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玛电动车卖不动了?
撰文 | 许 芸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图虫创意
“过去的一年里,行业、公司和我个人都经历了巨大的考验与严峻的挑战。”在2024年财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爱玛科技董事长、总经理张剑直言不讳地谈到。
这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爱玛在2024年面临的经营困境:业绩增长缓慢近乎停滞。同时,爱玛的销售主力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的销量都出现了一定程度地下滑。
这在注重企业成长性的资本市场,显然并不是一个好的征兆。虽然在利润上,2024年爱玛实现了对老对手雅迪的超越,但两大龙头企业尚且不好过,电动两轮车行业发展面临的“天花板”显而易见。
近期,爱玛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业绩重回双位数增长。其中,营业收入为62.32亿元,同比增长25.82%;归母净利润为6.05亿元,同比增长25.12%。
但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爱玛2025年全年能不能继续保持好的增长,答案充满不确定性。
一、增长危机
爱玛的增长危机,直观呈现在财报数据上:2024年,爱玛实现营收216.06亿元,同比增长2.7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88亿元,同比增长5.68%。
图源:爱玛科技2024年财报
爱玛主营电动两轮车、三轮车的研发与制造。从收入构成来看,电动两轮车是爱玛绝对的业绩主力军。2024年,爱玛电动自行车和电动两轮摩托车合计带来收入182.51亿元,占营收的84.47%。
图源:爱玛科技2024年财报
整个2024年,占爱玛营收比重最大的电动自行车收入130.37亿元,仅同比微增1.5%;电动两轮摩托车更是同比下滑10.2%,收入降至52.14亿元;电动三轮车虽然有36.07%的同比增速,但收入19.52亿元仅占爱玛营收的9.03%。
更为严峻的是,这并不是爱玛业绩首次面临增长困境。2023年,爱玛营收为210.36亿元,同比仅增长1.12%,落后于2021年、2022年的19.33%、35.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81亿元,增速更是微弱,仅有0.41%,而2021年、2022年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0.94%、182.14%。
无怪乎张剑会在《致股东的一封信》中提到,“考验是最为客观的度量衡、挑战是最高级别的成长礼,企业和我个人都在挑战和考验中实现了成长与跨越。”毕竟,对比起2023年的财务数据,2024年爱玛取得的业绩已经能够称得上是进步。
整个2024年,为了推动业绩增长,爱玛可以说相当努力。
在产品品类方面,爱玛重构产品结构,推出女性时尚、高端旗舰、复古潮流、乡镇大众及国际市场等多个战略新品;并推行“单品旗舰”策略,围绕核心品类打造标杆产品,利用高端配置、智能化技术打造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
同时,爱玛进行产品降本增效,推进CBB(共享技术模块)平台化开发策略,推进“造车平台化”,通过零部件标准化和集中采购,提高成本管控能力和产品的一致性与稳定性;并优化产品矩阵,通过精简SCU与低效SKU,减少配置的复杂性,提高库存周转效率,降低仓储与运营成本。降本增效后,爱玛主营产品毛利率17.76%,同比提升1.38个百分点。
此外,爱玛积极进军国际市场,聚焦印尼、越南等东南亚核心市场,推进本地化运营,优化海外产品矩阵,提升产品的全球竞争力。
不过,系列举措并没有让爱玛的电动两轮车卖出去更多。2024年,爱玛电动自行车和电动两轮摩托车合计卖出990.54万台,比2023年的1028.96万台少卖了38.42万台。
图源:爱玛科技2024年财报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爱玛的电动两轮车销量就已在下滑,比2022年少卖了21.69万台。由此来看,爱玛面临的发展形势比以前更加严峻了。
二、行业承压
爱玛增长承压,它的竞争对手们表现又如何呢?
据DoNews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的电动两轮车企业有爱玛科技、雅迪控股、新日股份、九号公司、绿源集团控股几家。
同为电动两轮车头部企业,也是爱玛的最大竞争对手,雅迪在2024年实现收入282.36亿元,同比减少约18.8%;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12.72亿元,不及爱玛的19.88亿元,同比下降幅度更是高达约51.8%。销量上,雅迪电动踏板车的销量从2023年的约496万台下降约20.7%至2024年的约393.1万台,电动自行车的销量从2023年的约1156.1万台下降约21.4%至2024年的约908.9万台。看起来,雅迪承受着比爱玛更大的增长压力。
规模更小的新日股份、绿源集团控股2024年业绩也不容乐观。其中,新日股份实现营收35.11亿元,同比下降14.4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62.46万元,同比下降70.88%。绿源集团控股营收为50.72亿元,同比减少约0.2%;年内溢利为1.16亿元,同比下降约20.3%。
九号公司算是行业中的特例,2024年其实现营收141.96亿元,同比增长38.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4亿元,同比增长81.29%。在国内智能电动两轮车市场,九号公司在年轻消费群体中表现突出,其产品已成为当下年轻人追赶潮流的首选品牌之一。截止2025年3月10日,九号智能电动两轮车在国内市场累计出货量超过600万台,成为行业最快达成这一目标的企业。
制图:DoNews
对比电动两轮车平均售价来看,九号公司2024年电动两轮车销量为259.89万台,带来收入72.11亿元,平均每台售价约2775元,明显高于爱玛的均价约1842元和雅迪的均价约1485元。
电动两轮车行业整体增长承压背后,是我国日渐饱和的市场和不断提高的安全标准带来的巨大挑战。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的电动两轮车市场保有量已高达4亿辆,如果以全国家庭户数计算,几乎每五户家庭就拥有四辆电动车。电动两轮车行业开始进入产能过剩时代。
此外,受2024年年初特大安全事故的影响,《电动车电气安全要求》被紧急推出,其中强制淘汰超标车型的要求对电动两轮车车企造成了巨大冲击,车企急于清理库存,并不惜大打价格战,由此对业绩造成负面影响。
三、需要变革
生存压力面前,爱玛启动了变革之战。
张剑表示,在过去的一年里,公司在文化、战略、组织、运营、管理等多个方面推动变革。在他看来,电动两轮车行业未来的发展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电动两轮车全面智能化、生态化、网联化的时代已经到来;二是出海已成为企业重要且无可回避的战略;三是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将会对产业和企业产生持续深远的影响。
而爱玛也在朝着张剑认定的发展方向努力。
在出海上,爱玛已在印尼建立了百余家线下门店,本地化工厂建成并投入生产;越南市场方面,爱玛已与多家经销商达成合作关系;欧美及其他市场方面,爱玛积极参加各类展会并推出面向北美市场的E-bike新品(Santa Monica、剑齿虎等),增强品牌在欧美市场的曝光度;在欧洲、拉美、中东等市场也逐步完善分销代理体系。
另外,像四轮电动车一样,爱玛正在强化产品的智能化水平,推出接入鸿蒙智联生态的智能电动车,搭载AI语音交互、远程控制等功能模块,优化智能骑行体验。以期为电动两轮车添加更多溢价空间,从而推动产品的高端化、智能化升级,进而推动业绩增长。
然而,智能化是否是电动两轮车用户的刚需,目前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高端化上,爱玛的高端化基础暂时还无法与九号、小牛这类一开始就专注高端市场的品牌相比。
当前,爱玛等电动两轮车企业更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满足政府不断提高的安全标准。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标准主要修订了热扩散测试的技术要求,由“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修订为“不起火、不爆炸(仍需报警),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进一步明确了待测电池温度要求、上下电状态、观察时间、整车测试条件。同时,新标准新增底部撞击测试,考查电池底部受到撞击后的防护能力;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300次快充循环后进行外部短路测试,要求不起火、不爆炸。
长期以来,影响电动两轮车发展首当其冲的就是电池问题,一方面,电池易燃易爆带来安全隐患,电动车电池被限制带进电梯、家中,但仍有人抱着侥幸心理引发悲剧,降低了市场对电动两轮车的需求;另一方面,电池续航虚标问题也在劝退部分消费者。
在贵州省东北部某县城做了五六年美团外卖配送员的张一(化名)告诉DoNews,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换了不同品牌的电动车四五辆,而原因大多是因为电池不行,“基本上都有续航虚标的问题,使用一段时间后续航衰减厉害,没办法满足使用需求。”
张一说,他有段时间用两辆电动车轮流跑外卖,但县城公共充电桩没那么多,办公点的充电口使用的人多,也不是随时能满足充电需求,放一辆车在家中充电一是停车地方没那么大、二是从县城跑回位于县城边缘的家中换车也很耽误时间。
在《电动车电气安全要求》实施后,张一选择卖掉手里的电动车,买了一辆燃油摩托车。“手里的这辆电动车续航不行了,合格证也不合格,不符合现在的规定了。”改用燃油摩托车后,张一的用车成本甚至降低了,“以前用电动车跑,每个月要花300元左右租电瓶,公司补贴100元;现在燃油摩托车一个月加油300元左右,公司补贴300元。”
在日渐加重的生存压力面前,电动两轮车行业更需要一场切实改变产品品质的变革。
可以看到的是,在电池方面,雅迪投注了比较大的心血,除了成功开发石墨烯电池外,还在2023年发布了其第一代钠离子电池「极钠1号」,并在2025年1月初推出首款可量产的钠离子电池驱动电动自行车。
而爱玛表示,在电池方面,持续推进铅酸电池、锂电池、钠电池的应用技术研发,2024年,推出智能温控定时充电器,具备智能温控、多段定时及安全防护功能,适应不同环境与工况,提高充电安全性并延长电池寿命。
但变革并非一朝一夕完成,等待爱玛们的未来,依然是沉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