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库存压顶,明星代言失灵!海澜之家转型“卡壳”了?

原标题: 百亿库存压顶,明星代言失灵!海澜之家转型“卡壳”了?

500

4月29日晚间,国内男装龙头海澜之家(600398)发布了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在行业整体增长乏力的大环境下,其业绩表现引人关注。作为曾经的男装行业翘楚,海澜之家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营收净利的波动、库存的高企以及品牌转型的困境,都成为摆在其面前的难题。

业绩波动,增长乏力

2024年年报显示,海澜之家实现营业收入209.57亿元,同比下降2.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59亿元,同比下降26.88%。这是海澜之家过去10年来第三次出现营利双降,与此前两次受疫情影响不同,此次下滑更多地反映出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疲态。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80元(含税),这或许是在业绩不佳情况下对股东的一种安抚。

2025年一季度,海澜之家实现营业收入61.87亿元,同比微增0.16%;归母净利润9.35亿元,同比增长5.46%。尽管营收和净利润有所增长,但增速极为缓慢,且主品牌海澜之家系列营收下降9.52%至46.42亿元,这表明公司核心业务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行业景气度不佳是海澜之家面临的外部挑战之一。2024年,我国服装行业在复杂经济环境下艰难前行,消费市场复苏不及预期,服装类可选消费品类整体承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
-
12月,我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累计10,716.2亿元,同比仅增长0.1%,增速比2023年同期放缓15.3%;穿类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增速比2023年同期放缓9.3%。服装内销市场虽保持增长,但消费意愿不足、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削弱了终端消费的内生动力,导致内销增速有所放缓。

营销费用高企,库存压力大

海澜之家销售费用近年来持续攀升,2020年
-
2024年,公司各年度销售费用分别为24.03亿元、32.52亿元、34.25亿元、43.53亿元、48.41亿元,短短5年,销售费用近乎翻倍。巨额的销售费用并未带来相应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长,反而压缩了公司的利润空间。

在销售费用高企的同时,海澜之家还面临着库存高企的问题。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账面存货规模虽较2024年末有所下降,但仍超过百亿,达到105.97亿元。存货周转天数也从2020年的263.3天升至2024年的330.1天,意味着每年底的存货要用将近一年的时间才能卖完。库存高企不仅占用大量资金,还可能导致商品贬值,增加运营成本。

品牌老化,转型艰难

“海澜之家,男人的衣柜”这句广告语曾让海澜之家家喻户晓,但如今却成为品牌老化的标签。为了摆脱这一困境,海澜之家提出“多品牌、全品类、集团化”的发展战略,试图通过推出多个子品牌,覆盖男装、女装、童装、家居等领域,实现品牌的多元化和年轻化。

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新品牌的市场表现不尽人意。2024年,海澜之家系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2.70亿元,依然是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而包括英氏、OVV、黑鲸等在内的其他品牌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68亿元,虽增速较快,但与海澜之家系列相比仍差距悬殊。2025年一季度,海澜之家系列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9.52%,其他品牌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0.22%,但占比依然较低,要想支撑公司业绩恐怕尚需时日。

在年轻化转型方面,海澜之家频繁启用青年偶像代言旗下产品,如许魏洲、侯明昊、魏哲鸣、曾舜晞、陈哲远、潘展乐等,同时赞助男足、春晚,与热门综艺《种地吧》联动。这些举措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但似乎仍未能真正打动目标群体,品牌老化的形象依然存在。

海外市场成亮点,未来仍需破局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海澜之家在海外市场的表现成为一大亮点。2024年,公司持续加码品牌“出海”,在深耕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新加坡等成熟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宽中亚、中东等新市场。报告期内,公司在马尔代夫和肯尼亚开出海澜之家首店,入驻核心商圈。2024年,海外地区实现营业收入3.55亿元,同比增长30.75%,期末海外门店总数达101家。

海外市场的增长为海澜之家带来了新的希望,但要想实现业绩的全面复苏,公司仍需在产品创新、品牌建设和渠道拓展等方面下功夫。在产品方面,要加强设计研发,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在品牌建设方面,要明确品牌定位,提升品牌形象,摆脱品牌老化的困境;在渠道拓展方面,要进一步加大线上渠道的投入,同时优化线下门店布局,提高门店运营效率。

海澜之家作为曾经的男装行业龙头,如今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也拥有海外市场增长等机遇。未来,海澜之家能否成功破局,实现业绩的复苏和品牌的年轻化转型,值得市场期待。

撰文丨九裘小妹

编辑|邹猫小妹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