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感不是露肉,越禁欲越上头?
众所周知,天才、学霸、高智商这类人设是最容易翻车,此前这种例子也并不少。
最近忽如一夜春风来,互联网又兴起了“高智商人设”之风?
占据潮流半边天的书呆子们
谁说书呆子就只会看书?
你不知道的是,有一帮“书呆子”早已占据了潮流的半边天。
现在统称为Hot Nerd(性感书呆子)。这种由"书呆子"与"性感"的碰撞所形成的矛盾体,正在重塑我们对性感的传统认知。
Hot Nerd不仅仅是给格子衬衫配上一副装饰性眼镜,而是用智性的光环和笨拙的气质编织出一种致命的吸引力。
Nerd(书呆子)是先决条件,性不性感才是致命一击。
前者定性,后者定型。
有网友总结了 Hot Nerd 的搭配公式:学术成就+颜值在线+衣品在线。
这其中最典型的要属陈成,坐在计算机前面的那张低像素生活照被全网盘到包浆。
我前阵子狂追的小雀斑也是典型的性感书呆子。
他在《豺狼的日子》里,扮演一个反差感很强的智性恋杀手,面对目标时冷酷无情,回到家里又秒变撒娇奶狗。
除此之外,还有《请回答1988》的围棋天才崔泽。
同样,女性的性感书呆子也展现出了非常微妙的张力。
19岁的牛津数学系新生Cecilia Zhao靠一条“学霸变装”视频爆红。
这条视频3天内播放量破亿,她的“牛津思维课”卖到断货,1999元的价格吸引7万多人下单。
人们突然发现,当“聪明”配上一点性感的张力,竟能催生如此强大的流量密码。
电影电视剧中也有不少。
比如《摩登家庭》中毒舌学霸Alex,以及《真心半解》中的EllieChu。
越来越多时装秀、广告,甚至搞音乐的都开始玩起“nerdy style”。
早在Prada1996年春夏时装秀,当时Miuccia Prada女士提出了“Banal Eccentricity”(平凡的古怪),即从实用角度出发,重新诠释传统女性气质。
好癫,好迷人,不得不说外网在起名字这事上,还真没叫人失望过。
另外也有一些数据支撑显示,智性成为一种趋势。
斯坦福大学研究证实,受高等教育人群的性吸引力指数上升42%。
真所谓流水的人间尤物,铁打的性感大脑。
果然,聪明才是最性感的展示。
那么,我想问,但凡是Nerd就会成为Hot Nerd吗?
答案并非如此,并不是Nerd群体被接纳了,而是其中少数拥有资本的个体,被重新包装成性感新物种。
那么Hot Nerd的审美取向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逻辑呢?
不是所有书呆子都性感?
Hot Nerd是传统Nerd的进化体,与传统Nerd不同。
在美国,Nerd直译为“书呆子”,他们在校园里不断被嘲笑、排挤,校友们唯恐避之不及,Nerd同样也是校园里最容易受欺负的那群人。
Nerd们在各领域中有巨大贡献与成就,但却长得不好看,因而造成了聪明人总是长得比较丑的刻板印象。
例如,一提到科学家,人们脑中第一个浮现的往往是个书呆子的形象。
事实上,互联网出现的大部分Hot Nerd改装视频,都是在凹人设。
就像很多网红博主背后的团队,花钱把他们包装“高智”人设,本质上是在贩卖“聪明+性感=人生赢家”的成功学公式。
这些视频完美缝合了知识崇拜与荷尔蒙经济。
毕竟当聪明成为新式翘臀,解题步骤不过是另一种擦边教程。
更何况,慕强心理让人们会更崇拜理性、可靠的人。
在原始社会中,理性决策能力直接关联到了人们的生存概率。
高智商个体往往被潜意识视为领导者or问题解决者,这种本能其实延续到了现在。大家需要安全感,这种可靠的形象让人感到安心。
而且,人们容易将高智商、理性、可靠等特质和其他一些正面的品质自动关联。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对方智商略高于自己(比如120左右)时,吸引力最强。
于是,“会解微积分但偶尔迷路”“懂量子力学却喜欢追甜剧”的人设,刚好卡在这个“适度聪明”的平衡点上,满足了我们对“势均力敌的爱情”的想象。
可是当“聪明”沦为摆拍道具,智性魅力的本质还存在吗?
Hot Nerd就是智性恋吗?
Hot Nerd和智性恋不一样。
智性恋的核心是智力吸引,而非外貌、财富等因素。
“脑子好使”是吸引力的第一要素。
我举个例子,大家看辩论赛时,会被辩手的逻辑碾压、临场反应迷到心跳加速;或者你和人聊哲学、科技时,对方的见解让你觉得“颅内放烟花”。
这种心动其实就是是智力带来的快感。
而Hot nerd的关键点还是看颜值,核心是“打破nerd的刻板印象”。
智性恋是“喜欢聪明的人”,而Hot Nerd是“聪明且有魅力的人”。
一个是需求方的偏好,一个是供给方的特质。
Virginia Mori
当然,Hot Nerd审美打破了“聪明就不能性感”的老观念,算是进步,但又搞出了新的“完美标准”,让人压力大。
现在网上都觉得,聪明的人得又时髦又会来事儿,要是有个人整天闷头研究自己那点爱好,穿得普普通通,也不咋会social,就容易被说“土”“没魅力”。
这难道不是一种审美绑架吗?
Virginia Mori
说白了,为啥会这样?
一是现在主流审美想把这些“怪咖”都改造成“看得顺眼”的样子,你可以聪明,但得“乖”,别太扎眼;
二是商家盯上了“独特性”。
把Nerd的穿衣风格、说话方式都变成赚钱的噱头,你看现在“学霸同款”眼镜、“程序员健身房”多火。
Virginia Mori
其实啊,真没必要非得把人分成“Hot”和“不Hot”。聪明也好,热爱也罢,从来不该有“标准模板”。
有人喜欢穿西装敲代码,有人就爱穿旧T恤泡实验室;有人擅长边讲段子边搞科研,有人就愿意一个人闷头鼓捣标本。
这些不一样的活法,都该被尊重。
Virginia Mori
所以说,比起精心设计的“聪明性感”剧本,那个会紧张、会犯错、却依然闪闪发光的真实个体,才是真正让人心动的存在。
当社会不再用统一的标签定义“性感”,当每个灵魂的独特光芒都能被看见,那时的聪明,才真正褪去了流量的包装,回归它最本真的魅力。
所以咱看待这事儿,别被带节奏,喜欢就喜欢,不喜欢也不用硬凹,毕竟审美这事儿,自己舒服最重要,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