尔迈调色板一个,还有第五王朝的国王萨胡拉(Sahure)和纽塞拉(Nyuserre),第六王朝的国王佩皮一世(PepyⅠ)和佩皮二世(Pepy Ⅱ),以及南方努比亚人建立的第二十五王朝塔哈尔卡(Taharqa)等等,实际上,几乎之后每一位埃及国王各自都留下了一个描绘他们挥舞权杖痛打敌酋的浮雕,在这种场景中同时还绘有埃及国王获得的大量战利品,诸如牛羊等。上面提到这五幅浮雕中的敌酋之妻儿还拥有相同的名字。在这五幅浮雕中,是几近相同的图画。于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便产生了,这就是在这几位国王统治的各不相同的历史时期,果真发生了如此相似的历史事件吗?令人愈加注目的是,在从第五王朝到第二十五王朝的大约两千年的时间跨度里,利比亚国王的妻儿居然拥有相同的名字,而且每个人都有两个儿子,这难道是一种历史的巧合吗?综观埃及的整个历史时期,不难发现,这种重复先王历史功绩的事情在王室艺术作品中屡见不鲜。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之多的内容重复的王室艺术作品呢?古代埃及人也需要通过某种方式来记录那些对于他们来说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于是他们便采取了对某一重大历史事件进行重复再现的特殊方式,来记录和纪念这一事件。图画就是文字记录。据此,可以推断认为这五幅浮雕是对比它们的年代更久远的某一历史事件的再现,以使其流芳百世。

 

传统上人们把那尔迈调色板视为那尔迈统治下的上埃及征服下埃及进而统一埃及的有力证据。这个结论的主要理由是,埃及国王头戴红王冠和白王冠的两个不同形象同时出现于这块调色板上。现今学者对这种理解的可信度提出质疑。事实上,可以确信的事实只有一个,那便是被杀戮者的名字叫瓦沙。调色板上“荷鲁斯战胜了沼泽之国”是指瓦沙统治下的国家。公牛调色板(Bull Palette)、盖博尔·埃拉·阿拉克(Gebel el Araq)刀柄和战场调色板(Battlefield Palette)所描绘的敌人,同那尔迈调色板上的敌人一样,除了腰间系了一条短小的围裙外全身几乎赤裸,而在文明的早期,这种特殊的服装只限于利比亚人。结合已经提及的内容相似的五幅浮雕,完全有理由相信,包括那尔迈调色板在内的所有前王朝的考古资料所表现的系短裙的敌人,就是外国人,确切说是利比亚人。可以认为,那尔迈调色板是“埃及国王杀戮利比亚统治者家庭”的更早版本,直到第五王朝的萨胡拉统治时期,这一版本才被完全确定下来。与其他几个版本相比,那尔迈调色板缺少关于敌酋之妻和牲畜战利品的描绘,但是在其反面底部的两个试图逃跑的男人,应该就是后来版本上的敌酋之二子。如果那尔迈调色板的确是“利比亚统治者家庭”的早期版本,那么它是关于这一主题的原始本还是对一个更早事件的再现?由于前王朝时期的文献和考古资料大多把利比亚人描绘成敌人,因此可以认为导致“统一”的“征服”的确发生过,发生的时间应该在那尔迈统治之前的前王朝的某一个王统治时期。但“征服”和“统一”的对象应该是利比亚,换言之,打败和杀戮名字为瓦沙的利比亚统治者和征服他的国家是一项如此伟大的功绩,以至于成为埃及王权神话的一部分

 

前王朝时期,利比亚很可能并不在埃及的西部,而在埃及的北部。这个国家的基础经济是农业和畜牧业。它的农业以种植橄榄树和亚麻树为主,畜牧业以放牧牛、毛驴和绵羊为主。为了保证畜牧业的发展,利比亚人必须不断地迁徙,以使牲畜获得丰美的水草。那尔迈调色板上描绘的是埃及第一王朝的第一位统治者在重现其先辈征服北部利比亚部族的功绩。事实上,这一历史事件应该发生于前王朝的早期,埃及的统一也是在前王朝时期就已经实现了,并且前王朝是以和平的方式过渡到第一王朝的。

 

从以上引述资料看,与中国古籍记载吻合,从前王朝尧舜禹到启,夏王朝建立过程确实是和平方式过渡的。而那尔迈调色板反映的应该是苏美尔人通过红海到达上埃及后,炎帝向北方利比亚人发起的征服战争,从而占领尼罗河三角洲以及西奈、迦南等地,利比亚人则被从尼罗河三角洲驱赶到三角洲西部。这场战争对刚进入尼罗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是至关重要的,确保了他们在尼罗河流域站稳了脚跟,也可称为立国之战。但这个故事版本似乎并没有在中国古籍中传承下来。

讨论:如果以上古埃及学家的猜想结论成立,那么实际上杀汪罔氏的应该是炎帝。那尔迈调色板确实是大禹所制作,但只是追踪记述炎帝的功绩。这个追溯就是由那个仆人拿凉鞋来体现的。不过,笔者仍然不敢确定。因为那尔迈调色板上戴红冠的大人物前面有那尔迈的名字(B面),但杀汪罔氏的A面戴白冠大人物前面没有出现那尔迈的名字。不过,由于这个调色板可能一直被古埃及人作为圣物保存,后人在传说中可能认定了是大禹杀了防风氏。

最后,再次感谢老兵的发现!

 

更多参考:


文明同源:从中国历史传说中的黄帝与古埃及蝎子王的关系谈起

【埃及夏史连载4】古埃及第1王朝是大禹姒姓十二氏的王朝

西奈半岛发现的5000年前象形文字见证夏朝建立历史

Abydos:考古文字确证尧舜禹的都城

【古埃及原型解字-连载17】|鲧、禹

兵策儒剑说文解字:崇、密、阳、翟——禹居住过的地方

(余杭)禹航,禹迹的良渚  从埃夏说看良渚(上篇)

良渚神徽、大禹“息壤”的解析 从埃夏说看良渚(中篇)

古埃及泥砖是良渚”草包泥“的原型   从埃夏说看良渚(中篇 下)

良渚象形文字的解析 从埃夏说看良渚(下篇)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