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如何反驳《西方伪史论》?

一、直接反驳。

这一点最简单也最容易想到,也是最常见的做法——举例而言,任何对亚历山大大帝的质疑,只要用《亚历山大远征记》就可以完全搞定了。。。至于《亚历山大远征记》最古老的“实体版”距离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已经一千六百年?不要在意这些细节,洋大人怎么会说谎?

二、攻守易型。

这一点也非常常见,反守为攻是妙招——中国历史就没有虚假编造么?比如《史记》明明有很多水分,难道不是吗?。。。只要对方开始跟你掰持《史记》到底有啥水分,这局就结束了。

三、变本加厉。

这一招其实也很常见,但是很少有人看得出来——换个马甲,然后疯狂攻击抹杀西方的任何历史和成就。别说古代史,连牛顿都是假的,西方文明全是偷中国的。。。您瞧瞧,“伪史论者”都是这样的货色,他们的话您能信吗?

根据我的经验,第一招现在吃瘪的越来越多了,效果不佳。毕竟很多“历史”没有实物就是没有实物(包括衍生和关联实物),这个确实不太经得起对线。

而第二招还有点用,毕竟“天下乌鸦一般黑”的逻辑成立,死揪着某段西方史好像就有点过分和没意思。但是,这毕竟是两个不相干的领域,不吃这一套的顽固分子还是很多的,非要较真起来还是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就目前来看,第三招相对来说方兴未艾,作用比较明显。最重要的是,随着“伪史论”的声势越大,高举“爱国”和“反西方”的旗帜,影响就越大,就能吸引更多小粉红。他们不但会对这种“否定一切”的观点深感兴趣、茅塞顿开和兴奋不已,完全可能亲自上场变成“反西方”的主力(马甲都省了)。。。这就能强化“伪史论无知”的观念,也就是让“伪史论者”彻底污名化。。。随便打开一篇文章都是“打倒一切”/“中华塞高”,理智派和中立派只要不自己费时费力去寻章摘句,多半就会逐渐讨厌“伪史论”,也就逐步变得“还是应该相信教科书”(也就是“正史”)了。

——————————————————————————————————————

《史记》直接提及的先秦两汉典籍约80余种(如《尚书》《左传》《国语》《战国策》《世本》《秦记》《楚汉春秋》等),参考的资料至少数百种(包括碑刻、铭文、摘录、引用等等),相关的史实还有数以万计的甲骨文、竹简、帛书、同时代文献和出土考古文物可以佐证。。。仅甲骨文就有16万片(显而易见都属于史记记载的年代),而且确定损毁的至少50万片以上(王懿荣发现甲骨前,北京药店年消耗量达千斤)。

《亚历山大远征记》就比较复杂了——以下内容引用自WK百科,均有相关的原始资料论文链接,请自行验证,恕不浪费字数。

1、除了一些铭文和碎片(硬币或雕塑之类)之外,真正认识亚历山大的人或从与亚历山大一起服役的人那里收集信息的人所写的文字全部丢失了。。。简单说,关于亚历山大大帝没有任何原始文字记录。

2、记录他一生的同时代人包括亚历山大的战役历史学家卡利斯提尼(Callisthenes),他是亚历山大的将军;托勒密和尼阿库斯,阿里斯托布鲁斯,一位参加战役的初级军官,以及奥内西克里特,亚历山大的首席舵手。这五个人的著作已经丢失,但后来基于这些原始资料的作品却保存了下来。

3、哪些作品保存下来了?最早的是Diodorus Siculus(公元前1世纪),其次是 Quintus Curtius Rufus(公元1世纪中后期)、阿利安(公元1世纪至2世纪)、传记作家普鲁塔克(公元1世纪至2世纪),最后是贾斯汀,他的作品可追溯到4世纪。其中,阿利安(《亚历山大远征记》)通常被认为是最可靠的,因为他使用托勒密和阿里斯托布鲁斯作为他的资料来源,紧随其后的是狄奥多罗斯。。。简单说,阿利安自己说(真的是自己说的),他看过了托勒密和阿里斯托布鲁斯的著作。

4、《亚历山大远征记》最早的希腊文古抄本(据说翻译自阿拉伯文的抄本),主要有十二世或十三世纪初的温杜包尼西斯古抄本(俗称A抄本)、十五世纪巴黎古抄本(俗称B抄本)、十五世纪君士坦丁堡古抄本(俗称C抄本)。因为B抄本、C抄本缺漏都是从A抄本而来,所以可以确定A抄本是最早的古抄本。。。阿利安死了一千多年,他的著作突然出现了。

简单类比一下,明朝的吴承恩有一天声称,他发现了一本东汉夜郎国史官司马迈写的《夜郎王远征记》。司马迈的写作依据呢?据他本人自称,他看到再往前五百年“伟大之夜郎王”的五位随从写的日记之类。而吴承恩老先生呢?据他自己说,他其实也没有见到《夜郎王远征记》的原本,而是阿拉伯兄弟翻译的版本。众所周知,阿拉伯兄弟勤奋好学是闻名天下的,最爱就是到处挖古籍再翻译来研究。。。总而言之,目前为止只有一本纯中文版的《夜郎王远征记》(吴承恩整理),至于当年的什么日记什么阿拉伯翻译版等等,统统且全部都没有了。

——文字记录就是这样了。那么,考古文物有哪些呢?以下资料来源相同,不再赘述。

1、马其顿军队的盔甲据说是麻布为主体,反正暂时没找到(这也合理);盾牌(Aspis)就一个,存放于梵蒂冈博物馆;长矛(Sarissa)应该就一个矛头,是安德罗尼科斯在维尔吉纳找到的;佩剑(xiphos)倒是在墓葬中找到过几把,但全部都是铁质的,并没有发现过青铜的实物。

2、亚历山大军队所用长矛的“考古实物”就是一个从马其顿地区的坟墓里挖出来的玩意,但对于这是矛头还是矛柄,或者只是“仪仗品”,学者都还在争论。其中最严谨的研究者只是(也只能是)用千年后英格兰的步兵长矛文物来模拟,大致结论也就是“既然英格兰有人扛得动,马其顿人也应该扛得动”的程度。。。反正伟大且天下无敌的“马其顿方阵”就是这么一个青铜疙瘩“衍生”出来的。差点忘了,还要结合《亚历山大远征记》的“文字记载”。

3、我很想继续写,但是没有了——真的是没有了。。。如果有人能找新的东西,应该可以发一笔财。

——最后再补充一点。

毫无疑问,亚历山大大帝是希腊的最光辉最伟大的荣耀所在,反正至少他有一个伟大的希腊老师。这一点不细究了,相信没人会较真。

1980年到1982年,经过希腊政府的多年筹备,汇集了希腊、欧洲和美国几乎所有公共和私人收藏的亚历山大大帝的相关文物,来自公元前四世纪和三世纪的包括173 件大理石、金、银、铜、象牙和陶器材质的作品——考虑到古希腊的祖师爷地位,基本不太可能有人会“隐瞒不报”。而且,这样过一道只会让文物价值倍增,这应该是常识了。是不是绝对不可能有遗漏?Never say Never,对吧?但极端一点讲,如果真有关键且不容质疑的考古文物,即便是偷的抢的,肯定也不会有人计较的。

具体都有哪些文物?——其中最珍贵的文物包括了马其顿的菲利普和亚历山大大帝的肖像(雕像);从塞萨洛尼基考古博物馆借来的考古实物包括金匣子、橡树叶金花环和来自维尔吉纳皇家陵墓的盔甲(据信是菲利普的盔甲,现存疑)等等。。。没错,并没有文字记录,只能说年代差不多,挖掘地点是在马其顿那块地。

收集这些东西干嘛呢?在美国举办了一场大型展览,展览地点包括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芝加哥艺术学院、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等等。不用我废话,这个展览肯定是轰动一时,那可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呀。。。好吧,串台了。但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我应该没有夸大其词。

——显而易见,相对于亚历山大大帝横扫三大洲的丰功伟绩,173件文物还很多只是沾点边,这也未免太少了。所以展览的名称也很含蓄:The Search for Alexander(《寻找亚历山大》),下面是展览会的纪念册,亚马逊好像还有卖。https://www.amazon.com/Search-Alexander-exhibition-Nikolaos-Gialoures/dp/0821211080

500

很认真地说一句,没人能够肯定亚历山大大帝真的是上面的模样。。。说到这里,我发现差点忘了著名的、来自庞贝古城的Alexander Mosaic(镶嵌壁画),这上面酷似朱重八的鞋拔子脸,据说就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尊荣。同样的,这副镶嵌画本身无题记或人名标注,也不是现代的“战场摄影”作品。。。大家都觉得应该是,那就是吧。反正鞋拔子脸“年轻而无须、目光锐利”也是证据(说明这是“英雄”的亚历山大),我没开玩笑。

500

——这幅常常用来证明亚历山大真有长矛阵的画,描绘的其实是骑兵战斗。更有趣的是,画中绝大部分长矛(可以说全部)都是波斯这一边的。。。好吧,也有人说这是“伙伴骑士”,但亚历山大被波斯长矛阵戳好像有点违和,而且“马其顿方阵”就真找不到实物证据了。

500

最后补充一句,我是真的相信亚历山大是存在过的,因为确实江湖上一直有他的传说——关于亚历山大的传奇故事(官方认证肯定靠不住)其实有不少,既然所有我也没去探究是不是阿拉伯兄弟的大作了。但这就类似宋江 “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海州知州张叔夜“募死士得千人”,然后就搞定投降再无下落。千人级别(大概率还是虚数)的临时工都干不过的强盗集团,最终衍生到一百单八将和数万将士,招安后还要征辽国讨方腊并取得了辉煌胜利。。。大家觉得有没有可比性,这个就见仁见智吧。

反正欧美的学术界至少在正经场合还是“The Search for Alexander”,但我们已经有无数的国人坚信不疑并声嘶力竭地向大家传播“亚历山大传奇”——好吧,我可以理解这种“激情”。。。本文欢迎任何观点,我只有一点要求,那就是拿出原始的链接(文物和文字记录),即便是阿拉伯兄弟的翻译版,这不过分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