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新浪微博上几头公知的文章(2)
博账号:箫汲
1月26日 HK方面的公报,每天做了几例检测,每天发现多少起阳性都有公示。要说信息公开透明,做到这点是底线。
1月31日 行行行,这次的疫情也算照妖镜了。也拿出来晒晒,让广大民众看看您国的学术圈到底是个怎样藏污纳垢的地方。学术碰瓷、满大街放卫星、“病毒”营销…还能出什么新招?这些年,所谓的科普媒体看多了,真以为您国学术站起来了?优秀的科学家当然不可能没有,但是个别优秀的科学家也挡不住整体的烂,烂到根子的烂。
2月2日 一样是科学家说所谓大实话,HK科学家说了就被网民骂,您国科学家说了就被各路一顿夸。一样的大实话两样待遇,时机恐怕是关键。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你们往死里夸的科学家,其实每次说所谓大实话的时机都已经晚了。也不是说要批评院士,一样的话,在对的时机,我也不敢说。如果说的话,此刻我这个号也已经没了。这个时代,仅仅是身在中文互联网而不死,已经是做了良心上有愧的事。
2月6日 李文亮医生不可以白死。(妈呀气死我了我要断网)
2月12日 官方媒体终于承认核酸检测试剂盒不行了?哦不是试剂盒不行,是病毒太狡猾(滑稽)。核酸检测必须做两次,只要一次阳性即可确诊,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了,何必编这么一套说辞出来?
之前有放射科医生站出来倡议,CT出现特征性表现即可以诊断新冠肺炎,现在看来是多么具有洞见。甚至可以说试剂盒的敏感度那么差,可能单用CT比单用试剂盒更靠谱。
目前的新冠感染的诊断标准过于强调核酸检测阳性,而核酸检测又假阴性率高。说明目前的诊断必然是过于严苛了,必然存在大量漏诊。这也与目前湖北的高病死率相印证(轻症患者大量漏诊导致分母变小)。
疫情面前,尽快识别病人、尽速收治隔离有多重要就不必说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采取更严苛的诊断标准还是应该采取更宽松的诊断标准?当然,有关方面永远可以讲一套一套的理由为自己的决策辩解。非常情况下也永远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但是真正的问题在于,这本来是一个学术性的问题,但是这又是一个不允许讨论的问题。我现在看起来好像在讨论这个问题,但我的讨论显然已经晚了。而我敢于讨论这个问题,也是因为现在讨论已经太晚。
2月12日
看到杠精说CT也能确诊新冠肺炎,我还以为自己阿尔兹海默病发,赶紧又去看丁香园提供的诊疗标准。上面明明白白写着,不管是湖北还是湖北以外,确诊都需要呼吸道或者血液样本检测荧光RT-PCR阳性,或者是上述标本病毒测序提示与COVID-19高度同源。
现在病毒测序已经很发达了,但肯定还是PCR快便。我们假设大多数确诊案例都是由试剂盒确定的。而试剂盒官方承认的敏感度是30-50%(欢迎纠正),按两次检查有一次阳性即可确诊来算,则已经做过病毒检测的人当中,实际感染人数应当比已确诊人数高33-104%,这还不包括已经感染但是还没有做检测的病人。
当然,我可以告诉你,我个人对以上的估算完全不负责。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有每日确诊人数的数据,连每天做了几次检测都没有,我又如何告诉你我以上的估算有没有道理呢?
2月18日
1.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关于所谓0号病人的报道。最早的一个病人是12月1号就诊的,且该病人明确没有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
2.目前的所谓辟谣都是针对这个病毒是否是人工合成的这一点。我认为这纯属吃饱了撑着浪费时间。这都需要证明,你怎么不去证明跳橡皮筋不能丰胸呢?但是,值得警惕的是,以当今微博的人均智商,去辟谣所谓的病毒人工合成说,是否会引起一些民众误以为这就是排除了病毒从实验室泄露的可能。
3.年前兰州兽研所曾经爆出,存在可能将感染布鲁菌的实验动物提供给其他机构的情况。事件无追查,相关责任人无调查和惩罚。基于这个证据,我认为追查是否存在实验室病毒泄露的问题是有意义的。
2月22日 你说何必呢,整天放卫星,形势一片大好。回头自己捂不住又不得不告诉民众“可能反弹”,引起一波民众恐慌。民众看到真消息才不会恐慌,民众看到你想捂消息才会恐慌。
3月14日 作为一个科学松鼠会的成员,不要去转这些阴谋论的东西。我觉得现在大家要搞搞清楚,看到有谁说的做的不对,不要去顾虑啊谁谁谁是不是和谁谁谁相熟,什么撕破脸不好啊之类的。这种关键的时刻不要去传这种东西,不管谁都不要去传。不要去做不对的事情。
3月14日
如果你相信SARS-CoV-2不是生物武器,不是从武汉病毒所泄露出来的,那你也应该认同,病毒来源于美国的说法是缺乏支撑的。
关于病毒不可能是人工合成的这一点,之前已经有很多有识之士进行论证了。
如果说病毒是自然来源,且来源于美国,那么武汉已经严重到这种程度了,没道理发源地的美国到现在才开始爆发。且目前的基因测序的数据似乎也将所有毒株的演化树归到武汉而不是美国。这且不论,一个自然物种发源地在哪里,在当前的大背景下,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而不是要掺杂郑智化的东西。疫情还没有过,就在那里扯皮,什么病毒是你这里来的不是我这里来的,有什么意义?病毒从哪里来的是个纯科学问题,病毒来了以后你怎么处理才是郑智的问题。
3月14日 之前中文互联网上被骂到很惨的日本,现在看情况还不错。被您人瞧不起的湾湾,控制的竟然也不错。今次欧洲又被当成反面典型,且看过几周以后情况如何进展。且欧洲是十分异质的。欧债以来长期医疗投入不足的南欧国家,今次恐怕会付出代价。而医疗预算充足的北部国家,则今次出现严重后果的可能性则不大。
3月17日 再冒死说一句话,既然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即使疫情被暂时控制下来了,仍然有随时反弹的风险,那么一个社会就有必要把哨子发到每一个人手中。一旦疫情回潮,这个社会才有可能及时做出反应。这次疫情我们已经牺牲了太多医务人员,如果让疫情反弹,那么后果一定比第一波的疫情高峰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