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读苹果公司与中国的关系,是西方人傲慢无知的一贯体现
1)这两天,一本关于苹果公司在中国发展的新书问世,美西方媒体纷纷对此加以报道。但是,令人遗憾又不出意外的是,这本书的作者——一个西方媒体的记者,对苹果与中国的关系做出了片面的、扭曲的呈现。而在这种片面的、扭曲的呈现背后,还是西方人一贯的傲慢自大、一种深入骨髓的偏见。这让他们根本无法理解像苹果这样的跨国大公司为什么会选择与中国携手同行,更让他们根本无法理解中国是如何在改革开放之后一步一步取得今天的科技发展成就、成为一个全球性制造业大国的。
2)曾长期担任英国《金融时报》科技记者的帕特里克·麦吉(Patrick McGee)的新书光从标题看就具有“轰动性”——《苹果公司在中国:这家全世界最伟大的公司是如何被俘获的》。“俘获”,英文原文是capture,有其特殊的含义。例如,“监管俘获”,是指政府监管机构被监管对象操纵,最终导致其监管政策只为特定的监管对象服务而不是为公共利益服务。“苹果公司被中国俘获”,这个标题就暗含着一种不怀好意的结论在里面。作者是想说,苹果公司原本希望将中国打造成它最大的海外生产基地,但是,它却没有想到,在这个过程中,苹果公司反而被中国所俘获、所利用,进而让中国发展出了自己的高科技产业。帕特里克·麦吉甚至大言不惭、耸人听闻地宣称,“苹果公司帮助中国建立高科技行业,此举对地缘政治的影响不亚于柏林墙的倒塌。”对于我这样一个熟悉英文、更熟悉美西方一些人狭隘思维的人来说,看到这样表述,我都恨不得要破口大骂了——“你算什么东西?竟然敢狂妄到说,中国整个科技行业的崛起,都要归功于苹果公司?”
3)接下来,我就要给这些狂妄、自大的美西方人上一课。首先,苹果公司为什么会选择中国作为其制造基地?原因非常简单,因为,美国在过去二三十年里已经变得越来越没有效率,这包括美国一些工会组织“黑帮化”“贵族化”,不断抬高企业的生产成本;美国政府变得越来越对企业经营不友好,各种离谱的环保政策、冗长的审批手续等,让真正想做事的企业寸步难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越来越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更缺乏兢兢业业、诚实肯干的大批熟练技术工人。像苹果这样的全球化企业到中国来投资,一开始可能看重的是中国的廉价劳动力。甚至在初期,他们可能也觉得,当时的中国环保、劳工等法治不健全,有漏洞可钻,合规成本较低。但是,非常关键的是,无数跨国公司到中国来投资,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拥有在全世界发展中国家中最好的基础设施,中国拥有大批受过教育且职业道德水准非常高的熟练技术工人,中国还拥有非常发达、非常高效的供应链体系。更不用说,中国本身就是一个超级大市场,跨国企业在中国生产,也能更好、更高效地满足中国市场需求。
4)像帕特里克·麦吉这样的人,以为苹果到中国来投资,是被中国“诱骗”,就是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的,就是来利用中国当时还不成熟的环保和劳工监管政策的,这完全是以管窥豹、坐井观天。如果只是这些原因,那么,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还有非洲的尼日利亚、埃及,哪一个不能成为苹果的全球生产基地?但是,结果就是,只有中国不仅成为了苹果的全球生产基地,更成为了无数像苹果这样的跨国大企业的全球生产基地。时至今日,苹果要把部分生产转移到印度依然困难重重。如果单说廉价劳动力,今天的印度难道不比中国更有优势?如果单说环保和劳工监管不严格,今天的印度难道不比中国更有优势?但是,我要问像帕特里克·麦吉这样的人,印度有中国这么好的基础设施吗?印度有中国这么高效的物流体系吗?印度有中国这么多受过良好教育、勤恳诚实的熟练技术工人吗?印度有中国这样一个非常欢迎外国投资、一直在为改善营商环境而不断努力的政府吗?
5)苹果投资中国,这本来就是一件互利共赢的事情。苹果充分利用了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的各种优势,这让苹果本身得以专注于设计、创造等核心环节;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确实也从与苹果的合作中学到了先进的制造业技术,苹果的到来,对于中国智能手机产业链的成熟和完善,确实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只有像帕特里克·麦吉这样无知的西方人,才会偏激地认为,“没有苹果,就没有今天的中国高科技行业。”这简直是幼稚到家的观点。中国高科技行业的崛起,首先源自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自身不断提高国民教育水平、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14亿多中国人,有那么多的聪明人,美西方人能干出的科技成果,没有任何一项是中国人自己干不出来的。苹果这样的跨国公司的到来,对于中国在某些方面学习、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今天,中国高科技行业发展的成就,绝大部分还是要归功于中国人自己。中国人从来不相信什么“救世主”,苹果公司不是,美西方国家更不是。
6)几十年前,中国搞原子弹、导弹,是靠西方人吗?美国人不让中国人参与国际空间站合作,中国人不照样搞出了自己的空间站?欧洲人假意跟中国在全球导航系统上合作,最后又半途而废,中国人不照样搞出了比GPS更先进的北斗导航系统。以色列人被美国胁迫,终止了与中国在预警机上的合作,中国不照样搞出了自己的空警系列预警机,并且在2025年5月7日的印巴空战中大显身手?那种认为是“苹果凭借一己之力才让中国拥有今天高科技行业”的认知,还不如幼儿园孩子的水平。如果说苹果对中国智能手机产业链的成熟与完善,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那么,在很多中国已经领先美西方的科技行业,那难道也是苹果帮助中国的结果吗?说实话,即便没有苹果公司,随着华为加入智能手机行业,中国照样可以建立起完善的产业链。今天,在美国政府的百般阻挠和封锁之下,华为等正在带领中国半导体行业实现群体性崛起,这难道也是美国公司、西方公司的功劳?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领先全球,这难道也是已经放弃造车的苹果的功劳?
7)像帕特里克·麦吉这样的西方记者,之所以一再误读苹果等跨国公司与中国之间的关系,说到底,还是一种“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心理在作怪。他们虽然嘴上不承认他们歧视中国人,但是,他们在心里就是觉得,没有西方人、西方企业当“救世主”,中国人就什么都干不成。我今天偏要对这种西方人傲慢、自大的心态说一句,“你们算啥?”中国人的祖先在写诗的时候,你们的祖先还在跟猴子一样在树上跳来跳去。中国人两千多年前已经知道仁义道德的时候,过去500年里你们西方人还跟不懂礼义廉耻的禽兽一样在全世界凭借坚船利炮杀人放火,搞种族灭绝。你们西方人根本没有资格在中国面前说什么没有你们就没有中国高科技行业这样的混账话。
8)在帕特里克·麦吉的书里,还充斥着西方媒体记者的意识形态偏见。他们把苹果依靠中国建立起来的供应链叫做“红色供应链”。他们说到中国,就反复用“极权”这个词。说实话,难道以后我们中国人都要把西方人建立的产业链叫做“白色产业链”吗?他们知道“白色”在中国意味着丧事吗?帕特里克·麦吉的观点,同样也是在迎合长期以来西方一些人有关当代中国的思维定式。在美国政府选择全面遏制和打压中国之后,美国一些人开始“反思”,认为正是美国让中国“回归”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允许”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才促成了中国的崛起,才让美国自己为自己制造了一个“强大的敌人”。帕特里克·麦吉那种“苹果一手制造了今天的中国高科技行业”的言论,与这种思维一脉相承,都散发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傲慢气息,也都散发着一种自大、无知的气息。
9)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抱着谦虚、好学的态度,拥抱世界,拥抱一切先进的东西,并最终将其“化”为中国当代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的一部分。我们感谢所有在这个过程中选择相信中国、与中国一起同行的跨国企业,但是,我们也可以自豪地说,这本来就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中国也从来没有亏待一个选择相信中国、与中国一起同行的跨国企业。包括苹果在内,哪一个投资中国的跨国企业,没有获得一个稳定、可靠的生产基地和供应链体系?没有在中国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
10)此时此刻,美国人确实需要反思,但不是反思“我们帮助中国,但是,中国不懂得感恩,反而变成了美国的敌人”,因为,这本来就是无稽之谈,而是应该反思,特斯拉这样一个全球电动车产业的领军者,竟然在美国被折腾得快要破产了,直到特斯拉在中国上海的超级工厂以创纪录的速度建设、投产,才让特斯拉起死回生,并成为美国的科技巨头之一。每一个西方人、每一个美国人都要反思,为什么特斯拉在美国就是不行,到了中国就风生水起了?让我告诉你们答案吧,就是因为你们的效率太低,就是因为你们的营商环境有问题,你们应该好好看看中国2000多年前就讲过的“橘生淮南”的故事。
展望未来,中国非常愿意继续敞开怀抱,与包括苹果、特斯拉在内的所有跨国企业继续展开互利共赢的合作。但是,今天,恰恰想“杀死”苹果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特朗普政府。特朗普完全不顾市场经济规律,胁迫苹果强行在美国设厂,否则将对苹果产品征收25%的高关税,此举已经导致苹果股价暴跌。这不就是美国不重视营商环境,不尊重经济规律、一味蛮干的最好写照吗?在这种情况下,谁是苹果公司CEO库克,谁也会更愿意选择中国而不是美国。
帕特里克·麦吉们,请放下你们的傲慢,请认真学习中国人在打造一个全球性制造业大国时所作出的艰辛努力、所展现的聪明智慧。西方人从来没有成为过中国的“救世主”,过去没有,今天没有,未来照样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