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马俑”坐上飞机

前几天看到一则有趣的消息:

国泰货运将十尊兵马俑和两百多件文物,从西安运往澳大利亚珀斯,参加《兵马俑——陕西秦汉文明展》;整批文物经郑州机场,转运香港,再飞往南半球。

500

你看,我们小时候“只能趴在课本上想象”的秦俑(陕西孩子除外),不仅能坐飞机,而且还能转机了。

只不过,它的飞行,不是游山玩水,而是一次带着文明使命的“出海”。

我一直觉得,兵马俑是很难“出国”的。

不是难在路途,也不是难在手续,而是难在“气场”。

它不是玉器,不是瓷器,它不是那种小巧温润、可以装进展柜、点到为止的文物。

500

它是跟人等高的雕塑,是千军万马中“抬眼即肃然”的某一尊。

它静静伫立了两千年,沉默,却始终震撼人心

你怎么让它从陕西的黄土地上拔出来,再安然无恙地飞到万里之外?

这不是一趟物流,而是一场考验。

有一说一,这场考验国泰货运答得还不赖。

从西安清点、装箱、运输到郑州,再由香港枢纽飞往珀斯,全程都用的是“贵重物品运输”和“特殊货物运输”方案,不仅现场有专业人员把控细节,还进行了闭路电视监控和GPS实时追踪。

有时候我们在机场托个行李都怕摔,他们这运的,可是连风都不敢吹重一点的国家宝藏。

——

这批兵马俑,落脚的是西澳博物馆。

展期从现在开始,一直持续到2026年初。很多展品都是首次在澳大利亚亮相,有的甚至是首次离开中国。

我们常说“文化出海”,可真正能穿越山海、落地生根的文化,又有多少?

是可以被世界听懂的语言,

是能被人触摸的实物,

是愿意走出去,也走得出去的勇气。

其实兵马俑并不是第一次“出海”。早在1976年,它们就曾踏出国门,赴日参展;此后几十年间,也曾巡展美洲、欧洲、大洋洲,足迹遍及五大洲、数十国,几乎每一次亮相,都会引起长队与惊叹。

但即便如此,每一次出境,依然都要历经严格审批、缜密运输与外交协同。它们承载的不只是展品,而是一种文明的面貌。

它们跨上航程的那一刻,就从“沉默的文明遗迹”,变成了“跨文化的叙事主角”。

它不再只是让人驻足的玻璃展品,而是一封写在黄土、寄往世界的信。

它讲述的,不只是秦汉历史的厚重,而是中华文明“可以走近、也可以走远”的姿态。

——

这条从西安出发、经香港中转、飞往南半球的文化航线,串联起的是:历史与当下,内陆与海洋,根与枝,源与流。

香港这座城市,既是中转点,也是象征点。

它把东方的文物送出去,也把世界的目光引进来。

想象一下,在珀斯的某个阳光正好的下午,一个澳洲小孩站在展柜前,盯着一尊千年前的兵马俑,眼睛亮晶晶地问他爸:“这是谁?”

也许他爸会说:“这是从遥远的中国飞来的。”

500

而那一刻,就是文化走出去的意义——不仅让人惊叹,还要让人想要去理解。

这一飞行,也不只是国泰一次高规格的“货运展示”。它更像是一场静默的国家形象发布会。

没有喧哗,没有鼓噪,一切都包裹在缓慢、专业、克制的细节里:

那是我们对文物的尊重,也是我们对世界的表达。

一尊尊兵马俑,从地宫中走出来,从云端中走出去。走向世界,也走进未来。

昨天,是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

国泰航空,作为香港的“空中名片”,自创立以来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开放与变迁,也加快脚步融入到祖国发展的脉络之中。

近年来,国泰航空持续加密内地航线,从传统的京沪穗,到如今成都、厦门、青岛、西安、南京等23个航点,运力持续加码。

而他们短暂停留的香港一站,恰如一枚纽扣,把中华文明与世界舞台,再次扣紧。

如今,文化正在从这里再次出发,奔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那一尊尊兵马俑的远行,低调,却蕴含着独属于中华民族的自信与从容。

这旅程不喧哗,却铿锵——

像27年前的回归仪式一样。

500

来源:微信公众号“停机坪”(id:tingjiping789),作者:停机坪大表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