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挡不住中国速度:欧洲电动车产业链正在“中国化”
全球电动车市场正处于“不确定性新时代”,中国凭借技术创新与供应链优势,竞争力持续扩大。中国车企相继在欧洲落户子工厂,以“产地换市场”抵消关税影响,这种转变不仅是应对贸易摩擦的被动调整,更是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的战略选择,即通过与欧洲企业合资合作,中国车企正推动欧洲电动车产业链的“中国化”。
▲左:法国巴黎银行亚太区宏观研究统筹总监兼亚太区股票及衍生品策略主管吕成,右:法国巴黎银行Exane全球汽车业研究部主管Stuart Pearson。
法国巴黎银行亚太区宏观研究统筹总监兼亚太区股票及衍生品策略主管吕成指出,此次宁德时代(3750)在香港上市,将弥补港股硬件科技板块不足,并逐步完善产业链投资版图。
今年全球销量料达2,300万辆
法巴预测,基于基准情景,2025年全球电动车销量预计达2,300万辆,2,030年有望翻倍至4,700万辆。该行指,若出现中、美、欧贸易关系缓和的乐观情景,2030年销量或增至5,800万辆;反之,若贸易摩擦升级,销量可能降至4,000万辆。
近期贸易战影响电动车市场,包括美国对进口车征收平均25%关税,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21%关税。法巴Exane全球汽车业研究部主管Stuart Pearson表示,行业参与者正抓住中美90天窗口期抢运货物,货运订单量激增,力争在关税风险升级前扩大海外库存。
弥补港股硬件科技板块不足
在中国电动车全球化进程中,香港凭借开放型资本市场优势,成为企业融资与品牌升级的重要枢纽,而宁德时代(3750)本周登陆香港股市,吸引全球投资者关注。中国金融监管机构明确鼓励企业“走出去”融资,香港作为连接内地与国际市场的窗口,正发挥关键作用,这也是香港面临的新机遇。
电动车本质是“移动智能设备”,其供应链涵盖电池、自动驾驶等高科技环节,与香港科技板块形成战略协同,而目前恒生科技指数偏重互联网服务,电动车企业上市将弥补硬件科技板块不足,优化市场结构。
当头部电动车企业的成功上市,有望形成“正向循环”,吸引更多供应链企业来港上市,如电池制造商、智能驾驶技术商等,完善产业链投资版图。
欧洲电动车产业链趋“中国化”
Stuart Pearson指出,面对贸易壁垒,中国车企相继在欧洲落户子工厂,以“产地换市场”抵消关税影响,这种转变不仅是应对贸易摩擦的被动调整,更是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的战略选择,即通过与欧洲企业合资合作,中国车企正推动欧洲电动车产业链的“中国化”。
全球汽车产能过剩问题日益严峻,中国与欧洲分别闲置约1,600万辆和数千万辆产能,但区域化趋势下企业仍在扩建产能,短期内行业未必出现整合,而技术合作与资源共享将成为维持规模经济的主要途径。
中国车企加速攻占高端电动车
对于成本变化,法巴指出,从区域市场看,中国已率先实现纯电动车与燃油车的成本持平,推动电动车渗透率领跑全球;欧洲市场则因缺乏多个小型经济电动车种,存在明显供给缺口,预计2028至2029年短续航车型达到成本平价后,将激活自疫情以来长期低迷的小型车市场。该行续指,美国市场由于消费者偏好长续航车型,预计成本平价时间延至2030年代,但家庭充电基础设施的普及为电动车渗透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市场竞争看,中国车企正加速攻占高端电动车领域。Stuart Pearson表示,德国车企在中国高端燃油车市占70%份额,但在高端电动车市场仅占7%,中国品牌在智能驾驶配置、长续航技术等,凭借同价位优质产品逐步蚕食份额。他认为,中国紧凑型电动车以欧洲品牌70%至80%的价格优势,弥补当地小型车市场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