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一纸禁令背后

充电宝,最近有些“烫手”。

前几天,中国民航局发布公告,明确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不少旅客的充电宝,就因不合规定被扣在了机场。

500

中国民航局有关公告(图源:中国民航局网站)

啥是3C?可能陌生,但“CCC”的形状,估计大家都有印象。

所谓3C,就是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是中国政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国际通行做法,按市场化、国际化的原则,对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实施的市场准入制度。

2023年8月起,充电宝被纳入3C认证目录;2024年8月起,未获得3C认证证书和标注认证标志的充电宝,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为啥对充电宝这么严?因为市场监管总局此前进行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显示,移动电话用锂离子电池合格率不足90%,移动电源合格率为60%-80%。

要知道,充电宝、锂电池具有化学特性,如果生产工艺和结构不符合国家标准,或是在运输和使用环节遭受极端高低温、严重磕碰、长时间过充等,很容易发生热失控,导致起火、爆炸,危害人身安全。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所园区经济与新兴产业研究室副主任张义鑫介绍,充电宝的3C认证,要求产品必须通过多项极端测试,确保其在电气安全、电池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达到国家标准。是否通过3C认证,是充电宝能否合法销售、使用、携带的重要依据。

500

不合标准的充电宝被查扣。图源:网络

充电宝的3C认证执行时间并不算短,为什么民航局又有新规?

张义鑫告诉侠客岛,这主要出于航空安全系统性风险防控考虑。今年以来,中国民航已发生15起旅客充电宝起火冒烟事件,给航空安全和旅客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飞机不同于一般交通工具,对安全性要求更严。飞机巡航阶段,客舱处于低压环境,可能导致电芯内部气体膨胀,引发自燃或爆炸;锂电池起火快、威力大、扑灭难,加上飞机客舱空间密闭,一旦起火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通过3C认证的充电宝安全性更强。张义鑫介绍,3C认证中有模拟高海拔的测试,可检测产品在低气压等环境中的质量情况;3C认证的不起火、不爆炸等整体要求,以及对阻燃材料、隔热材料等的应用要求,都能有效降低充电宝上飞机的风险。

除了看是否满足3C认证,民航局还明确,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也不能上飞机。近期,部分充电宝品牌召回旗下产品,仅罗马仕、安克创新两家头部公司,就累计召回超120万台充电宝。

召回的主因是电芯问题。罗马仕公告提到,部分电芯原材料在极端场景下可能产生风险;安克创新也提及,发现某供应商部分批次的行业通用电芯,存在未经批准的原材料变更,可能导致极少数产品在长期循环使用后隔膜绝缘失效,进而引发过热甚至燃烧的安全隐患。

“真锂研究”创始人、首席分析师墨柯表示,电芯是充电宝中最核心的部分,如热管理不当,可能引发短路、自燃、爆炸。市场监管总局近日暂停了个别电芯供应商的3C认证,原因就包括“工厂监督检查未通过”等。

500

罗马仕发布召回计划。图源:网络

 

大规模召回,暴露充电宝行业尚存短板。

市场监管总局近期抽查的149批次充电宝中,有65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率占比达43.6%。

张义鑫认为,这么高的不合格率,一方面是品牌方过度依赖供应商的自检报告,未建立电芯进料批次检测机制;有的供应商甚至擅自变更原材料,直接违反了3C认证中“关键元器件必须与备案一致”的强制性要求。

另一方面,此前3C认证采用“企业送样”模式,可能存在品牌方送检优质样品、量产时偷工减料的情况,也会导致不合标充电宝流入市场。今年5月,认证新规已调整为“生产现场抽样”,这将大幅提升产品合格率。

行业内卷也导致充电宝质量良莠不齐。墨柯表示,部分品牌方搞降价促销,为降低成本,供应商就使用质量差的电芯。这需要行业加强把关,也需要监管部门从源头规范生产标准。

大家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是:旅客怎么处理不合规的充电宝?在机场被扣下的充电宝,会不会重新流入二手市场、造成新的风险?

中国民航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机场将设置旅客充电宝自弃、暂存区域,并提供寄递服务。因不合规被拦截的充电宝,会根据旅客选择,采取相应措施。对超过暂存期限和旅客自弃的充电宝,将统一销毁,或与相关电池回收企业签订协议,报废处理后资源回收。

墨柯提醒,一些消费者手里的充电宝,是在3C认证强制执行前购入,虽不符合民航局携带上机标准,但仍可在其他场合使用。但如果出现鼓包、频繁发热、电池容量明显减少等现象,就要立即停止使用。

安全无小事,还是要时时绷紧这根弦。机场的管理服务也要到位,不能“一扣了之”,让大家在理解规定、护航安全的基础上更加舒心放心。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