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国补,京东的外卖价格战还能打多久?

500

作者 | Tniniuo

编辑 | Sette

1

京东的最新财报坐实了此前市场上的一则猜测。

 

即“京东做外卖是因为主营业务不行”。且外卖这事京东会做成什么样,很难说。

粗看京东的2025年Q1财报,内容是有点“晃”眼睛的。

 

比如,营收3011亿元,同比增长15.8%;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大增53.5%。净利润增速远远超过营收增速,换算下来单日净赚1.2亿。

 

这是京东自2022年以来表现最好的一个季度。

 

但二级市场对这个成绩反响一般,除了股价下跌之外,大摩在最新闭门会中也向投资人建议说:电商领域继续优先推荐阿里巴巴而非拼多多,且拼多多优于京东。

500

显然,大家都在京东这份表面华丽的财报之下,嗅出了潜藏的问题。

 

即京东目前收入利润大涨,主要是靠国补输血。国补之下,其主营业务只是治标,并没有治本,电商格局也没发生变化。而京东靠国补利润大打外卖价格战的做法,也难以持续。

 

同时在京东发布财报当天,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牵头中央网信办、人社部、商务部及中央社会工作部,对京东等平台展开约谈,要求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公平有序竞争。

2

京东是国补最大受益者,这早就是市场共识。

 

毕竟,国补的流程较为复杂,对经营主体的税票合规能力、垫资能力等要求都比较高。

 

线下门店以及主要靠中小商家入驻的电商平台,想参与国补有一定门槛。

 

可以说京东的自营模式在吃国补政策上有天然优势。

 

2023年底,国补出现以前,京东市值跌入低谷,电商份额在阿里、拼多多、抖音的围攻下持续流失。2024年,抖音电商GMV超越京东,京东跌出前三阵营。

 

500

而国补落地后,京东凭借自营优势渐渐挽回市值。

 

这一点在财报上也体现得很明显。

 

过去3年,京东的季度营收增速大部分时间在个位数徘徊。但在2024年第四季度,其营收时隔8个季度,重回两位数增长。

 

翻看时间线,国补于2024年8月24日后启动。2024年四季度,京东正好吃到了国补上线后第一波红利。

 

这次的“史上最佳”财报也一样。

500

 

今年1月初补针对电子产品加码,将手机、平板、穿戴电子设备也纳入范围

 

这样的背景下,京东2025年Q1商品收入2423.09亿元,同比增长16.2%。

 

其中,电子产品及家用电器商品(3C)受益国补,营收1442.95亿元,同比增长17.1%。拉动了集团整体增长。

 

而日用百货商品营收980.14亿元,同比增长14.9%。增长低于集团整体水平。

 

国补不仅拉高京东主营3C产品销量,更重要的是补贴成本不计入京东成本项,相当于国家补贴京东做大销量和利润。这让京东毛利率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净利润率升至3.6%。

 

说白了,京东最近这两个季度“站起来”了,完全是靠国补。

3

不过外界担心的是,国补不可能永远存在。

 

一旦国补撤出,京东该如何应对?其主营业务是否会再次被打回原形?

 

京东并不“傻”。

 

目前京东埋头猛攻外卖,显然也是在跟国补赛跑。

 

2025年第一季度,京东因国补获益,净利润同比增加了 38 亿。而包括外卖业务在内的新业务,亏损13.27亿元。

 

500

显然,京东试图在有限时间内,利用国补烧出一条第二增长曲线。

 

而京东做外卖的策略也很简单——打价格战。

 

说实话,京东是一家蛮擅长打价格战的公司,无论是当年打当当,还是后来打苏宁国美,京东都是凭借价格战胜出。只不过后来京东被更低价的拼多多反超。

 

打价格战需要钱,京东过去靠融资,现在靠国补。国补带来的业绩提升,让它有底气进入其他行业继续内卷。

 

若没有国补,京东在这件事情上就会显得比较吃力。

 

4

可这显然不是国补的初衷。

 

国补不是为了给京东拓展新业务的专项扶持基金,而是为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产业升级。

 

下游因补贴所带来的增长,反过来还能够为上游的供应链创造新的增量。

 

然而事实是,一些3C家电实体门店经营者表示,因为京东有国补优势,再加上送装一体服务,把大部分客流都引到了线上渠道。门店想拿国补资质流程复杂不说,规模也决定服务成本很难降下来,没有竞争优势未来线下门店生意只会越来越难做。

 

这边京东却还一面靠国补获利,一面用利润发动外卖大战。

 

但京东外卖在商家和客户端,因补贴获得的大多是存量市场。

 

即便京东明天就把美团、饿了么“烧死”,也不过是将美团、饿了么的商家、用户都转移到京东而已。

 

社会价值创新并不明显。

 

而且京东也明白国补不可能永远存在。已经开始让商家分摊补贴成本。

 

500

从社媒上部分商家晒出的订单截图看,京东外卖的“活动支出”还是挺高的。据多名商家反馈,京东外卖“百亿补贴”上线以来至少进行了三次政策调整,不断上调商家需要分担的成本比例,个别甚至超过40%、50%。但无法确定是不是常态。

 

此外有商户称,京东外卖不做活动曝光就会很差。而且补贴内卷严重,同行发了优惠券,逼得很多商家不得不跟进发优惠券。商家被迫卷入了新一轮内卷。

 

在京东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商家联合抵制京东,拒绝参加大促的情况,因为价格战让商家不堪重负。

 

归根到底,京东打价格战的钱,总要有人买单,而如今的国补政策,为京东打外卖价格战提供了绝佳机会。

 

但今时不同往日,顶层设计思路正在从管高价转向管低价,从支持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从防垄断转向防无序竞争。

 

这也是为什么即便京东交出“史上最佳”财报,大笔回购、分红的情况下,整体市盈率仍长期维持在8-10倍,低于其他互联网巨头,市场对其未来增长预期也没有很乐观的原因之一。

 

毕竟,对于所有的大型企业来说,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才是目标所在。而不是迷恋打价格战、扰乱市场环境、无序竞争。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