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以前是具备多种属性叠加的,但现在房价不涨了,原本的买房逻辑就不那么成立了
来源:@霜叶
买房这件事,在以前是具备多种属性叠加的。首先是居住属性,结婚得有个地方稳定居住。然后是投资属性,不管全款贷款还是六个钱包凑首付上车,只要买了就算赚了,比打工的工资赚的多多了。对北京这类城市而言,还有一个“孩子上学”的附加教育属性。“学区房”是每个家长都会琢磨的问题。另外,等到离婚的时候,房子也会是个重大影响因素。各种鸡飞狗跳。
但现在房价不涨了。不但不涨,还掉下来很多。原本的买房逻辑就不那么成立了。首先居住功能,买房可以,租房也可以。以前的逻辑是,买房贷款,月供就当是房租了,最后还能手里有套房子,少则百八十万,多则上千万。租房最后啥也没有。现在不是了。买房贷款,月供还没还完,就已经负资产了。200万的房本息合计超过300万,等30年还清时候没准只值100万。中间直接断供放弃?那房子没了,征信也没了。租房还是最后啥也没有,但你也没负债啊……所以投资属性也没了。而且以前上涨周期里,租房被房东频繁涨价驱赶,住不稳定的问题也解决了。现在房东都怕租客走,恨不得你一直住下去。
原本附加的教育属性,也没那么重要了。北京你不去那少数10所左右的顶级高中,那孩子基本和清北无缘。不去那20多所重点学校,且学习能力极强,那基本也和985无缘。现在的情况是,就算读了985,出来不少人也不好找工作。而到了211或者双非的层次,你鸡娃不鸡娃其实已经都差不多了。那既然这样,不如躺平。家长轻松,孩子也有个童年。既然躺了,那学区房就不是必须了。买学区房是为了孩子去好小学+初中,去好小学+初中是为了去好高中,去好高中是为了去好大学,去好大学是为了好工作。现在最后一环不成立了,那整个逻辑就没法闭环了。学区房不是必须了,那买学区房的必要性也就没了。
各种买房的理由,现在都成了租房的理由。说实话,我现在都觉得,要不要把房卖了回头周游世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