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中国集成电路出口同比增长19.5%
本文由半导体产业纵横(ID:ICVIEWS)综合
2025年1-5月,中国出口集成电路1359亿个。
数据显示,1—5月,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增长较快,出口增速放缓,效益稳步改善,投资增速回落,行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据工信微报报道,1—5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增速分别比同期工业、高技术制造业高4.8个和1.6个百分点。5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主要产品中,手机产量5.7亿台,同比下降6.5%,其中智能手机产量4.5亿台,同比下降2.1%;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1.3亿台,同比增长5.5%;1935亿块,同比增长6.8%。
在出口方面,1—5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3.3%,较1—4月回落1.2个百分点。据海关统计,1—5月,我国出口笔记本电脑5395万台,同比下降2.9%;出口手机2.79亿台,同比下降7.7%;出口集成电路1359亿个,同比增长19.5%。
在效益方面,1—5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6.49万亿元,同比增长9.4%;营业成本5.7万亿元,同比增长9.4%;实现利润总额2162亿元,同比增长11.9%;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33%,较1—4月提高0.2个百分点。5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1.37万亿元,同比增长6.8%。此外,1—5月,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较1—4月回落2个百分点,比同期工业投资增速低4.6个百分点。
关于主要出口市场方面,韩国、越南、马来西亚及印度等地区和国家是中国集成电路主要出口市场。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电子信息分会何义曾表示:“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对这些地区和国家的出口额均有明显回升,其中对东盟国家的出口增长尤为耀眼,同比增长39.8%,达到347.8亿美元,出口占比由2023年的18.3%提升至2024年的21.8%,成为拉动我国集成电路出口增长的强劲引擎。”
越南是中国集成电路较为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对越南出口达164.8亿美元,同比增长56%,创年度出口额新高。
与此同时,印度市场也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对印度出口达74.7亿美元,同比增长30.3%,已连续第四年创造年度新高,较2019年出口额扩大超三倍。这些新兴市场需求的增长,为中国集成电路出口带来了机遇。
自2014年以来,中国的集成电路产量一直在快速增加。2014到2018 年,智能手机处于快速渗透期,受下游智能手机、TWS 等消费类电子需求旺盛的驱动,全球半导体市场蓬勃发展。
随后在2019年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市场景气度下滑,全球半导体周期向下,因此当年的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数额只有7.2%,不过随着 5G 终端规模不断扩大,数据中心需求增加,以及 AIoT 等智能化场景逐步拓展及汽车电子不断渗透,叠加疫情背景下对远程办公、居家娱乐等需求增加,全球半导体产业规模上行。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产量达2613亿块,同比增长率接近30%,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产量达3594亿块,同比增长率达33%。
2024年1-12月,我国集成电路产量约为4512.2亿块,同比增长22.2%。可以看到中国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正在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也正在从高度依赖进口的模式逐渐改善
TrendForce此前预计,2023年至2027年间,中国内地的成熟制程产能在全球的占比将从31%增长至39%,且若设备取得进度顺利,仍有增长空间。
从始至今,中国一直在努力加快本土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步伐,不管是设计水平的提高还是设备国产化的突破;不管是通过新技术的研发还是产能的扩充;不管是存储产品的突破还是模拟产品品类的丰富,都可以体现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进步。
工艺水平、价格、交期等具备竞争优势是业内对中国内地晶圆厂的普遍评价。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重量级合作纷至沓来。
去年11月至12月,欧洲芯片大厂英飞凌、恩智浦和意法半导体接连向中国内地晶圆厂抛出橄榄枝。其中,意法半导体相关合作已率先落地,该公司宣布与华虹宏力联合推进40nm微控制器单元(MCU)的代工业务,旨在满足市场需求、优化供应链。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