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人问津到全球瞩目:一位90后“药神”亮相国新办

500

源 | 中访网

者 | 一杭工作室

5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广东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临床运营资深总监夏梦莹的出现格外引人注目。这位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的年轻从业者,为何能成为这场见面会上唯一的“90后”代表?

1

破局者的“技术密码”

“在双抗药物的研发上,我们走的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在康方生物的实验室里,夏梦莹是新药临床试验的团队负责人,多年来带领团队攻克11个单克隆抗体新药的稳定细胞株开发,超1.6万例肿瘤患者通过她们的临床试验用药获得前沿治疗机会。

目前她主导的临床项目中,已有4个新药获批上市,其中治疗胃癌/宫颈癌的卡度尼利、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依沃西两款双抗药物,2024年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夏梦莹在会上表示,“我们研发的新一代双抗药物,它可以同时作用于两个疾病关键靶点。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同时有两个途径去攻克肿瘤细胞建立的‘保护伞’。”据公开资料,其团队研发的非小细胞肺癌双抗新药在 Ⅲ 期临床中,对比国际标准疗法疗效接近翻倍。

500

作为制造业领域的年轻代表,夏梦莹的优势不仅在于技术突破,更在于她身上体现的创新元素,让更多中国患者用上“好药不贵” 的创新疗法。事实上,在此次“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代表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创新”这一关键词。

2

"90后“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

一个“90后”亮相背后,是一代人的创新答卷。

浙江桐乡,98年的“厂二代”黄渝湘,利用此前的电商从业经历,用直播电商盘活家族服装工厂,不仅消化了如山的库存,更为企业带来了数字化、跨境电商等新商业模式,为中国制造业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想象空间。

事实上,这种“创新+制造”的转型模式,在年轻一代中尤为普遍。另一名“厂二代”董凡铭也在用科技创新的力量,将先进的技术引入工厂,实现工厂的数字化转型。

这种“创新”模式已在各领域悄然发生。在智能制造领域,“90后”的创新更具颠覆性。佛山达衍数据创始人姜春涛,让制造业向“新”发展,使用AI算法为传统制造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方案,其开发的工业大数据模型已申请23项发明专利,发明专利已授权15项,软件著作权已授权9项。

这种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正在重塑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

3

政策赋能与产业升级的共振

作为见面会唯一受邀的“90后”代表,夏梦莹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深耕与突破,恰似一把钥匙,打开了观察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窗口。当她在国新办见面会展示双抗药物研发成果时,身后是一幅更为壮阔的产业图景。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涌现出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超过14万家。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新材料、机器人等新兴行业快速成长,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不断涌现,带动产业结构进一步转型升级。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2024年,制造业各领域正不断上演着突破剧本。

重大装备实现跨越:C919大型客机累计交付16架,标志着中国民航客机正式跻身全球市场;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成功点火;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实现全船贯通,建造速度比肩欧洲顶尖大型邮轮建造企业。

基础领域突破瓶颈,全球首台25兆瓦级风电主轴轴承和齿轮箱轴承、全球最大打桩船主油缸等 “卡脖子” 关键部件相继下线,高铁、核电装备用高性能紧固件开发及产业化填补国内空白,让产业链“底盘”更加坚实。

高技术产业成果丰硕,48种创新药、65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1000千瓦级民用涡轴发动机取得型号合格证,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成功,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

从夏梦莹实验室里的创新药到C919翱翔的蓝天,中国制造业的每一步跃升,都印证着政策赋能与产业升级的深度共振。这,正是中国制造业穿越周期的密码。

站务

全部专栏