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活过2025年的车企,应果断挥刀砍向自己冷门的包袱

500

新能源观(ID:xinnengyuanqianzhan)原创

全文3192字,阅读时间12分钟

又到了月初晒成绩单的日子,小鹏、蔚来等明星车企的整体销量曲线依旧亮眼。

6月,小鹏汽车单月销量为3.46万辆,同比增长224%;蔚来公司单月销量为2.49万辆,同比增长17.5%;阿维塔单月销量1.02万辆,同比增长117%。

500

图/部分车企6月交付情况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制表

正所谓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光鲜之下,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烦恼。

扒开数据看细节,小鹏P7、蔚来EC7等艰难卖出两位数,蔚来ES7、大众ID.7 VIZZION、智己L7、埃安AION LX等车型的月销量则定格在令人尴尬的个位数。

由此,当头部车型在市场上攻城略地,这些冷门车型却成了车企庞大产品矩阵中的“拖油瓶”,不仅占用大量研发、生产资源,还难以转化为实际收益。

这种矛盾的市场现状,让车企陷入两难境地:是该果断“挥刀”砍掉这些定位小众或不当的车型,以图尽快实现盈利?还是选择继续投入资源,试图扭转局面?

1. 明星车企也有“冷门车”?

如今的新能源市场,繁花一片,小鹏、蔚来、阿维塔、埃安等多家车企月销量均轻轻松松破万。

但,即便这些明星品牌在市场上风光无限,旗下车型也并非“全员热销”,更有甚者长期在销量排行榜末端徘徊,沦为品牌发展的“拖油瓶”。

小鹏P7作为品牌首款智能旗舰轿跑,虽在上市初期凭借独特外观设计和先进智驾技术,有过一段向好发展,2022年巅峰时期月销为9183辆。

500

图/小鹏P7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可随着在配置和价格上更具竞争力的竞品车型推出,以及P7+的现世,小鹏P7逐渐失去优势,销量一路滑铁卢,5月仅82辆。

500

图/小鹏P7+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同样,蔚来EC7的市场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尽管蔚来品牌在高端新能源市场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用户基础,但EC7却未能吸引到足够多的消费者,今年5月其月销量跌入两位数,仅94辆。

还有部分车型似乎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水土不服”的困境。

ID.6 CROZZ、红旗E-HS9、极狐阿尔法S、长安启源E07、阿维塔11、智己LS7、山海L8、沃尔沃EM90、沃尔沃EX30、本田CR-V e:PHEV、比亚迪D1、比亚迪e3、比亚迪e6、本田S7、捷途X90 C-DM、IQ傲歌等众多车型,自上市以来销量始终在低位徘徊,5月销量仅为两位数。

500

图/2025年5月轿车销量排行TOP200部分数据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而蔚来ES7、大众ID.7 VIZZION、智己L7、埃安AION LX、e:NP1极湃1、ARIYA艾睿雅、启辰D60 EV、昊铂SSR、威兰达插混等车型的情况更为糟糕,月销量目前只有个位数,几乎被市场遗忘。

这些“拖油瓶”车型销量惨淡的背后,折射出多重深层原因。

首先是定位失误,部分车企在车型研发过程中,未能准确把握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盲目跟风推出一些看似热门但实际缺乏差异化的产品。

其次是战略模糊与失焦的问题,部分品牌旗下车型虽然众多,但却缺乏清晰的产品线规划和差异化竞争优势,让消费者在选择时感到困惑。

同时,这些车企旗下存在的大量相似定位车型也会让其内部竞争激烈,最终影响销量,更甚至出现“自己人把自己人打没了”的情况。以蔚来ES7为例,其定位中大型纯电SUV,定价40万元以上,但实际却夹在兄弟车型ES6和ES8之间,这就导致其潜在客群分为两类,加价买ES8的,或省钱选ES6的。

500

图/蔚来ES7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ES7价格和ES8差得不多,咬咬牙直接上顶配,配置和空间都更有优势。”

“老款P7的配置更新滞后,新款又比老款贵了好几万,不如直接买竞品的新款车型。”多名消费者坦言道。

2. 谁在为明星车型的“冷门车”买单?

尽管这些月销个位数、两位数的车型,常被消费市场贴上“冷门”的标签,但却依然有部分消费者愿意为其买单。而他们的选择背后,藏着对个性、情怀与性价比的多元考量。

“开EC7出门,回头率比特斯拉和ES6高多了。”上海车主程女士的购车选择,颇具代表性。

前段时间,计划购入一辆新电车的她,没有跟风选择热销车型,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小众的蔚来EC7。“我是个追求个性的人,不想自己的爱车在路上经常被撞款,但又担心小众品牌售后没保障,毕竟哪吒、高合倒闭的例子就在眼前,这种情况下,热门车企的冷门车型就刚刚好可以满足我的需求。”

500

图/蔚来EC7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程女士透露,自己最终选择蔚来这个品牌旗下的冷门车型,主要是因为蔚来的换电服务。“三分钟就能换块新电池,比等充电快多了,彻底打消了我对充电耗时的焦虑。”

同程女士有着相似想法的消费者不在少数。数十位购买了热门车企冷门车型的消费者中有超三成表示,他们既渴望追求个性表达,又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售后保障。而热门品牌中的冷门车型,便成了二者平衡的最优解。

品牌情怀则是另一股关键推力。

山东济南车主李先生家中停放着两辆大众车。对他而言,汽车不仅是代步工具,更是陪伴自己多年的伙伴。“我第一辆车就是大众捷达,开了十多年都没出过啥大毛病,皮实耐用,这些年看着大众更新换代,即便是ID.7 VIZZION销量一般,我也还是毫不犹豫地下单支持。”

500

图/大众ID.7 VIZZION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在李先生看来,大众车型多年来积累的底盘调校功底、精致的内饰做工,都是令他难以割舍的情怀点。

同样因情怀买单的还有广州的沃尔沃老车主陈先生,他购入沃尔沃EM90时表示,“我父亲的第一辆车就是沃尔沃,它承载了我的儿时回忆,那种北欧简约的内饰风格,深深刻在我的记忆里,让我不得不为它买单。”

500

图/沃尔沃EM90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当然,并非所有选择都源于主动的价值判断,还有部分消费者是因“信息差”被动入局。

多名消费者表示,他们在购车过程中,轻信了销售的“话术陷阱”,本想买个热门车型日后省心放心,最后提车之后才发现自己买的这款是品牌里的“大冷门”。

“销售极力推荐某款中型SUV,称它是‘中配车型,兼具高配功能和低配价格’。提车后才发现,这款车因配置尴尬导致销量低迷,市场优惠幅度远超预期。”

“当时被销售‘限时优惠’的说辞打动,冲动下单了一款小众车型,后来才知道同价位有更多主流选择。”

3. 车企要“断舍离”:不砍,就只能等着被市场砍!

然而,少数人的“偏爱”救不了滞销车,更会拖垮车企。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早已过了野蛮生长的阶段,红利窗口期正在不断收紧,车企已经容不起过高的“试错成本”。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零售渗透率为47.3%,相比去年第四季度减少了超四个百分点,去年第四季度相比去年第三季度则减少了1.3%。

500

图/新能源零售渗透率走势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车企的盈利压力日益增大。目前,在众多新势力品牌中,仅有理想汽车、赛力斯实现了年盈利,其余品牌不仅未能实现扭亏为盈,现金流也面临着巨大压力。

举例来看,蔚来汽车2024年净亏损达到226亿元,2025年一季度净亏损依然无好转迹象,同比扩大30.2%,达67.5亿元;现金流方面,其一季度流动资产为497.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92.9亿元,总负债为908.5亿元,同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6.8亿元。

500

图/蔚来财报部分数据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小鹏汽车2024年净亏损为96.7亿元,2025年一季度也未能实现盈利,净亏损达6.64亿元;同时,其一季度负债581.8亿元的情况相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增加迹象,增加了超134亿元。

蔚来李斌、小鹏汽车何小鹏均表示要在今年四季度盈利,在如此紧张的时间节点下,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成为了摆在他们面前的首要难题。

500

图/小鹏汽车财报部分数据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冷门车型的存在,不仅无法为企业带来收益,还会消耗大量的研发、生产和营销资源,使得企业无法将资源集中投入到更有潜力的车型上。毕竟,研发一款车型需要投入巨额资金,从技术研发、产品测试、生产到推广,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有车企内部人士透露,一个汽车品牌若想实现规模效益,年产销大概是在50万辆,才能够在汽车行业里具备一定的规模效益、议价能力,照此月销量大概得达到4万辆。

因此,从自身的资源整合和战略规划等方面考虑,车企剔除冷门车型好处颇多。

一方面,可以优化产品线,使企业的产品布局更加清晰合理,提高品牌的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能够集中资源,加大对核心车型和热门车型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力度,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份额,从而实现企业的盈利目标。

但,需要明确一点,“砍车型”并非简单地甩包袱。车企在砍掉冷门车型的同时,应做好这些“冷门车”忠实拥趸的售后兜底、价值维护等工作,避免让用户对品牌失去信心。

比如理想ONE停产时,理想官方不仅承诺终身提供原厂配件和维修服务,还为老车主提供额外的福利补贴,追加赠予三年每月20G流量无忧服务,成功留住了用户的信任。

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淘汰赛中,那些能够果断“断舍离”,剔除冷门车型,合理整合资源,做好战略规划,同时兼顾消费者需求的车企,才能率先站稳脚跟,拥有赢得决胜局的机会。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